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493963 上传时间:2017-10-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课本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学习民族的发展史、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培育兄弟民族之间的感情,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二、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学习、开展活动、环境渗透等途径学习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的历史,了解少数民族的过去、现状,展望美好的未来。2、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清反华势力和达赖集团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恶毒用心,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3、引导学生理

2、解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的深刻内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激发、培养、弘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感情。三、教学内容分析1、培养民族观。在民族团结教育校本的课程开发中,我们引导广大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邓小平语)通过专题教育、参观学习、学生论坛等活动,使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学生初步养成马克思主义的2、培育民族情。 让学生尽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师生们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民族感情不断得到升华。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学生的教育离不

3、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遵纪守法的意识,文明的行为习惯等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序列训练内容,化为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自觉体验和感悟的热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巩固常规训练要求。五、教学措施1、每周一早晨组织全校学生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认真听国旗下的讲话。 2、举办感知民族精神的演讲比赛。3、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收看弘扬民族精神的电视节目。 4、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组织学生发现和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5、结合社会实践活

4、动,撰写关于民族精神的调查报告。 6、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爱国主义知识宣传。 7、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月活动。8、定期举办时事政治讲座,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教育,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共八课时 ,第一课时1、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3、愿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要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2、谁来说一说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的同

5、学大部分是汉族,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谁能举例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进行明理。1(出示傣族小朋友图片,贴在黑板上。)傣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有什么讲究?2、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的?(出示课文插图投影片。) 3、警卫员为什么要用伞为周总理挡水? 4、总理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补充事例,提高认识。1、你们还知道哪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2、我们来听听发生在 38 号楼里的故事。3、从周总理参加泼水节和在 38 号楼里的故事中,我们认识到尊重其

6、他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有什么好处?四、结合练习,指导行动。 1、说一说:同学们,你们生活的周围有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吗?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把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给大家。 听了他们的风俗习惯,你觉得该怎样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呢?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们怎样做才是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呢?请看小品表演。 3、配乐诗朗诵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共八课时 ,第二课时2、可爱的少数民族教学目标: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说说讲讲知道自己的少数民族。1.师: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

7、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2.出示地图:刚才同学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其他的哪些少数民族?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4、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 56 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 1.第一组同学代表介绍:维吾尔族 学生介绍维吾尔

8、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第二组学生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 三、结束部分,继续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民族风情的兴趣。1.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 2 个民族的知识,了解了他们的不同风俗习惯及特点,除了这 2 个你还了解其他的民族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一起来看看。(诸多民族风俗节日的多媒体,边看教师简单的说明)2.小结:这些少数民族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共八课时 ,第三课时3、伟大的中华民族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 56 个民族组成。 2、中国也是一个多

9、语言,多文字的国家。 3、了解中国的五个自治区。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2、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它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出了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3、歌中唱到了什么?听完这首歌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 二、认识民族的结构。1、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 2、认识少数民族的含义,出示少数民族的名称。 1)56 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2)我国有 55 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 3)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全班交流。 3、民族分布。1)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了解我国的五个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在

10、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而且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2)学生出示自己准备好的一元纸币。了解上面的少数民族语言。 三、综合活动,深入了解。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本民族的基本情况或风俗习惯。 1、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你都了解哪些呢?你是什么民族的?2、关于少数民族你还了解哪些? 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特色呢?”3、师小结:刚才通过活动我们对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的表现都很精彩。那你想不想知道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国在世界的什么位置呢?四、拓展延伸,激发情感。课后同学们自由结组,自己动手创作一期以中华大家庭为

11、主题的手抄报。 全班同学合作办一期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小报,表达爱国之情。共八课时 ,第四课时4、我国的民族分布教学内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 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 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 国的 56 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

12、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 3、交流学习。三、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共八课时 ,第五课时5.少数民族的分布教学内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 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 我国 56 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 有的生活在 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还有的生活 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吗?二、分组探究。根据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 分为东北与内蒙古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这些地区少数民 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三、分享研究1、围绕“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中南和东南地区”几个小组,进行汇报。2、把小组同学的思考和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 3、把同学们的发现汇总起来,完成书上表格。四、师小结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