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49319 上传时间:2017-06-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案例-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案例-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案例-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案例-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案例1、 东北老工业基地基本情况1.1 区位条件1.2 产业基础(原有基础)1.3 存在问题(改造动因)2、 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历程2.1 改造措施2.2 改造效果3、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经验或教训1、东北老工业基地基本情况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经过建国以后特别是“一五” 、 “二五”时期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工业基地。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吉林和齐齐哈尔等重工业城市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东北老工

2、业基地主要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前以及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北的资源比较丰富,后来在一五计划中,东北产生了诸如一汽、鞍钢等国营大厂,成为了我国的主要工业基地,后来随着沈飞等高科技产业在东北落户,进一步奠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地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南方经济出现了迅猛发展的态势,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始出现经济滑坡,传统产业衰退,经济增长下降,失业率上升,并伴生了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恶化等问题。1.1 区位条件东北地区水绕山环、沃野千里,土质以黑土为主,有作为农业区的天然优越条件。东北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比较齐全。此外,辽河油田和吉林油田也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产地,是东北区能源工业、化学工业、

3、轻纺工业的重要基础。东北区煤炭资源的保有储量约 723 亿吨,煤种虽比较齐全,但总量不足,而且分布不均匀。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重工业基础最好的地区,拥有的矿物和其它自然资源是新中国工业化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在 20 世纪 50 年代获得了特别密集的资源投入,推进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区位优势条件如下:(1)地理优势。东北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既沿海又沿边,毗邻日、韩、朝、俄、蒙等国,并都有往来,便于沟通和交流。华北是东北的腹地,是东北经济发展的大后方。同时,与环渤海经济区相连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密度较高,现代化运输方式比较齐全,交通运输便利。(2)经济基础优势。东北地区农业基础雄厚,是我国的

4、重要商品粮基地;铁矿、煤炭、石油、森林、可开发的土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丰富。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重化工业体系,即以冶金、机械、汽车、化工、能源为支柱的重工业产业群。(3)高度城市化和科技人才优势。东北大中城市集中,城市间距离较近;产业关联密切,工业聚集程度高;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密集,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等都拥有全国闻名的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强大,素质较高。东北地区人才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目前,拥有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同时,作为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了大批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为东北工业的振兴提供了人才保证。(4)制造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较强。东北是我国制造业

5、种类最齐全的地区,这种优势是地区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今后东北重振制造业优势的宝贵财富。(5)具有雄厚的科研力量。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既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又有雄厚的科技人才优势,是我国科技人才、科研力量的密集区,这也是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6)骨干企业集中,在全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上世纪 50-60 年代重点发展的地区,国家重点投资所建企业多为行业内骨干企业,如第一重型机器厂、哈尔滨三大动力设备厂、沈阳输变电设备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大连造船厂都是行业中的巨人。这些企业的优势产品至今仍代表着我国相关行业生产的最高水平。1.2 产业基础(原有基础)在“一五”和“二五”时期,中国建

6、设的 156 项重点工程中有56 项分布在东北。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东北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尤其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形成了强大的基础,成为“共和国的总装备部” ,素有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摇篮之称,为全国建设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做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这些大规模的中央政府的投资使东北三省的发展水平,在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前一直处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辉煌时期,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和重工业产值一度占全国的 1/5,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税金总额占全国的 1/6,工业固定资产原值、重工

7、业产值、铁路货物运输量以及原油、天然气、木材、钢、生铁、纯碱、发电设备等工业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各大区的第一位,钢材、发电量、化学纤维、机床、平板玻璃、汽车、机制纸及纸板等产量则居各大区的第二位。1.3 存在问题(改造动因)1978 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与高速增长的南方地区经济相比,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陷入了停滞状态,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日益暴露出来,以资源类产业为主要依托的重化工业无法适应市场新的需求,产品开始滞销,传统产业开始衰退,企业亏损日趋严重,失业问题十分突出,经济发展步伐远远落后于其它沿海省市,在全国的地位也不断下滑,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下降,经济总量位次连年后移

