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4954732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X 页数:9 大小:5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ppt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1,高华 国民党马上失天下,中国历史在 1949 年由枪杆子翻开了新的一页。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高华认为,尽管国民党的失败是“历史的合力作用”,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军事上的失败。作 为“党国”重心,以一人领党、国、军,蒋介石对军事失败负有最大的责任。 国民党的失败是个大题目。政权能出自枪杆子,也能失自枪杆子吧。 高华:那是啊,在东方许多国家政权更迭是由枪杆子决定的,当然在枪杆子的后面有政治等 因素。关于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原因,最全面和流行的答案是:国民党的失败乃是“历史的 合力作用”,既是政治的,又是军事的,也有文化、思想的,以及教育等等因素,多种因素交

2、 互作用,导致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亡。如此说法,确实每个方面都能找到许多证据,但在 我看,最重要的原因还在军事,如果朴素地还原到基本史实,军事失败乃是最重要的失败, 其他原因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说到底还是军事第一。 1949 年 3 月 5 日,毛泽东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说:所谓人民共和国就是人民 解放军,蒋介石的亡国,就是亡了军队。他说的完全对。 抗战后,国民党的军事实力至少在账面上占很大优势。 高华:抗战胜利后,很少人想过国民党政权有可能被中共打败的问题,因为从实力对比上讲, 双方悬殊太大,国民党占绝对优势。1945 年底,国军数量有四百五十万(内有正规军两百万), 共军只有

3、一百二十七万(内有野战军六十一万)。在武器装备方面,国军多为美式,又接收日 本和伪军武器,明显优于中共。据航委会主任周至柔报告,国军有可起飞的飞机三百四十四 架,完全掌握制空权,并有海军船舰两百四十多艘。 在获得外援方面,苏联在东北虽然也给 共产党不少援助,但总量上大大少于美国对蒋的援助。故而蒋介石轻视共产党的思想非常严 重。1945 年 9 月 23 日,他说:“长江以南各重要都市接受投降大体完毕,陇海路亦已接收过 半,祸患已除其半矣。”而实际上中共力量集中在长江以北,实力俱在。国民党中央宣传 部长彭学沛说,共军只是“毫无训练的老百姓”。1946 年 5 月,四平战役国民党得手后,蒋 更不把

4、共军放在眼里,他对其内部人员说,“中共除一部分外,本属乌合之众,经此次打击, 势必瓦解无疑”,“共果不就范,一年期可削平之”。6 月 17 日,蒋还说,“共产党的战术和江 西时代一样,并无多少进步他们在东北虽 然得了不少日本的武器,但并不知道运用。” “我们有空军,有海军,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种兵”,“如果配合的好,运用灵活就一定能,2,学 海 无 涯 速战速决,把奸匪消灭”。 连毛泽东也没想到中共会快速战胜国民党,毛虽在 1944 年 12 月 20 日说过,“这次抗战,我 们一定要把中国拿下来”。可在当时,那只是在党内高层表达的一种心理愿望,还看不出有实 现的可能性。几年以后,毛泽东提出要敢于

5、胜利,敢于打败蒋介石的问题,换言之,就是到 那个时候,许多党员也没想到果真能打败国民党。 国民党恐怕是过于轻敌了。 高华:现在看,国民党在 1945-1946 年的骄傲是没有道理的,是虚火上升。经八年抗战,共 产党生聚教训,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国民党虽然知道这一点,但抗战以后双方毕竟没有大规 模交手,而国民党在 1934 年江西剿共成功的经验又严重误导了国军的中高级将领,使之严重 轻敌。其实,国民党历史上的几次成功是有特殊背景的:1934 年逼迫红军向西突围,那是因 为国军占了绝对优势,国民党又处于上升时期。抗战期间国军打日军取得许多胜利,那是因 为民族主义 激发了国军的抗日斗志。1946 年春

6、,国民党在东北挟抗战胜利之势,加之由善 战之白崇禧督兵,致使林彪败退四平街,一直退到哈尔滨。但是 1947 年后国民党打中共就不 行了,蒋所面临的内外矛盾进一步加剧,这一年确如金冲及所说,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国民党从强者变成弱者,只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 国军是怎么由强变弱的? 高华:那是因为八路军有正确的军事战略方针,而且很快适应了大兵团作战的方式。的确, 抗战期间八路军的作战方式多为游击战,不少高级将领连运动战都不会打。为适应和国民党 的战争,解放军在战法上实现了迅速转变。万毅回忆说,当他在 1946 年初开始和中央军作战 时,他还弄不清楚这运动战应当怎么打。在东北打了几仗后,

