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复习-句子部分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4940447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复习-句子部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小学语文复习-句子部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小学语文复习-句子部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小学语文复习-句子部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小学语文复习-句子部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复习-句子部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复习-句子部分ppt课件(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复习 句子,二、字词,1、复习要点 了解句式变换的几种形式;能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变换句式;联系上下文和实际生活领会句子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要求造句和仿写句子;能结合语境,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辨别修辞手法并灵活运用;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积累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并灵活运用。,二、字词,2、主要题型(1)把句子补充完整;(2)写出句子的意思或表达的思想感情;(3)按要求变换句式;(4)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5)修改病句; (6)扩句、缩句; (7)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3、知识归类(1)常用关联词,并列:一面

2、一面 既又 不是 而是 假设:如果就 要是就 即使也 条件:只要就只有才 无论都不管都 转折: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可是 然而 递进:不但而且 不仅还 因果:因此 由于 之所以是因为 选择:或者或者不是就是 是还是 宁可也不 与其不如 承接:接着、就、 于是、又、便,.,(2)古诗名句的分类整理 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描写“离别”的古诗;描写乡愁的古诗 (3)句式的分类整理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 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的互换; 照样子写比喻句、拟人句; 用关联词合成句子等。,.,(4)病句的分类:,用词不当;例:狮子是一种猛烈的动物。 成分残

3、缺;例: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认识到了错误。 搭配不当;例:桂林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城市。 重复啰嗦;例:李老师的关怀,我一辈子终身难忘。 前后矛盾;例:队长笑嘻嘻的脸上露出了严肃的神情。 词序颠倒;例:做完作业,我们要认真订正检查。 指代不明;例:A和B边走边谈,他告诉他作业做了。 分类不当;例:菜市场里有冬瓜、黄瓜、西瓜等蔬菜。,.,4、典型题例,缩写句子: (1)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眼前。 (2)不知疲倦的知了在我家窗前那棵大树上吱吱地叫个不停。 (3)学校四周种着许多清秀挺拔的松树。 解析:完成这样的练习,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抓住句子的主干,能够找到“谁干什么”、“谁怎么样”、“谁

4、是什么”等这样几个问题的答案。然后把这个答案在句中划出来,再连起来读读看,是否通顺,有没有改变句子的原意,最后再检查一下,句子中还有没有修饰成分,如果有还要再删除。,.,指出下列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1)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2)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4)看见这鲜绿的禾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5)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6)像这样优秀的老师,我们怎么能不喜欢呢? (7)这本书上的评语是谁写的? (8)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好作文.,比喻/比喻/夸张/夸张/

5、拟人/反问/设问/排比,.,解析:,1、用“像”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例如:A、她长得像她妈妈。 B、他的身子显得那么瘦弱,像是还害着病的样子。C、他还像过去一样爱打乒乓球。A中的“像”表示外貌相似;B中的“像”表示推测、判断;C中的“像”表示相同。 2、设问和反问的不同:设问是自问自答,答在问外;反问是答在问中,让人从问句中体会答案。设问本身不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主要作用是引起读者注意;反问则本身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目的是加强语气。 3、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1是暗喻;2是明喻。 4 、夸张的方式有三种: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3句是扩大夸张;4句是超前夸张。,.

6、,5综合应用题例,(1)结合课文拓展 (2)结合生活运用给下列地方设计标语:教室;图书阅览室;微机室;学校食堂;花圃草坪。在下列情况下写一句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歇 后语或诗句:鼓励同学刻苦学习;鼓励同学不懂多问;教育同学不能骄傲;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赞美某人有学问;教育别人要爱惜粮食;给同学的毕业赠言分别写一句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请写出你的座右铭(或你喜欢的一句名言),并举例说说在生活或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句子的构成,句子是由词或者短语构成的。它能明白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句子一般可以分两部分:前一部讲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做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 例如:小明在认真学习

