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927337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近代社会生活 (1)衣: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 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的_,受到新派人 士的欢迎。 (2)食:鸦片战争后,在_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 餐馆、面包房等;_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3)住: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_或中西合璧的豪宅。,中山装,通商口岸,吃西餐,欧式洋房,(4)习俗,断发易服,反清革命,简约文明,2.新中国新风尚 (1)改革开放前 物质生活:国家对一些生活必需品凭_供应,总体生活 水平低。 社会风尚:_、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票证,勤俭节约,(2)改革开放后

2、衣: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到五彩缤纷,款式_。 食:1987年温饱问题基本解决,“_”丰富了餐 桌。 住:住房状况得到空前改善,“_”。 习俗:休闲方式多样化及新风尚的形成。,多样化,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3.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影响因素 (1)近代因素 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维新思潮、革命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 (2)现代因素 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当家作主,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思想解放、对外开放;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问题: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特征。 提示: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

3、建传统一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演进。 (1)鸦片战争后至民国成立,由于西方思想、生活方式的传入,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2)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 (3)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与世界联系的加强,逐渐又跟上了国际潮流。,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交通工具 (1)铁路,淞沪,(2)公路 20世纪初,_开始在上海等大城市出现。 随后,近代_传入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3)水运 近代:鸦片战争后,列强设立_,垄断中国水上运 输;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_,打破了列强 垄断中国水上运输的局面。 现

4、代: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 后,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汽车,筑路技术,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4)航空 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_,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 的开始。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_航线开通。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民航大国。,第一架飞机,北京至天津,2.通讯工具的变迁 (1)电报: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设在_,20世纪初上海开 始设立_。 (2)电话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_设立电话公司。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_。到2003年末,中 国拥有的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3)互联网:近年来,人们通过互联网发送_。,台湾,无线电报局,上海,电

5、讯网络,电子邮件,三、大众传媒的发展 1.报刊业走向繁荣 (1)近代中国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人自办报刊,且多反映社会思潮。 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 _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著名的有 中国丛报和_。 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 中文报刊是_。,万国公报,申报,新华日报,(2)现代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_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 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_等报刊,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 生活方面内容丰富。 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2.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

6、影事业 (2)电视事业:1958年电视业诞生;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 及,节目越来越丰富。,1905年,_首映成功,开始起步。 20世纪2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并走向_。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定军山,成熟,3.互联网的兴起 (1)历程 诞生:互联网诞生于_。 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风靡全球, 被称为“_”。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20世纪60年代末,第四媒介,(2)特点 网络媒介可以集_、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 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互联网可以_,双向传受。 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 娱乐方式

7、,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文字,高度互动,问题1: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 提示:(1)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 (2)技术:引进自制自研。 (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4)对象:平民化、普及化。 (5)进程:先慢后快。 (6)种类:海、陆、空。,问题2:近代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发展缓慢,受到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先个别试办,然后政府推广;分布不均衡,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发达。,问题3:如何认识四大媒介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提示:(1)四大媒介是指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四种信息传播

8、媒介。 (2)影响 从媒介的本质功能看,可以使民众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从其娱乐功能看,可以给民众带来美妙的精神享受; 从其联系功能看,可以加强民众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以扩展人们的视野,可以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鸦片战争以后,西装、西餐、欧式建筑以及轮船、汽车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电报、电话、报刊、电影也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 新中国成立后的50-70年代,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加之“左”的思想的干扰,贫穷落后的状态仍未彻底改变。 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的衣食住行有了根本改观。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给精神生活带来了新的内涵,社会风尚与民俗风

9、情都在发生着变化。,主题 1 近现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材料一 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临时大总统关于革除前清官厅称呼致内务部令,探究1:材料说明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中华民国颁布上述法令有什么进步意义? 提示:很大程度上受革命思潮的推动。 意义:顺应时代潮流,革除封建陋习,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材料二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被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 陆秋心

10、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探究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1)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2)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互动探究】 材料 “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择偶标准。男性对女性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妇德,“贤妻良母”就是封建礼教中最“标准”的妇女形象。此外,对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等的传统道德观念。,请指出中国古代的择偶标准。这对女性的要求合理吗?依据史实说明理由并谈谈你的

11、认识。 提示:标准: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合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性别分工,家庭稳定。不合理:偏向要求妇女,等级观念,从一而终。,一、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产生的双重影响 1.破坏性。西方的一切是伴随着大炮和殖民主义野蛮侵略强行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的,它破坏了中国长期安定、宁静的社会环境,也迫使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去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承受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阵痛。,2.建设性。西方传入中国的新器具、新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且这些东西一旦进入中国,就对传统的落后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起了强大的破坏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型,

12、引发了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新变革。,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社会影响和认识 1.社会影响 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2.认识 (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3)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

13、半殖民地化的色彩。,【备选要点】比较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主题 2 近现代中国交通、通讯工具及大众传媒的变迁 材料一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探究1:结合材料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提示: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外国列强的阻挠和

14、侵略。,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篷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 歌唱二郎山,探究2:材料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提示:巩固边防,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沟通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强民族团结;开发资源,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互动探究】 材料 “人肉搜索”在中国网络中曾是一个热门词。在汶川地震

15、中,人肉搜索帮助许多人找到了亲人;但是也发生了某大学生因被怀疑谩骂周恩来而遭人肉搜索,最后只好放弃学业的事情。 结合材料,谈谈互联网对人们的重大影响。,提示: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方便快捷的社会生活,如实现信息共享、提供建议、网上购物、家庭办公等功能;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材料中“人肉搜索”帮助许多人找到了亲人)和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空间距离不再是障碍。 另一方面网络自由的滥用带来了一些弊端;过分依赖网络会导致忽视真实的社会生活,迷恋虚拟的网络空间,造成人际关系淡漠。网络犯罪活动猖獗,网络道德得不到有效监督,沉迷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一、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待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 1.一种观点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国报刊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2.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一部分外国报刊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身就是一种近代文明的象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二、报刊、影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