7、提高很快,迅速掌握了大兵团, 正规化,攻坚战的战法。特别重要的是,在军事战略上,解放军以消灭国军有生力量为最高 原则,无所谓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根本不在乎国内和国际舆论会有 什么看法。而经过土改,解放军兵源充足,又接收一些投诚的伪军,扩充了兵力。黄克诚说, 几个月时间,开往东北的十万部队就扩大为三十余万,其中许多为前伪军。共产党在用人之 际,没有教条主义,只要有用,都吸收,以后再改造。相比之下,陈诚就显得十分迂阔,他 在东北就拒绝吸纳前伪军,他说如此会打击 “民族正气”。 同时,在思想上,中共和国民党夺天下的意识十分明确,而组织上,八路军(解放军)指挥 统一,都服从毛泽东和

8、中央军委的调遣,党、政、军完全军事化,轻装上阵,军队不需发工 资,只要吃饭穿衣就可。国军则与此相反,蒋介石没有绝对权威,令行禁不止,政府更要为 打仗支付巨额军饷,国民党短期内又不能打赢,从而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蒋介石却不在意, 以为只是暂时现象。,全局,退守江南是偏安,蒋也同意了。,3,学 海 无 涯 共产党干部没有私产,这点尤其重要,蒋介石在 1949 年 6 月 8 日写的日记有一段为“以敌人 之长处为借鉴”,列数中共优点七项,将“干部不准有私产”列为中共优点第一条。 国民党的军事动员能力怎么样? 高华:在大陆时代,蒋介石一直未能建立有效率的军政机构,用余英时的话说,蒋介石是“无 效独裁”

9、。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无从建立举国一致的军事动员体制,“总体战”只是一句口号, 甚至连口号都称不上。国民党没有办法让人民接受它对“戡乱”的解释。虽然国民党政府宣 布全国进入“戡乱”时期,上海、南京、北平、武汉、广州等大城市,仍一如往常,国人完 全没有进入非常时期的感觉。1949 年 8 月 24 日,蒋介石飞重庆指挥,其时重庆已非常危急, 随行的蒋的机要秘书周宏涛发现当地百姓“表面上看来作息正常”,和陪都时代“没有多大改 变”。 国军和老百姓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高华:这要看在什么时间段,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成都郊县为美军的“空中堡垒”修九 座机场,四十五万老百姓自带干粮,男女老幼,肩挑手提,用

10、最原始的人工,几个月就修成 了机场,这种场面,谁见之不感动落泪?那个时候,政府对底层普罗没有关怀、照顾,大家 也以“抗战第一”多予谅解,但是内战爆发后,就不一样了,老百姓是不愿打仗的。国民党 忙于和中共争夺地盘,而共产党赶到前面去了,以土改争取农民支持,国民党为反制中共的 土改,也制定了不少条令,诸 如:修订土地法草案等等,但是全为具文。土改对国军冲击巨 大,连国民党的文件都称,许多农民接受了“国军是替地主打仗”的说法。1946 年 12 月 21 日, 地政署署长郑震宇呈文行政院,更是直接点明:“共产党策动减租与分田之运动,深合于农民 之要求故能广泛号召农民受其驱使,为其效命。”台湾名作家王

11、鼎钧回忆,在山东战场, 国军将领因老百姓为共军通风报信而气急败坏,有人提到老百姓就咬牙切齿,就是那时情况 的一种真实写照。1949 年 10 月 19 日,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今后整军要着重解决为谁而 战的问题,他说,“要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实现民生主义而战”;“实行军民合一,真正 做到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武力为人民的武力”。蒋有此省悟,只能说对稳定台湾有益,但就大 陆而言,历史已不复给他实践之机会。 蒋介石个人军事才能与毛泽东的差距也是失败的一大原因吧。 高华:说起来蒋介石是靠军事起家,打了几十年的仗,但是他没有形成概念的军事思想,而 毛泽东有“十大军事原则”。虽然有时蒋的战略眼光是正确

