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30个易错易混点

上传人:龅** 文档编号:144927344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30个易错易混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30个易错易混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30个易错易混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30个易错易混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30个易错易混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30个易错易混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30个易错易混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考前必纠:30个易错易混点政治文明类1.分封制与宗法制【错因】 对二者的定性理解不清。【正确理解】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2.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度【错因】 对二者的区别认识不到位。【正确理解】 首先,专制主义侧重于君主权力与宰相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如隋唐以前宰相位高权重,而唐宋以来随着皇权的加强,相权被分割、牵制,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中央集权侧重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与均衡,一般来讲,中央

2、权力与地方权力均衡,国家政治状况、社会环境相对较好,当中央权力过大(如北宋王朝),地方则羸弱不堪;当地方权力过大(如唐末),国家则陷于分裂和动荡。其次,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基本上是符合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不能简单地对其绝对肯定或者绝对否定。解题时应立足于材料所创设的观点和立场,切忌超越命题立意主观臆断。3.郡县制与分封制【错因】 对二者的区别认识不到位。【正确理解】 郡县制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郡或县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而且最初的县的规模可能要大于郡,秦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灭六国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行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维系分封制的纽带是以血缘为

3、基础的分封,而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汉代沿袭了秦的郡县制和先秦的分封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但王国问题成为西汉初年影响中央集权和国家稳定的重要隐患,因此在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基本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汉代以后的一些王朝偶有在个别地区推行分封制。4.汉代的刺史与宋代的通判【错因】 对二者的地位掌握不准确。【正确理解】 汉代的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当时汉朝维护国家统一、注重对地方官员监察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汉代的刺史权力和地位低于郡守,但却代表中央巡查地方,而且直接向皇帝汇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上下贯通、

4、预防和惩治腐败。北宋监察地方的行政官员是通判,其官阶地位低于知州,但却代表中央监察地方,直接对中央负责,因此通判与刺史同样具有“位卑而权重”的特点。5.唐朝的中书省,元朝的中书省与行中书省【错因】 混淆这几个概念。【正确理解】 唐朝中书省是三省六部中掌管草拟政令的机构,其职能是参与决策。元朝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今冀、晋、鲁等地区)。元朝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6.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错因】 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指一半是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正确理解】 半殖民地是部分而不是完全丧失国家主权,半封建是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

5、展了资本主义;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从社会发展形态而言,半殖民地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则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半封建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内涵。7.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错因】 不能客观评价这两次农民运动。【正确理解】 这两场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中比较典型的农民运动,从阶级斗争史观的角度看,这两场运动地位较高,但从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二者具有很强的阶级局限性,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究其根源在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斗争目标、方式以及指导思想具有典型的小农色彩。但需要注意的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是中国历史

6、上最早明确提出学习西方、促进中国近代化的纲领、方案;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扶清灭洋”既带有一定的爱国主义色彩,也带有明显的盲目排外的思想。8.辛亥革命【错因】 对辛亥革命最后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认识不到位。【正确理解】 从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来看,它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应该说是取得了胜利。但从最终结果来看,它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因此它只能算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但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二、经济文明类1.均田制与宋代“不抑兼并”【错因】 对二者的实施后果认识不到位。【正确理解】 均田制是我国古代自北魏至唐代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即封建王朝将

7、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耕作一定年限后归耕种者所有,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这一土地制度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激发小农的生产积极性,缓解因贫富分化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宋代对于土地问题则采取了相对松弛的政策,对于有能力购买土地的富商地主“不抑兼并”,结果造成土地迅速集中,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的现象,即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这一措施对宋代经济的结构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工商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错因】 认为二者是一个概念。【正确理解】 工商业的发展不能等同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因为只有劳动者与经营者之间产生了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才可将其定位为资本主义生

8、产关系。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区,最早出现的部门是纺织业,其标志性词语为“机房”“机户”“机工”“雇佣”等。3.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错因】 认为海禁政策就是闭关锁国政策。【正确理解】 海禁政策是指中国明代政府禁止私人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闭关锁国是指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特别是限制民间与外国的交流,是清朝时期实行的对外政策,包括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4.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错因】 认为洋务企业就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正确理解】 洋务企业是指近代由洋务派兴办的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军事工业产品归军队使用,属于封建企业,但

9、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民用工业是资本主义性质,但带有浓厚的封建性。洋务企业是官办企业,而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民间投资经营的使用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企业,早期称商办企业,与清政府和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有一定的区别,是近代中国社会最进步的经济因素。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错因】 认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没有任何积极作用。【正确理解】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有双重影响。一是破坏性,伴随着殖民掠夺、奴役而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和亚非

10、拉地区长期贫穷落后的局面。二是建设性,殖民扩张和掠夺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客观上冲击和瓦解着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亚非拉国家近代化的进程。6.手工工场和机器化大生产【错因】 对二者的区别理解不到位。【正确理解】 二者虽然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在手工工场里,生产仍以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而机器生产是使用机械化劳动;规模不同,通常情况下,手工工场的规模要小于机器生产;手工工场是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7.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错因】 对三者的内涵理解不到位。【正确理解】 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

11、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三、思想文化类1.孔子的“仁”与孟子的“仁政”【错因】 认为孟子的“仁政”就是孔子的“仁”。【正确理解】 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具体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从孔子的“仁”的思想出发,JP3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

12、。“仁”的思想适用于任何人的修养,而“仁政”则是对统治者发出的建言。2.汉代新儒学【错因】 认为汉代新儒学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和发扬。【正确理解】 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学,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观念。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学的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建立了“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君主统治的秩序,神化了皇权的同时,也塑造了对君主权力进行约束的“天”的形象。这一思想适应了汉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需要,因此被汉武帝确立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与陆王心学【错因】 对二者的区别认识不到位。【正确理解】 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性即理”的根本

13、观念,建立起一套以“理”为本体、以“穷理尽性”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为本体、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为方法的心学体系,属主观唯心主义。从道德主张上看,宋明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陆王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4.明清之际的儒学【错因】 认为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抛弃了儒学。【正确理解】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并没有完全否定和抛弃儒学,而是批判了道学家的虚伪,挑战了理学的正统地位,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的继承。5.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与明清之际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错因】 认为

14、二者是一脉相承的。【正确理解】 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构筑了带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可以将其看作我国早期民主思想的启蒙,但是它与近代民主思想有着根本的区别。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是从西方引进的,它是近代中国先进人士学习西方的产物,是中国资产阶级变革社会的思想武器。6.林则徐、魏源的历史地位【错因】 对二人的历史地位认识不到位。【正确理解】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率先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魏源在此基础上著述海国图志,进一步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思想。7.洋务派

15、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共同之处【错因】 认为“中体西用”只是洋务派的主张。【正确理解】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坚持在维护中国传统的礼仪、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但是坚持“中体西用”的不只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还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8.维新变法运动与新文化运动【错因】 不理解二者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之处。【正确理解】 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利用和改造,其著述孔子改制考中体现了借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通过改良儒家思想达到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目的;而陈独秀、李大钊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则呈现出不同的做法,他们猛烈抨击儒家思想,有些人甚至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在运动中存在着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绝对否定儒家思想的错误偏向。但无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还是激进派,虽然对待儒家思想的立场截然不同,但其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9.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错因】 认为三大政策就是新三民主义。【正确理解】 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