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1.4考点20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广西专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955398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1.4考点20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广西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1.4考点20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广西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1.4考点20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广西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1.4考点20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广西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1.4考点20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广西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1.4考点20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广西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1.4考点20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广西专版)(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单元,陆地与海洋,2,考 点 透 析,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20,3,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举南方低山丘陵区的例子加以理解。,4,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可举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5,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下图),回答(1)(2)题。,例1,6,(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2、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 (2)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D,A,7,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观察三幅不同时期的湖泊示意图可以发现,湖泊中的沉积物质越来越多,湖泊中的水体逐渐被沉积物质替代,湖泊也就逐渐消亡,向沼泽、平原发展。(2)根据该湖泊消亡引起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可知,某个地区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发生了变化,则整个地理环境中的其他要素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1)D (2)A,8,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地域差异的含义:地球上不存在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3、规律: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1)地带性规律,9,10,11,(2011上海)读下图,回答问题。 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例2,12,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分别说明判断的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产生原因,13,从旧金山到甲地途中穿越美国西部高山地区,由于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自然植被随海拔高度上升发生有

4、规律的变化,体现了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从甲地经过乙地至丙地,随着降水的逐渐增多,自然植被依次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体现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随着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自然植被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体现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4,答案:从旧金山到甲地途中,体现了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从甲地经过乙地至丙地,体现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体现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旧金山到甲地途中穿越美国西部高山地区,自然植被随海拔高度上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原因:海拔高度不同,水

5、热状况不同。从甲地经过乙地至丙地,自然植被依次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由于逐渐接近海洋,水分逐渐增多。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自然植被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因:随着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15,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结合气候类型图来记),16,17,(2010天津)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2)题。,例3,18,(1)据各自然带在图甲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19,(2)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

6、的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特点,20,第(1)题,由图可知:ob自然带呈 现从热带向寒带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以热 量为基础,所以,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oa自然带的变化主要是水分差异形成的。 第(2)题,由图可知非洲土地退化区域中,面 积最大的气候类型应为热带草原气候,其特 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答案:(1)D(2)B,21,如何判断山地南北坡雪线的高低 地球陆面高山常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叫雪线。雪线以下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因此雪线亦即降雪与消融的零平衡线。雪

7、线高度与纬度位置、降水量密切相关,纬度愈高雪线愈低,降水量越大雪线也越低。 一般来说,雪线的高低与热量因素有关。例如天山位于北半球,其南坡为阳坡,气温高,雪线也就高;而北坡为阴坡,气温低,雪线也就低。,22,但是在有些特殊地区,影响雪线高度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其雪线的高低判断就不能用上述规律了。例如,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气温比北坡高,在南坡气温为0以下的地区分布有积雪冰川;但是在北坡由于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在气温小于0的附近地区还不能形成积雪冰川,只有在更高海拔地区才可能形成积雪冰川,这样北坡的雪线反而比南坡的雪线还要高。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的关系:,23,24,

8、(2010海南)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1)(3)题。,25,(1)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 C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 (2)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A干冷北风 B干热南风 C上升气流 D下沉气流,26,(3)该山可能位于() A四川 B新疆 C安徽 D山西,27,自然带分布规律 第(1)题,由图可知,该山地3000米以上西坡分布的亚高山针叶林带比东坡高,说明该高度上西坡的温度高于东坡,并且我国山地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湿度大。第(2)题,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降水少,晴天多,因此盛行

9、下沉气流。若为上升气流,则降水丰富,分布的应为阔叶林。我国的南风为暖湿气流,能带来丰沛的降水。第(3)题,根据该山地海拔1500米以上出现常绿阔叶林带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再结合该山海拔可判断应位于四川。 答案:(1)B(2)D(3)A,28,下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回答(1)(2)题。,29,30,(1)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 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 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 成的

10、 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 成的,31,(2)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 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32,对应选项和坐标图可知:北坡、西坡缺失 某一高度以下的自然带,显然是山麓高度造成 的;东坡雪线比西坡低,说明东坡为迎风坡,降 水多,故西坡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部高而窄,应 是因为西坡更干燥;北坡雪线比南坡低是由于北 坡是阴坡。该山体2500米以下分布有常绿阔叶林 带,故该山体应位于南方湿润地区;该山体1500 米以下分布着干旱河谷灌丛,说明其位于干热河 谷一侧。 答案:(1)AC(2)AD,33,(2)非地带性因素 地球上

11、的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与太阳能的分布没有内在联系,既不存在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也不存在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又没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因此称为非地带性。 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并不都具备地带性分布规律。它们有的既可分布在较低纬度,也可分布在较高纬度;既可在一个地带性自然带中存在,又可在几个地带性自然带中存在。,34,例如湖泊这一地理事物,既可分布在温带森林中,也可出现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热带草原里;又如绿洲,既可在温带荒漠中出现,又可在热带荒漠中出现等等。那么,究竟哪些因素产生了非地带性分布呢?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类: 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的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

12、脉东面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荒漠。,35,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 和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的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因而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的分布。 局部水分变化。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的绿洲。 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如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36,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局部环流和洋流。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可以说秘鲁西部海岸带的沙漠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局部地热异常。如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

13、分布着草甸。,37,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围海造田、培育水稻土等活动都可以造成对地带性规律的破坏等等。非地带性分布可由一种或几种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所致。如湖泊、沼泽这种非地带性分布就是在地势低洼和水湿这两种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总之,由于这些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注:任一自然带的形成都是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8,读下图,回答13题。,习题训练,39,1.此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2.反映了人类与地理

14、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 ) A.abc B.def C.ace D.bdf,A,B,40,3.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 A.b 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B.c 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 C.e 三峡工程建成后,可大大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D.f 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现象,D,41,第1、2题,该图反映的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和人类与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第3题,江淮平原位于淮河与长江之间,属湿润区,降水丰富,故不会出现土壤盐碱化现象。,解析,42,读“气候与植被的关系示

15、意图”,完成45题。 4.影响稀树草原形成的最 主要因素是( ) A.深居内陆,难以受到海洋影响 B.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 C.终年受高压带控制 D.受地形的影响,43,5.亚寒带针叶林带属于(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A,44,下图为我国27N局部地区植被类型分布 剖面图。读图回答68题。,45,6.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 ) A.落叶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高山灌丛草甸 D.常绿松林 7.、为同一条河流干流形成的三个谷地,从上游向下游的排列顺序是( ) A. B. C. D.,A,D,46,8.玉龙山山麓植被带是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当地这种气候的成因是( )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地处冬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 西南季风越过山顶下沉增温 湿润气流受重重山地阻挡,水汽逐渐减少 A. B. C. D.,D,47,甲主要位于山体东坡1500米以上的部分,按照其自然带的分布特点,应该是常绿松林。因为河流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因此同一条河流自上游至下游河床的海拔是逐渐降低的。 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48,(1)根据图中标号,写出各自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_ _;B._; C._。 (2)根据自然带的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