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答案-(最新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940446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28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答案-(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答案-(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答案-(最新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及答案 经济学院 包 亚 钧 导论 一、简述题 1、简单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西方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在资源稀缺性前提下,研究一个社会是如何配置稀 缺资源的。主要涉及人们如何作出决策、如何相互交易和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等问题。遵循的 是个体主义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特定生 产方式之下的社会生产关系。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个人行为的结果是由社会力量所决定的。 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社 会人,并形成了整体主义分析方法。

2、2、简述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坚持直观现实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是指:当理论与实践相冲突时,让理论服从现实。 直观现实式的研究并不是不要理论,而是从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入 手,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剖析来检验现有的理论。 (2)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实际上包 含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含义 : 即在吸收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注意中国国情,在解答我国实 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时, 注意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运行规律的理论与先进的 分析方法。 (3)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经济学具有开放性。即学术思想来源、学术队伍学术 观点的开放性

3、。 (4)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首先重视实证分析方法,其次重视计量分析方法, 最后重视经济观点的正确。 二、论述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地基本脉络。P18 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特指我们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在生产力落后、 商品经济不发达 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那个阶段。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第二,我 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阶段。 2三个有利于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 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集体所有制(经济

4、):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 4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 2 三个代表: 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简述题: 1、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P23-24 一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二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三是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四是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 五是在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及意义

5、。P28-29 (1)含义:特指我们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 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那个阶段。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阶段。 (2)意义:一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二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 践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3、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P29-30 (1)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从量上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中占优 势 ; 从质上, 公

6、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和对经济发展地导向作用上。 现阶段,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仅要保持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提高公有制经 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发挥其对国民经济发展地导向作用。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必须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依靠大型国有企业和国有 资本控股的企业的经营优势。通过国有资本的经营优势来支配其他非国有经济。原则 : 坚持 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7、,是初级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的 有机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提供了 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 而且同市场经济的兼容性较强, 特别是在竞争 性领域,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活力。 (4)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多种所有制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同时也具有各自的劣势和局限性。因此,应根 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合理配置各种所有制形式,使它们在功能上相互补充。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以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为基本前提 ;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作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应该是平等和竞争的关系。这种相互竞争,有利于提高各种所 有制经济的

8、效率,促进技术的进步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三、论述题: 3 1、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相结 合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共同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的经济制度。 (2)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一个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基础,它从根本上决定了社 会上层建筑乃至整个社会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其生产资料的 公共占有。 同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应考虑到生产力落后和生产力发展不 平衡的条件。 (3)初级阶段,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要组成

9、部分大量存在,公有制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直接与市场机制联系在一起,并且必须与按 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各种分配制度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 (5)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可以兼容的。因为,一是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是内生 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二是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起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三是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阐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P25-28 (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 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阶段。 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低、 商品化

10、和市场化程度不发达确定的,是其他理论的基础。 (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所有制关系的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 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是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 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目的。 它揭示社会主 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标准。 二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阐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 经济制度的本质区别以及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而实现共同富裕是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按 劳分配为主体是联系的。 (3)关于经济改革的理论。一是改革的性质是一场新的革命,既不是对传统经济体制 的修补,也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

11、否定,而是要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现中 国经济及社会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二是在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上, 是否有 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 (4)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 新体制, 要使市场机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社 会主义与市场机制的关系问题,两者是可以兼容的。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政策 : 一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二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三是公有制实现形式应该而且可以

12、多样化;四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五是正确处理中央和地 方之间的关系,发挥两个积极性;六是把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等等。 (5)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理论 收入分配取决于生产条件的分配。 公有制经济主要通行劳动标准,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通 行所有权标准。 劳动标准与所有权标准相结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6)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一是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二是在引进和借鉴 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同时,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三是有效运用两个市场和两种 资源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 4 (7)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论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促进人

13、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本质目标、基本内涵、总体思路、 模式选择和根本动力。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市场:交换的场所、渠道和纽带。 2 2 2、市场机制: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 经济运行和调节的一套有机系统。 3、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或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 4、增量改革:即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5、渐进式改革: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按渐进方式进行的市场化改革

14、。 二、简述题: 1、简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运行特点。P31 2、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P32 (1)资源配置遵循产权规则界定和保护产权。 (2)经济主体独立自主的分散决策。 (3)契约自由和体现消费者主权,生产要素流动和生产规模、结构由市场需求决定。 (4)市场价格与竞争机制调控经济运行过程。 3、简述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并阐述渐进式改革在我国取得成功的原因。P35 (1)特点: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按渐进方式进行从上到下的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 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2)渐进式改革成功的原因:一是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二是按 照“

15、三个有利于”标准来判断改革的成效。三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四 是经济体制改革向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行政治民主化。 三、论述题 1、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P33 (1)第一阶段:1978 年至 1983 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 党的十二大上,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被正式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2) 第二阶段 : 1984 年至 1987 年, 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1984 年 10 月通过的 中 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商品经济。 (

16、3)第三阶段:1987 年至 1992 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党的十三大提出 了要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 (4)第四阶段:1992 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认 “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 5 力” 。大党的十六大重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 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P34-35 (1 1 1)以以以公公公有有有制制制为为为主主主体体体、多多多种种种所所所有有有制制制形形形式式式共共共同同同发发发展展展,以以以按按按劳劳劳分分分配配配为为为主主主体体体、多多多种种种分分分配配配形形形式式式 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