8、。由于长期的过度开采,东北地区的资源日趋枯竭,环境状况不断恶化,产业衰退导致的失业率不断上升,贫困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严重的经济衰退使东北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衰退区和问题区。具体问题如下:(1)经济增长缓慢,经济地位下降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首要的表现在经济增长低于其它地区。首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东北地区的工业增长低于其它地区。其次,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总量的增长也慢于其它地区。改革开放以后,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沿海省份和其它地区。(2)失业问题突出,社会保障压力大伴随着一些大型矿山破产,中国东北地区出现了大批产业工人下岗失业的状况。由于工业持续萎缩和下滑,中国东北地区全社

9、会就业人口锐减,特别是第二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减少,失业率不断提高。由于中国东北地区许多资源型城市长期缺乏积累,城市财政收入低,大量失业人员的增加更是雪上加霜,政府财力难以维持当地居民的失业补贴和困难补助,资源型城市居民收入在当地大多属于落后地区。大量的失业人员造成当地社会保障任务繁重,资金严重不足。(3)对外开放程度低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水平与其经济地位极不相称。东北三省对外出口贸易存在明显的地缘性,东北亚周边国家是其主要的出口对象。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农副产品、初加工产品为主,虽然近几年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有所上升,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对外国际经济合作主要以劳务

10、合作为主,其它方面的国际经济合作(如技术合作、设计咨询与服务等)份额极小,反映出东北地区与其它国家的经济合作还停留在以输出廉价劳动力为主的阶段。(4)资源日益枯竭中国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原料基地。但是,东北地区长期沿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大规模开发资源,低效率使用资源,造成资源消耗速度过快,目前已经探明的资源出现了严重的削减,很多地区资源已开始枯竭。(5)自然环境恶化严重中国东北地区以钢铁、石油、化工、冶金、采矿、重型机械加工与制造等产业为主干技术产业的工业,能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废物排放量大。加之老企业多、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低下,排放物综合利用能力差、处理率低,东北地区“三

11、废”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惊人,环境恶化日趋严重。此外,东北地区水土流失、草原沙化、湿地退化严重。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无节制的开垦,东北的湿地正逐渐消失。(6)大量传统产业衰退东北三省工业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从东北地区的工业生产内部分析,采掘业和原材料产业占据了东北工业的主体地位。由于产品附加值低,竞争能力差,东北地区的传统产业出现了大面积衰退。(7)产业比例失调严重中国东北地区产业比例失调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工业结构中重工业占有绝对比重,轻工业发展不足。由于中国东北地区依托资源产业发展,采掘工业以及依托资源产业的重型加工工业在工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工业表现出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与

12、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东北地区重工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10%左右。东北地区重型产业结构的弊端之一是投入多,产出少,综合经济效益低。其二,个别地区(或城市)依托某一产业展,其它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东北地区许多资源型城市依托资源发展,资源产业一业独大,其它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形成了许多诸如煤炭城、钢城、石油城、森林城等等。(8)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中,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国有企业在经济中占有统治地位,国有经济比重偏大。一是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活力不足。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装备制造业产品

13、配套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有待提高,原材料工业精深加工度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三是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四是区内部分资源供给能力下降,一些流域、区域和海域环境污染相当严重。五是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缓慢,社会、生态问题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2、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历程2.1 改造措施1依托党中央和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利用政府所给予的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民间和外部资本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中发挥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失业职工创造再就业机会。2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和完

14、善现代企业制度与产权制度,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积极培育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发展活力。3加快结构调整与升级。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4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推进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积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城市功能,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5全面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6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

15、设,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群众在实施振兴战略中得到实惠。2.2 改造效果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以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技术进步成效显著,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之后,东北三省经济综合实力提高最显著、城乡居民得到更多实惠。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转型取得了重大进展。十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

16、振兴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以国有企业改革和吸引外来投资为重点,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了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不断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以棚户区改造、完善社保体系等为重点,加强重大民生工程建设,改善了人民生活;以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为重点,优化城市内部空间布局,完善了综合服务功能;以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为重点,推动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增强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3、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经验或教训1.政府引导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及其活动,采取“引导配合而不直接干预”的办法,将主要精力用于改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搞好建设规划,制定游戏规则,加强法律监督,兴办公益事业,提供公共服务,健全税收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将运动式的行政推动转变为引导式的日常服务和监督。对于在推进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和改造的过程中,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战略;扶持主导产业;调整存量结构;援助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