2015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_新人教版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974271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_新人教版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5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_新人教版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5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_新人教版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5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_新人教版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5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_新人教版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_新人教版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_新人教版剖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高考考点,(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认识,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量变,质变,要求,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方法论要求,积极做好量的积累;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 反对两种倾向:拔苗助长或优柔寡断,知识结构,考点一 : 发展的概念,1.发展的普遍性:表现在 、 及_ 都是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2、 2.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 和 ,是 的产生和 的灭亡。,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前进,上升,新事物,旧事物,判断分析: 1.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2.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1、弄清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1)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2)事物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是在运动中实现的, 运动引起变化,变化有前进的、后退的, 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揭示的是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性和上升性(实质),如何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3、的关系;变化是指事物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代替旧事物。 (3)事物的变化发展既有前进的、向上的,也有后退的、向下的。事物的发展则仅仅是指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 (4)所以,一切发展都是变化,但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变化即发展”的命题是不正确的。,辨析:联系构成变化,变化即发展,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具有强大生命力 具有远大前途,是,否,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旧事物,忆一忆: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什么?,下列哪些属于新事物?哪些属于旧事物 ?并说明理由。,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3. 刚出生的返祖毛孩,4.科学发展观,5.袁世凯复辟帝制,新事物 新事物,1.电脑算命,不能以形式的新旧判断一个事物的新旧,不能以出现的时间的先后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新旧,不能以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新旧,世界观: 方法论:,发展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普遍的、永恒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弄清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要有创新精神,促成新事物的成长。,原理归纳,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涵着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涵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解析】B前句体现了获得正确认识的艰辛,后句体现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对认识的影响。C前句是讲作者个人对社会事件的理解和判断,D前句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A,考点二 : 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2)原因:,(1)方向:,第一,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

6、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根本原因) 第二,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因而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新事物一定会战胜旧事物,因此,事物发展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 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第一,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第二,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和接受有一个过程 第三,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1)道路:,(2)原

7、因:,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特别提醒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 或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 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世界观: 方法论:,原理归纳,注意: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是指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总体方向和总趋势。至于事物发展中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则既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但这都是暂时的。,判断: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8、因此事物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向前的,“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历程体现了( ) A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 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解析】从材料中“长河”与“急流、“画卷”与“冷色”的对比中,可知本题旨意为:事物变化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1、质变与量变的内涵,考点三: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1)原理内容:,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第一、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9、 第二、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提示:这里的“循环往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次比一次更高级的量变和质变。,C、坚持适度原则。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2)方法论:,实际运用: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待有益事物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飞跃,而对于某些事物则必须坚持适度原则,防止盲目蛮干的思想和行动;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去实现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说明青年要把理想和苦干精神结合起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部分先

10、富与实现共富的关系。 提示:把握例词:量的增减,逐步,长期努力,防微杜渐,事物构成要素的排列方式。过犹不及,好事物向坏事转化。奋力一搏,瞻前顾后。,A、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B、要果断地捉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世界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1.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量变。事物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A.要重视量的

11、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B.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 C.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误区,1、有量变就有质变。 2、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3、质变就是发展。 4、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关键看形式的新与旧 5、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 6、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与质变是截然分开的。,判断:1、质变就是发展。,区别: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质变有两种方向,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联系:向上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判断:2、量变必然

12、会引起质变。,辨析:3、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提示:合理性: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不合理性:因为事物是永恒发展的,由量变到质变并没有结束事物的发展过程。在新质的基础上会开始新的量变。-,提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错误),量变的两种形式: -事物在数量、程度和规模上的变化,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 两种形式都可能引起质变,4、量变引起质变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引起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只有达到一定范围和程度,才会发生质变。,5、量变的总和是质变,7、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

13、,质变是原来量变的终结,又是新的量变的开始。 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构成事物永恒发展。,6、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只有质变才有意义没有量变就不会有变,所以量变比质变更重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先由量变开始,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不能说量变没有意义。 但量变毕竟只是质变的条件,就事物发展全过程而言,质变更为重要,因为事物的发展最终只能通过质变来实现。 割裂两者辩证关系是错误的。,【2014四川卷】8、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能体现该论断所蕴含哲理的选项是( ) A自高

14、必危,自满必溢 B堤溃蚁穴,气泄针芒C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D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答案B解析“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体现的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自高必危,自满必溢”主要体现的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强调的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物极必反“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及贵(史记货殖列传)。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 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B,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

15、项中,两者都蕴涵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 舍,金石可镂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解析 A项中两句都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B项两句分别体现了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和普遍联系的观点;C项的哲理分别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D项中哲理分别是量变引起质变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A,解析 是错误的,量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才可能推动事物的发展。不符合题意。定时定量,少施增效,说明符合题意。,长期以来,农业

16、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 ( ) 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 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A.B. C. D.,B,37(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