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4章-(最新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936480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8.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第4章-(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财政学第4章-(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第4章-(最新版)(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移性支出,第四章,主要内容,4.1 社会保障与财政 4.2 财政补贴 4.3 其他财政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的所有权,无偿地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 它包含的基本涵义: 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收入再分配,是实现社会公平目标的政策工具。 不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它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是间接的,进而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基本含义,4.1 社会保障与财政,4.1.1 社会保障概述 4.1.2 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 4.1.3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与改革,若干国家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收支的比重,由此可见社会保障支出在各国财政支出中的重要地位,4.1 .1 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是指公共部

2、门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收入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以及其他原因面临困难的公众,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活动。 意义 生存权与发展权 “安全网”和“稳定器” 附:1954年宪法“公民在年老、疾病和丧失劳动能力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取物质帮助的权利”,社会保障体系 主要是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 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区别(对象上、资金来源上) 其中: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 社会救济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抚恤起着安定特定阶层生活的功能,附:俾斯麦与社会保障制度,1881年11月17日,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建议下,德国皇帝威廉一世颁布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的皇帝诏书。

3、诏书宣布,工人在患病、发生事故、伤残和老年经济困难时应该受到保障,他们有权要求救济,工人保障应由工人自行管理。诏书还对社会保险的发展作出规划,确定职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救济等制度。此后,德国在1883年颁布实施了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布实施了工伤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1911年,上述三项法规被汇总为帝国保险条例。政府开始为死难者家属发放孤寡抚恤金,伤残与老年保险的范围也扩大到全体职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缓和了德国国内的各种矛盾冲突,对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19世纪后期,德国的工业生产迅速增长,增速大大超过英法等国。此后,欧洲各国也相继建立了本国的社会保障

4、制度。 资料来源:王砚峰,2003:铁血宰相创建社保制度,中国经营报,11月14日,3社会保障的内容,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社会救济 社会抚恤,(1)、社会保险(核心),概念:是指以立法形式,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资金、以确保社会公民在遇到生、老、病、伤残、失业等风险时,获得基本生活需要和健康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社会性、强制性、互济性、福利性),内容: 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险中占据核心位置 社会失业保险。社会失业保险也是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之一 社会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女工生育险,(2)社会福利,概念:由政府出资兴办的、以低费或免费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

5、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货币或实物帮助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包括:福利院、敬老院、疗养院、孤儿院、福利企业等 目的:保障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幼得到基本生活待遇 资金来源:财政拨款,(3)社会救济,概念:政府对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公民,和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或发生其它不幸事故,而暂时生活处于困难中的公民提供的货币或实物帮助。 包括:济贫(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与救灾 此外还有传统的社会救济:三无人员、五保户。 资金来源:财政拨款,同时鼓励社会捐款和公民互助。,附:何谓三无人员,一: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标准答案) 二:无身份证、无暂居证、无用工证明(外来人员) 三:无技术、无文凭、无

6、特长(工人) 四:“新三无人员”是指从来不用或者在某一段时间不用呼机、手机、固定电话这三样通讯工具的现代族群。” 五: 没钱(收入低)、没时间、没朋友。 六:没钱,没房子,没工作。 五保包括: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孤儿为保教),(4)社会抚恤,概念:对国家和社会有功劳的特殊社会群体(退伍、伤残军人、军烈属)给予补助和褒奖的一种制度。 包括:牺牲病故抚恤、定期定量生活补助、残废抚恤、残废人员免费医疗、烈军属疾病减免待遇等。 资金来源:政府预算拨款。,2社会保障模式,(1)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 保障原则:全民性、普遍性、高福利 资金来源:国家的税收。 国家:瑞典、丹麦、英法、比利时等国家。

7、 主要特点:覆盖范围广,保障水平高,全民享有,体现公平;保障内容广泛;以国家税收筹集资金;国家设立统一机构进行管理。 优点:国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经济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进行收入分配,使居民收入均等化。缺点:税负过重,市场效率低,(2)社会保险型模式 核心:社会保险 资金来源:雇员、雇主和国家三方负担,主要以雇员和雇主承担为主,社会保障的给付与雇员的收入和社会保险缴费相联系。 国家:美国、日本、德国、奥地利等国家 主要特点:雇员、雇主和政府共同担负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三者互助共济;强调了受保人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要享有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就必须尽缴纳社会保险或进行劳动的义务;更好的处理了市场效

8、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 与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相比,提供的保障水平较低,强调的是保障而非高福利。,(3)强制储蓄型模式 核心:强制储蓄 资金来源:雇主、雇员 国家:新加坡、智利以及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 主要特点: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全部计入雇员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资金进行市场化运作,确保保值增值;雇员在退休后所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取决于其个人账户的积累额,积累额越高,所享受的待遇越高。 优点:国家财政负担轻,主要是个人或家庭的自助,使劳动者树立自我保障意识,有利于激励劳动者积极工作。 缺点:缺乏社会公平性和互济性,缺乏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调剂,也未发挥收入调节作用。,(4)国家型保障模式