7、。 他是十佳少先队员。 (谁 ) (做什么) (谁) (是什么) (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 (谁、什么) (怎么样) 按照句子的用途、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和感叹句四种基本形式。,.,关联词语运用,.,题型一:选择关联词语填空。,如果就 因为所以 既然就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只有才 即使也 (1) 花生( )不好看,( )很有用。 (2) ( )他讲得很动听,( )我听得津津有味。 (3) 爷爷( )答应了你,你( )放心吧! (4)( )是数九寒天,我( )坚持锻炼。 (5)( )刻苦学习,长大( )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建设者。 (6)这座井里的水( )清凉,( )甘甜。 (7)( )

8、没有这个转播台,老山沟里( )收不到电视。,.,题型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从小学好本领,()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2)小王的学习()有进步,是()老师和同学的帮助。(3)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4)()明天不下雨,我们()去郊游。(5)()长城是那样雄伟壮丽,()吸引了很多游客。(6)一滴水()很小很小,()无数滴水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江河湖海。,.,题型三:根据关联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这只空调虽然体积不大,。 只要你做的事对人民有益,。 星期天,你是去公园,。 小明的爸爸,还会修汽车。 尽管林玲学习十分努力,。 (6) ,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9、.,题型四: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1.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2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3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的武术表演。 4、你没有告诉我。 我知道了。 5我们发动群众。 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题型五:用上不同的关联词语使句子前后关系不同。,小明每天坚持锻炼。 小明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1 、 2、 3、 ,.,题型六:修改句子中的关联词语。,即使说法不同,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 虽然他平时善于观察,因此写作文时总是言之有物。 即使勤奋的人,才有希望做出优异的成绩来。 既然修筑京张铁路十

10、分困难,詹天佑也依然接受了任务。,.,常见的修辞方法及用法,.,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运用比喻这一方法,可以在描绘一事物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作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做比喻词。这三部分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都同时出现,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化,比喻一般分为三种: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共产党像太阳。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

11、成了”、“构成”等 例如:弟弟成了泥人。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运用比喻时应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两种不同的事物在某些方面又有些相似。 (2)不是所有像“像”、“好像”、“仿佛”等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例如:他呆呆地坐在那里,好像在等人似的。,.,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运用拟人这一方法,可以使文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使人觉得亲切,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 拟人有两种类型: 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 人直接同事物说话。,例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

12、沉地入睡了。 例如:延安,你的精神辉煌灿烂!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比喻和拟人的区别:,(1)拟人是把事物当做人来写。拟人的特点是本体事物和人,二者完全融为一体,具有相融关系,“人”并不出现。当然也不可能出现比喻词“像”、“如”等。 (2)而比喻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关系,不论何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因而,拟人句不能有“人”的出现,也不能有比喻词。反过来,凡有“人”出现,有比喻词出现,拟人句就成了比喻句。,例如:啄木鸟在给树治病。(拟人) 啄木鸟像医生一样在给树治病。(明喻) 啄木鸟成了医生。(暗喻),.,夸张,夸张:就是把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

13、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夸张不是浮夸,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且夸张只用来表现形象,抒发感情。 夸张可分为三类: 扩大夸张 缩小夸张 超前夸张,.,扩大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超前夸张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

14、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馒头的香味来了。”,.,排比,排比:就是把3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起到增强语气、充分抒情、集中说理的作用,读排比句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例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三个排比的短语表现海上夜空的柔和、静寂与神秘特色。) 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添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渲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使情感的表达有痛快淋漓之感。,.,反问,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的效果。 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

15、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 反问能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1、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 例如: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2、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 例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设问,设问:也叫设疑、提问。是为了突出强调、启发引导或抒发感情而有意提问的一种修辞方法。设问是根据需要提出问题随后作答,即自问自答,也可以只问不答,引导读者深入探讨,实际上在文中已做了回答。 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的群众。 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起思

16、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富有变化。但设问一定要用得恰到好处,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反问和设问的区别:,(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对比,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准确运用对比,能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或者能突出说明某一方面,从而增强说服力。 对比可分为两种: 两体对比。 一体两面对比。,.,1、两体对比,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等等。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句中通过两种不同的事物的对比,说明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