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总结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935786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思想史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经济思想史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经济思想史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经济思想史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经济思想史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思想史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思想史总结(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思想史总结边际学派 1、边际学派概览(12.1) 12.1.1边际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后的一百年时间里,和生产力巨大发展相伴随的是一系列新社会问题: 财富和分配的不平等 频繁的经济危机 19世纪50、60年代劳资冲突日益严重 古典经济学自由主义思想对论证社会和谐无能为力;而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有沦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的倾向。 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 主张进行革命,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主张倒退回小生产的经济浪漫主义思想; 主张通过限制财产权利、进行收入再分配等措施对社会不平等进行修正的改良主义。 边际主义者反对以上任何一种解决方案。 他们的方法:新起炉灶,

2、彻底推翻以劳动价值论、客观价值论为基础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继续为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制度辩护。 因此,和古典经济学相比,在指导思想上是继承的;在理论和方法上是革命的。 基本立场: 私有财产和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在于:能够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需要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因而(财产私有制+自由竞争)是实现社会和谐与均衡的最佳制度。 12.1.2边际学派的主要观点 1. 采用边际分析方法,关注经济中的边际量。边际分析方法强调决策时最后一个经济变量成本收益对比的重要性。(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中提出的边际原理) 2. 理性人假设和最大化原则。经济主体进行经济决策时是理性的,

3、追求个人快乐、享受、利益的最大化,避免痛苦。 3. 以微观经济为重点,分析单个消费者、厂商的经济行为。 4. 采用抽象演绎法,反对历史方法。 5. 强调完全竞争。边际主义者往往把他们的分析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基础上。根据这个假设,经济主体是价格的接受者,根据市场价格做出决策。 6. 强调需求在商品价格决定中的作用,和古典经济学家强调供给(成本)形成鲜明对比。 7. 强调商品的主观效用。 8. 均衡原则。边际主义者认为,经济力量一般会趋于均衡,一旦偏离,相反的作用力就会发生作用,向新的均衡趋近。 9. 将土地和资本合并,在分配理论中着重讨论工资和利息的决定。将地租、利润和利息都看成财产性收入。

4、10. 主张小政府,自由放任。 12.1.3边际学派对谁有利或为谁谋利 边际主义者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各种社会主义,甚至也反对资产阶级的政府干预经济。因此对于当时处于强势地位的资产阶级和有产者是有利的,不利于无产者,也和主张国家干预的官僚对立。 当然,边际主义者力主配置资源最有效的市场自由竞争制度,一旦促进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对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将有利。 有利于雇主、地主、富人 12.1.4边际学派在当时是如何有效、有用或正确的 边际学派提出了崭新的、强有力的分析供给,特别是几何图表与数学技巧。 边际学派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对从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进行抽象是非常有用的 具体:一国的人均收入和部分人

5、的积聚贫困化;对于一个打的汽车公司而言,经济周期对其利润率非常重要;对于小的便利店的老板而言,经济周期还不如沿街的一家竞争的商店开业重要了;总量分析和个案分析。 12.1.5 边际学派的理论贡献 1. 边际分析方法和数理经济学 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 理性消费者的选择理论 4. 商品的需求法则 5.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6. 规模收益 7. 基本的垄断模型 8. 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 局限:只关注个人最大化和合成谬误 长期、静态和完全竞争是非常严格的假设 忽略了经济周期理论和经济增长问题 现实中诸如工作日、工资率和消费者行为决策往往受到历史和制度因素的影响 最小的政府最好的观点已经过时了 2

6、、边际学派的先驱者: 古诺(12.2) 古诺(18011877)是第一位把数学运用到经济分析中的经济学家,因而被看作是数理经济学的鼻祖。 主要经济著作: 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之研究,1838 财富理论原理,1863 经济学说评论,1876 经济分析的特点: 生产方面的成本、收益分析 完全垄断理论和双寡头理论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的贡献: 第一个在经济学分析中运用微积分 第一个提出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概念 第一位提出完全垄断、双寡头垄断和完全竞争的精确数学模型的经济学家 12.2.1 古诺的垄断理论 古诺运用”需求曲线”和“需求规律”讨论了纯粹垄断条件下的价格决定。 即“一种物品的生产掌握在一个人手中

7、时”,垄断者获得最大收入的价格及其决定的条件。 结论为:垄断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将价格定在边际收益=边际成本那一点上。 首先,假设总成本和边际成本为0。 “假定一个人发现他自己是一处矿泉水的所有者,而这处矿泉水又具有保健功能,这是其他人所拥有的矿泉水所不具备的。毫无疑问,他可以把每升水的价格确定在100法郎。但是他将很快看到需求是不足的。这显然不是挣得大量财富的办法。因此,接下来他将把每升水的价格降到能使他得到最大可能利润的点上,如果F(P)代表需求量规律,他将在进行不同的试验之后,最终采取能使产品P*F(P)最大的P值。” 假设边际成本为0时,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P)= 0 放松假设,

8、在边际成本为正的条件下,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转化为MR=MC。 12.2.2古诺的双头垄断理论 假设: 市场上有两个矿泉水供应者,他们的规模都较小,相互竞争。 市场价格由消费者决定,单个企业是市场价格P的接受者。 每个厂商都在估计产品的总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另一个厂商的供应量调整自身的产量,以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结论:在双寡头市场上 竞争市场价格 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同消费曲线联系 第一个用画图表的方式揭示价格和需求数量之间的反向关系 发现消费者剩余 垄断价格歧视 杜普伊特以市政水利系统中的水的使用为例,阐述了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并且将这一原理直接地与需求概念联系起来。 杜普伊特指出