9、核心:国家统包 资金来源:国家和企业负担,职工个人不必缴纳社会保障费用。 国家:苏联、东欧的波兰、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等国,以及亚洲的中国、朝鲜,美洲的古巴等计划经济国家都曾经或现在仍在采取这种模式。 特点:保障费用由国家包办,不需要个人缴纳任何费用;保障范围广泛,职工在丧失劳动能力的任何情况下,都享有保障待遇的权利;出现国家或企业办社会的现象,大量建立疗养所、休养所、幼儿园、学校等保障福利设施;保障给付与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挂钩。 缺点:过分强调公平,使国家财政负担过重,而且企业办社会,使企业负担也过重,企业竞争力下降,劳动力缺乏合理流动,职工个人也缺乏自我保障意识。,3社会保障支出

10、的资金来源,社会保障基金:是政府按照有关法律或制度的规定建立的,用于社会保障的专项基金。 实际上只有社会保险才有专门基金 组成部分:社会保证基(资)金和社会保险基金 社会保证基(资)金主要用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抚恤,主要来源于财政预算内资金,也有部分社会捐赠。 社会保险基金则主要用于社会保险的各种项目上,主要来源于缴费(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税)及其基金投资收益。,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我国国家预算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支出科目,主要有以下几类: 1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反映由预算拨款用于民政部门掌握的社会保证基金。 2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反映由预算拨款用于对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基金的补贴和其

11、他社会保障项目的补助等。 3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1)社会性覆盖全社会 政府介入社会保险活动的原因: 信息不对称克服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 降低决策成本的需要规模经济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需要 (2)强制性 (3)互济性。指社会保险按照社会共担风险原则进行组织。把个人风险分散给全社会 (4)福利性。社会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5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模式,(1)现收现付制 概念:以(当期)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受益人的开支的制度(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当期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特点: 以支定收,无结余 不存在基金遭受通货膨胀而贬值

12、的风险 具有代际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功能 (不仅如此,由于具有受益的均等化的统筹特征,因此有很强的收入再分配功能,重公平而非效率) 问题: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思考:为什么? 目前大部分国家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新闻背景: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中国21世纪上半叶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1)高速: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速增长从21世纪初期的7%增加到目前的15,到2050年将达23%左右。(2)高龄: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比例以大约等于65岁及以上老人增长速度的两倍超高速增长。(3)老人数量大:21世纪中叶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将超过3.3亿,80岁及以上老人将超

13、过1亿。(4)老年抚养比大:21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将等于目前的34倍。(5)地区差异大:由于人口迁移的影响,中国农村老人比例将高于城镇,相当一部分欠发达省区的老人比例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曾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讨,人口与经济, 2001,5。,(2)完全基金制 概念:以(远期)纵向平衡原则为依据,要求在劳动者整个就业或投保期间,或者在一个相当长的计划期间内,采取储蓄方式积累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特点: (个人帐户)使投保人在职时积累资金,退休后按月领取保险金,支付水平与工资和缴费水平挂钩,可以激发投保人缴费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自我保障。 基

14、金的保值和增值的风险较大 不具有代际之间的再分配功能(也不具有贫富收入再分配功能,重效率而非公平) 优点:克服老龄化 问题:过渡过程 智利、斐济、加纳等,(3)部分基金制,是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两种模式的结合。当年筹集的基金,一部分采取现收现付制满足当前支付的需要,另一部分采取积累式以满足未来支付的需要。 如目前我国 个人缴费8 记入个人帐户 企业缴费20 记入统筹帐户,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模式,几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直为现收现付制。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个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其基本思想是逐步建立职工的个人帐户,将企业与个人缴费的大部分积累

15、于个人帐户,以试图缓解现收现付制与人口老龄化的矛盾,同时促使职工承担一定的社会保障成本。 但由于记入个人帐户上的资金同时被用做社会保障支出(现付),个人帐户上的资金只是帐面上的,因此,在筹资及运用上仍然是现收现付制。我国养老金空帐运行问题,4.1.3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与改革,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没有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 解放后 城市企业保险(国家保险) 农村合作医疗、五保户制度 从总体上说,1978年以前,中国的社会保险实际为劳动保险,保险的对象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职工和干部,不包括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职工和干部,也不包括广大农民,具有“企业保险”(国家保险)的特点 从19

16、86年至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从自发到自觉、从单项到全面综合改革的历程。,附: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公社体制中,在“将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 的总体战略指导下,以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为特征农村卫生医疗保障体系,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发展,为增进农民福利,成效卓著,世所公认。 亿万农民普遍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依托人民公社所属乡村集体经济,初步建立了全国性、广覆盖、低水平、综合性和全民性医疗保障制度,极大地改善了国民身心健康状况。 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是基本上将所有国民都纳入某种形式的健康保障体制之中,用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解决了世界总人口22%的基本医疗问题,极大改善了国民的健康状态。 最重要和最具说服力的是,全国人民的人均期望寿命由建国时的35岁提高到1976年的65岁,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建立了完整的医药卫生体系,大大降低了地方病和传染病的危害,新闻背景:以房养老,房产生财无外乎出租、出售或抵押。 出租可取得租金收入,既可以是房屋的部分出租,也可以全部出租。 如果出售,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