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湖南专用)高中语文 2.1.1 文言实词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938584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181 大小:5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程复习方略】(湖南专用)高中语文 2.1.1 文言实词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全程复习方略】(湖南专用)高中语文 2.1.1 文言实词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全程复习方略】(湖南专用)高中语文 2.1.1 文言实词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全程复习方略】(湖南专用)高中语文 2.1.1 文言实词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全程复习方略】(湖南专用)高中语文 2.1.1 文言实词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程复习方略】(湖南专用)高中语文 2.1.1 文言实词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程复习方略】(湖南专用)高中语文 2.1.1 文言实词课件 新人教版(1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文言实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要求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本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第二,考查范围是“常见文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较普遍,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第三,考查的目标是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理解“在文中的含义”,一方面要把握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把握语境对其含义的“影响”,也就是说要结合语境来判定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对于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的把握,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以及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1.一词多义 这

2、种情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二是 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 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的形成情况比 较复杂,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延伸出来的。 例如:实词“间”常用的义项有以下几个: 间缝。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 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中间。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缝隙,空隙。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 无厚。”,介入其间,参与。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 隔开,隔绝。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 断断续续,间或。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 挑拨离间。史记屈原列传:“谗人间之,可谓穷

3、 矣。”,暗中,偷偷地,悄悄地。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 乃屏人间语” 抄近路,抄小路。鸿门宴:“沛公已去,间至军 中。” 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从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 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进行识记。,2.古今异义 古代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但由于词义的演变,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照读,而应该掌握这种词义的演变规律。 (1)词义扩大。 即原来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如“皮”本义是指兽皮,现指“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如“头皮”“树皮”。,词义扩大的方法和种类: 利用通感方法扩大。,由只表示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事物的整体。,原义,例:,原义,扩

4、大,例:,专有名称扩大到通用名称。,例:,(2)词义缩小。 即一个词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由较宽泛变为较狭窄了。有的表示范围缩小了,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现在专指“妻子的配偶”。有的词语义项减少了,如“劝”,古代有“鼓励”“劝说”之义,如今只有“劝说”之义。“让”在文言文中既可以表示辞让、谦让之义,又可表示责备之义,现只表示前义了。,(3)词义转移。 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 “币”古代指礼物,现代指“钱”,“假”古代是“借”的意思,今义与“真”相对;“慢”古代是“怠慢”之义,今义与“快”相对。这些例子涉及事物的转移、动作的转称、范围的转移和词性的变化等。,(4)词义的强化、弱化

5、。 如“诛”,最初只是责问、谴责之义,后来有了杀戮、杀死之义,词义强化了;再如“怨”,古义表示仇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词义弱化了。 (5)感情色彩变化。,3.通假字 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通假字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通假字和本字本来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是,在阅读时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按该字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那么它可能就是通假字了。,4.同义复词 同义复词,是指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完全相同。它在修辞中是镶嵌的增字,而目的是拉长音节,使语气更加充足,使语意更加充实。如“根本”都是指“植物长在土里的部分”,意思一致,“谤讥”两个词语

6、都是“批评”的意思。,5.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近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1)两个语素意义上相对。例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句中的“异同”用义偏在“异”,不在“同”。(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例如:“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意义,“圃”只作陪衬。,6.词类活用 古诗文中,实词的某个词属于哪一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是,某些词在进入句子以后,它的词性可以改变,它的用法可以改变,这就是词类活用。,常

7、见的词类活用现象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2)使动用法、意动用法,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命题形式十分灵活,一般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有时也通过文言翻译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2009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15题。 (22分) 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 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 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 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 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

8、天地闭塞 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 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 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 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辐,巨细 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 乐者是也。,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 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 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祐六年及 第,调临安主簿。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 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 不合不能交,饮

9、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 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祸悔随至。异时一身资养 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今以往, 如沐漆而求解矣。”予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 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 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 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 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 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 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

10、! 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解题点拨】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可据构词方式判断。“季秋”应该和“暮春”“仲夏”之类的意思差不多,那么,这个“季”就不是“季节”的意思,而是“每个季度的最后一月”的意思。在此指秋末,即九月。礼记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之句。深秋花事萧瑟

11、,唯菊花独立寒秋,开得异常繁茂。一阵阵馥馥的香气于东隅飘来,令人神清气爽。,【特别提醒】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熟读文言材料,依据平时积累,依据语感,通过语法分析,再辅以排除法,一般可以正确作答。同时还要注意:对于文言实词含义的把握不能过于僵化,一定要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一线穿珠】D项中文言实词“奔”为动词,逃亡。除此之外, 文言文中“奔”还有哪些用法及义项?请举例归纳一下:_ _ _ _,动,词,快跑。如“屠乃奔倚其下。”(狼)形容词,急速。,如“奔流”;再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中,的“奔”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飞奔的马。,【想一想】解答该题应该遵循哪些步骤呢? 【解

12、题指南】 解答本题,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快速浏览全文,整体把握文意。 (2)审清题干要求,在原文中找到选项中语句的具体位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应理解为“暮秋时节,天地刚开始萧条”。 (3)将选项中加点词的词义解释代入语句中进行验证,逐一排查,最终确定正确答案。“季”如果解释为“季节,季候”显然不正确,应该是“每个季度的最后一月”的意思。 答案: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其为变亦酷矣 吾其还也 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

13、始流 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A,B,C,D,【解题点拨】此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本题为传统题型,所考查的虚词也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中的。考生可用代入法进行排除。A项,代词,指“天地变化”/连词,“还是”,出自课文烛之武退秦师;B项,介词,“比”/介词,“对于”,出自课文五人墓碑记;C项,两个“以”均为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对照句出自课文归去来兮辞。D项,代词,“的人”/语气词,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考生可能会在C项和D项间犹豫。需要仔细辨识,反复推敲。,【特别提醒】做虚词辨析题时,“代入法”也是一种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虚词考

14、试题一般分四组,每组两句,一课外一课内,可将课内已掌握的虚词的意义、用法代入课外句中试一试,结合上下文看看是否讲得通。 答案:C,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摧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 B.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己,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D.本文为送人赴

15、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解题点拨】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文章思路的分析。有效信息在文章第二段:“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祸悔随至。”“皆失己而惟物之应”意思是“全都失去了自我而迎合外物”,并非“无暇顾及自己”。因此,“无暇顾及自己”与原文不符。而他不快乐的真正原因在这句话的前面:“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答案:C,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人不涉难,则智不明。(3分) 译文:_ (2)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3分) 译文:_ (3)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3分) 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