12、的,只是明明自己意见是对的,当 遇到反对,蒋却不能坚持。1948 年 2 月,蒋多次要卫立煌撤主力至锦州,卫不听,蒋也就听 之任之。蒋要傅作义撤军南下,傅作义不舍 离开察、绥老地盘,说出的理由是:坚守华北是,高华:在东北,蒋介石临阵换将,先杜聿明,继陈诚,再卫立煌等,都无堪重用。在淮海, 4,学 海 无 涯 更重要的是,蒋介石的军事战略方针有重大缺陷,套在他脖子上的绳索是他的以“保城守地” 为中心的军事战略方针。蒋介石非常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及国际观感,1947 年后,他进一步 明确以争城夺地及确保城镇和土地为作战目标,这些在他看来,是理所应当的,国民政府既 为执政当局,就要承担所谓“守土保民”

13、的责任。可是,国军要守护的摊子太大,面对解放 军的进攻,顾此失彼,兵力不敷使用,遂被解放军各个消灭;蒋介石为此深为忧虑,他感叹 “防不胜防,此剿彼窜, 颇难为计”。国民党于是就“抓壮丁”,又造成民怨沸腾。 蒋对国民党军队的指挥也有严重的问题,他一向喜越级直接指挥,在蒋身边负责作战事务的 国防部三厅厅长郭汝瑰几十年后写道:由于当时通信不发达,战场情况千变万化,蒋虽是根 据前方的报告作指示,下达命令,可是命令下来,情况已经变化,而军师长因怕受军法审判, 有时明知蒋的指令有错也执行。白崇禧当时就批评道:蒋“远离前方,情报不确,判断往往 错误”,认为国民党军队的失利为蒋军事干预的结果。何应钦则批评部队

14、用人,团长以上皆由 蒋亲自决定,完全不经国防部评判会议审定,故而造成军事失利。 对于白等的上述意见,蒋完全拒绝。1948 年 8 月 7 日,蒋在日记中加以辩驳:“近日何、白 之言行态度,谓一切军事失利由于余直接指挥部队所致,而归咎于余一人,试问余曾否以正 式命令指挥某一部队作战,惟因前方将领径电请示,余身为统帅不得不批露督导责任。”蒋并 大骂何应钦:“此人推过争功之技术,机巧已极,而其宣传方法完全学习所为,可谓投机 取巧尽其能事者矣,惜乎心劳日拙,毫无所得耳,培养二十馀年,仍不能成材自立,始终为 人利用而毫不自觉,无骨气,无人格,诚枉费我一生之心血。” 蒋介石好歹也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正牌毕业生

15、。 高华:蒋介石的军事教条主义非常严重。内战初,他把胜利的“宝”压在“速战速决”,还细 定了战术守则:“在共军主力未溃之前,各路行军纵队仍应严守战术原则,每纵队应以一旅兵 力为基准,每日行程以二十公里为度,至多不得超过二十五公里,其行军序列亦应照旧日战 术分尖兵、前兵、前卫、与本队及后卫、侧卫等部署。”这样的指令固然称得上是细腻、严整, 犹如旧时普鲁士、日本士官学校的战役学教程,怎么能应付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 蒋还有一些很具体的战术指导,诸如:“口袋战术”,“反口袋战术”,“坚壁清野”“主动 出击”,“防中有攻”,“攻中有防”等等,皆为永无错误的教科书式的语言,机械搬用之,怎 么能追上身手敏捷

16、,不拘固定战法的解放军?相比之下,林彪则是从战场上总结出战术原则, 国军将领叶锟败退去台后,五十年代初在“革命实践研究院”总结说,“林彪之一点两面战术, 所有各级指挥官以至所有士兵都能了解,都能奉行,形成一个整套体系。” 在用人上,蒋介石也未见高明之处吧。,师整旅的兵力?”蒋不找自己的原因,把责任往下推,只能骂下属。但是怎么骂,还是不同 5,学 海 无 涯 这是关键到党国生死存亡之战,蒋仍然没有章法,他重用的几个人都不行。毛也在东北换将, 但都是为了减少矛盾,以求高度统一,林彪等与东北局其他领导存在矛盾,1946 年 6 月 16 日,毛任命林彪为东北最高军政首长。在东北的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都归林彪节制。 蒋介石很少有像林彪、彭德怀、刘伯承、粟裕这样的统帅型的将领,1948 年 3 月 25 日,蒋 在日记中写道:“甚叹今日求一李鸿章、胡林翼、骆秉章之流而不可得也。” 蒋之用人,一看派系,二看服从和人身依附,白崇禧为国民党军中少见的统帅型的将领,因 不是蒋的人马,聪明才智不能得以发挥。蒋重用胡宗南几十年,而此人只是一个师长、旅长 的才能和气局,却被蒋当作统帅用。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