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语言炼字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958063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语言炼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诗歌鉴赏语言炼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诗歌鉴赏语言炼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诗歌鉴赏语言炼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诗歌鉴赏语言炼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语言炼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语言炼字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诗歌语言(2),2008.11,1、对“诗眼”,即关键字的理解。,对诗歌语言鉴赏的考察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2、辨别字的妙用,3、对佳句和关键句的理解,炼字,4、对语言风格的理解,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考:本首诗你认为那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绿,1、词类活用的词(形容词)往往是诗眼,表情达意更生动形象。,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佳树清园。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老,肥,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3年高考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

2、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咽,冷,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明确:“泉声咽危石 ”其实是“泉声咽(于)危石 ”,山中的流泉由于被岩石阻拦,发出低吟,仿佛鸣咽之声 。“冷”是使动用法,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04高考卷) 木 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

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思考:第二联里面还有哪个字用得好?,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往往是诗眼,木 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轻,“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这句诗的诗眼是_,作者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作者_之情感。,愁,忧愁,3、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字往往是诗眼。,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这个“望”就是诗眼,全篇的景物描写皆因此而起,它在诗中就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4、诗眼往往统摄全诗,是诗歌的线索。,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江苏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

5、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因风而思故人,借风以寄思情,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比兴。“微风”是全诗的线索,或明或暗地贯穿全篇。除了首联明写之外,下面三联都是暗写微风的,颔联写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写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写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诗眼”,最传神的字,所谓“传神”即语言生动,同时更能营造意境,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结,1、注意有活用现象的词语。,如何判断诗眼?,2、有特殊修辞手法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绘声绘色绘形绘态 营造意境,3、最能体

6、现诗人感情的词语。,4、能统帅全诗,成为全诗线索的词语。,表现诗人感情主旨,接着我们主要是以古诗词鉴赏的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中的“赏析炼字型”考题分析作为切入点,系统地分析考点设置、题型特点,指导掌握此类题型的解答技巧,规范答题格式,加强在应试中正确解读诗歌后准确表述的能力。,苏小妹 苏东坡,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下品 !,苏东坡,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中品!,苏东坡,?,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 ! !,柔美之态,交融之状,唯一- 诗(词)眼-,最能准确描绘事物,最能鲜明表达作者感情。,一句诗中最精练

7、传神的字, 整首诗中作者情感抒发的关键。,2、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人衣。(湿、沾) -王维山中 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 )。(斜、飞)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4、两岸青山相对(),孤帆一片日边来。(出、立)-李白望天门山,湖心亭看雪 张岱(明),拿一舟独往湖心亭,天与雪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湖心亭一( ),与余舟一( ),舟中人两三( )而已。,痕,点,芥,粒,一经典回顾,思维翻新,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浙江卷)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

8、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 明确答案:“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分),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分)。,二重温考点,复习整合,“赏析炼字”题型的题型呈现方式 提问方式:某字在此诗中用得很好,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这首诗词中的哪个字是诗眼(词眼)?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和方法: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所

9、使用的手法。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以下题目。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即时反馈练习 西江月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

10、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之时。 有人认为整首词中最突出的是第二句中的“凉”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分) 答:“凉”字,指出了自然节候的变化,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灯,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步骤一)。 作者运用双关,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 (步骤二) 同时也指出了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思考(步骤三)。,三拓展延伸,灵活运用,“赏析炼字型”试题变形: 请抓住诗歌中的某个字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营造意境的? 此诗有的版本作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比较两首诗中的某个字,哪个

11、更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某诗评中(前人论述中)提到,诗歌中的某个字用得好,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是什么?,例8 十 五 夜 望 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题中的“十五夜”,指中秋之夜。 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请你品评一下“落”与“在”哪一个更好?为什么?,答案: 用“落”字好。“落”字给人以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洒落人间。“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不够形象生动。,四、限时检测,即时反馈,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元末明初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12、 注:青草湖,即今洞庭湖,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本诗的首句中“_”字让人联想到人生易老,青春易逝。末句中的“_”字用得最为传神。 因为_。(分) 温馨提示:注意“个意识”时间意识、分数意识、规范答题意识,限时检测,即时反馈,参考答案: 本诗的首句中“老”字让人联想到人生易老,青春易逝。末句中的“压”字用得最为传神。 因为:“压”,物多才能有此神态,表明清梦的浓郁。梦本无形,却说“满船”,被“压”在星河上,具体可感,十分传神真切。作者在此以梦境中淡淡的喜悦来衬托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答题步骤 :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步骤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本课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