9、,一个人从一个特定单位的水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取决于那个特定单位的水是如何被使用的。这个人最初会把水用于价值最高的用途上,但随着水的储备或供给不断增加,他之后会将水用于价值较低的用途上。比如,他最初会把水用来饮用,其次用于浇灌花园,再次用于洗涤,如此等等,最后会用于装饰性目的(比如喷泉)。实际上,杜普伊特在这里阐述了关于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 戈森(p.200) 戈森(18101858)是边际分析直接和最主要的先驱者。 18291833曾先后两次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律和公共管理课程。 18341841任六年律师。 后任地方政府税务官多年。 辞去工作后花费四年时间专门写作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

10、为准则的发展一书,于1854年出版。 1858年因肺病去世。 戈森对该书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流传于全世界。在书的序言中,他写道:“我认为,哥白尼为解释宇宙天体之间相互关系成功地提出的见解,也可以用来解释地球上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我相信,我成功地解释了使人类能够相互发生关系并不断使人类进步的力量,而且大体揭示了这种力量作用的规律。像哥白尼的发现能够确定天体在无限时间中运行的轨道一样,我自信我的发现也能为人类准确无误的指明,他们为以最完善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生活目的所必须遵循的道路。” 可惜的是仅售出了几本,他极其失望,召回剩余全部书籍并加以销毁,最终在痛苦郁闷中48岁早早离开人世。 1871年,杰文斯

11、在其著作第一版发表之后发现了戈森的书,此后他将边际效用原理完全归功于戈森。 1889戈森的著作以德文重印。 戈森将自己的理论建立在边沁的快乐和痛苦的计算之上,认为效用可以用正常的数字单位来衡量,而且服从于与基数联系在一起的所有的数学运算规律,从而提出了“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相等规律”,被后人称为“戈森第一定律”和“戈森第二定律”。 戈森第一定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如果我们连续不断地满足同一种享受,那么这同一种享受的量就会不断递减,直至最终达到饱和。2、如果我们重复以前已满足过的享受,享受量也会发生类似的递减;在重复满足享受的过程中,不仅会发生类似的递减,而且初时感到的享受量也会变得

12、更小,重复感受时感到其为享受的时间更短,饱和感则出现得更早。享受重复进行得越快,初始感到的享受量则越少,感到是享受的持续时间也就越短。” 戈森第二定律:边际效用相等规律 “人们在多种享受之间进行选择。但是,他们的时间不足以充分满足所有的享受。尽管各个享受的绝对量有所差别,但为了使自己的享受总量达到最大化,人们必须在充分满足最大的享受之前,先部分地满足所有的享受,而且要以这样的比例来满足:每一种享受的量在满足被中断时,保持完全相等。” 从古诺到戈森,边际主义先驱提供了: 边际分析方法 效用递减规律 最大化原则 消费者剩余等等 但是,这些经济学理论对于现实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无能为力。 革命将发生于

13、经济思想最核心的部分价值理论。 2、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简介(补充) 门格尔(13.2) 卡尔门格尔(1840-1921)奥匈帝国一位律师的儿子。 18591863在维也纳布拉格大学学法律。 1867年在克拉科夫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供职于内阁新闻局。 1871年为谋求维也纳大学讲师一职,应校方要求提交了著作国民经济学原理。 1872年任维也纳大学经济学讲师,后任教授。 1876年任奥匈帝国皇太子的私人教师,次年随太子遍游欧洲各国。 1879年返维也纳大学继任教授。 1883年发表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与历史学派施莫勒展开长达数年的辩论,史称“方法论争论”。 1892年任帝国

14、通货改革委员会委员。 1903年从维也纳大学退休,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1921年2月21日在维也纳去世。生命的最后30年没有出版有影响的成果,因为他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总是不满意。身后留下25,000本藏书,大部分藏于日本东京商学院。 学说背景 门格尔的两个对立面 德国的历史学派的方法论 强调动态 强调具体和特殊 否认抽象和一般 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 抽象的经济规律 从价值决定的供给方面,甚至仅仅是劳动要素中寻求根源 门格尔对经济学直接的和长远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许多后来被成为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都支持和不断扩展他的思想如米塞斯、熊彼特和哈耶克。门格尔对经济学的最主要的贡献是:价值理论 和归因理论 1、 从欲望到高级财货的因果链条 首先,人类的欲望是出发点 “人类的欲望和自由支配满足欲望的资料,是人类经济的出发点和目标”。(第60页) 其次,能够满足欲望的物是财货 “与人类欲望满足有因果关系的物,我们叫做有用物,我们认识了这个因果关系,并在事实上具有获得此物以满足我们欲望的力量时,我们就称此物为财货。”(第2页) 第三,根据满足人们欲望的直接程度区分高级财货和低级财货。 第四,规定经济财货。在满足人们需求的财货中需求小于供给的是门格尔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经济财货。 门格尔最终得出他的因果规律链条: 人的欲望满足动机 经济财货满足欲望的低级财货高级财货。 2、 人的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