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光华——成功一定有方法.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926967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代光华——成功一定有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时代光华——成功一定有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时代光华——成功一定有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时代光华——成功一定有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时代光华——成功一定有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时代光华——成功一定有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代光华——成功一定有方法.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 正确认识成功【本讲重点】成功的含义成功的标准成功的含义成功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词语,而对于它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答案,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成功是一件说不太清楚的事情”。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我们来说是无益的。因为这就像一个人找不到靶子就开枪射击一样,他的命中的概率一定很低,打中是偶然的,打不中却成了必然。1成功要有预期目标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就如同开车时司机要知道行驶的目的地一样。有了目标才能知道走哪条路、准备哪些东西以及如何取舍。所以,无论成功是什么,首先要有一个预期的目标。【案例】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世界上没有目标的人约占27,有模糊目标的人约占60%,有明确的短期

2、目标而没有长期目标的人约占10%,真正有长期目标的人只有3%。而25年后,其中没有目标的人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目标模糊的人会生活在社会中下层,拥有短期目标的人只能处在社会的中上层,不能再上升了,拥有长期目标的人则会生活在社会的上层。同样是拥有目标,产生的结果却不同,原因在于:人们所使用的达成预期目标的方法和方式不太一样,用错了方法就要走弯路。所以可以说,成功绝对有捷径。这里所说的捷径不是指省略过程,而是按照最有效的成功策略行事。2成功是目标的达成一个人光有预期目标,还不能算是成功。衡量他是否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所有的目标都必须是可以量化的。用形容词表示的目标都是有问题的,是模糊的目标。因为

3、我们的目标决定我们的未来,而不是我们的未来决定我们的目标,因此,当一个人在决定他现在的行为的时候,目标起着决定作用,也就是说一个没有目标的人,也就无法去制定相应的计划。只有当一个人通过努力达到了预期目标,也就是量化目标的实现,才能称之为成功,否则就是“不成功”。【自检】请您指出下面制定的目标问题出在哪里?1更上一层楼_2我要好好地学点东西_3我们要买一套房子_见参考答案1-1第2讲 企业如何理解成功【本讲重点】企业成功与个人成功的关系企业成功与个人成功的关系1个人成功是企业成功的基础一个人如果不追求成功,他对企业的贡献就变得比较少;如果他追求成功,他的贡献自然变得很大,给公司带来的利益相应也变

4、得很大。而任何一名员工来到企业工作,从他个人来讲,努力的初衷是追求自己目标的实现,而不是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员工自己的目标有可能实现时,他才会积极地努力工作,这时,企业的目标也才有实现的可能。换句话说就是,由于员工是企业经营的基础,员工个人的成功也是企业成功的基础。2企业要协调好员工的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关系企业要发展,员工也要发展,两者都要发展,发展的关系如果协调不好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员工发展的速度快于企业,他就会跳槽;如果企业发展的速度快于员工,员工就会被淘汰。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成功,而在于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使之一起成功。在协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协调已经获得成功

5、的员工的期望值和考虑竞争对手的期望值。3企业应该为员工做好职业发展规划一位理性的企业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员工来到公司,主观上是为自己做贡献,对企业的贡献则是一种客观的结果。一个企业家最核心的任务是如何帮助你的员工取得成功。所以,具体方法就是帮助员工制定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它将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使它们能够共同实现,形成员工个人和企业的双赢。【自检】请写下你的目标,并用数字加以量化。1.今年的目标_2.下一个十年的目标_见参考答案1-2【本讲小结】本讲讲述的重点是成功的内涵。对个人而言,成功就是达到预期的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根据个人、他人和社会三个标准,其中以社会标准为大。同

6、时,还要研究未来标准,从而制定出可以量化的目标。对于企业而言,一位理性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员工工作的初衷是为了追求个人的成功,而不是为了追求企业的成功。这也就意味着员工个人的成功是企业成功的基础。因此,管理者有必要通过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来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协调好二者发展的速度,从而获得共同的成功。【心得体会】_第3讲 思路决定出路(一)【本讲重点】成功是因为态度成功是因为态度决定成功与否有三类要素:第一类是态度类要素,第二类是能力类要素,第三类是客观要素。调查发现成功与否有80左右直接来源于一个人的态度;有13来源于一个人的能力,剩下有7来源于其他客观因素。1态度直接决定了8

7、0%的成功可能性态度是决定成功与否的第一要素。因为,态度在决定成功与否这个问题上,直接起到了80%的作用,再加上它间接发挥的作用,可以说它起到了100%的作用。图2-1 影响成功的因素2能力由态度决定能力是决定成功与否的第二类要素。一个人的能力来源于他的日常练习,而练习的时间和效果又取决于一个人的态度,也就是说,就连能力所决定的13%的份额也取决于态度。所以,能力差者应从态度上寻找原因,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今天的能力不行,不要怪今天,那是因为昨天他的态度不好。同理,他今天的态度决定明天的能力。因此,如果一个人今天态度不好,可能意味着明天他的能力的缺失。【自检】请您按照要求回答问题。有相当一部分

8、人把不成功归结于自己的运气不好,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_见参考答案2-13客观环境的作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人常说:“时势造英雄”,但是,生活在和英雄同一时代、同一环境下的人有无数个,而英雄却只有一个或几个,其他的人仍很平常。这就说明:平常者和英雄的相同点在于身处在同一环境、同一时势之下;而不同点又在于二者对待环境的态度和把握环境的能力不同。一个人能否改变环境,首先取决于他是否愿意改变态度;其次取决于他有没有所需的能力,而能力又取决于态度,所以,改变环境取决于一个人的态度。同理,是否适应环境也由我们的态度决定。即使就环境这个所谓的客观因素,它能否改变取决于人们对待客观因素的态

9、度和把握客观因素的能力,其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一个人的态度。因此,平时人们常说的时势造英雄是夸大了客观环境的作用。第4讲 思路决定出路(二)【本讲重点】我是一切的根源我是一切的根源事物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其中作为做事主体的我们,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源。也就是说,我们的态度、思维方式决定着事情发展的结果。“我是一切的根源”的意思是:一个人也许无法掌控方向,但是他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无法左右事情,至少可以调整心情;无法左右今天的结果,至少可以提前准备明天1情绪ABC理论这一理论的创始人是艾利斯,它的基本假设是:一个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他的信念以及他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如图2-2中,A(Antec

10、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结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elief),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评价与解释。图2-2 情绪ABC理论的内容【案例】有一个年轻人,自我感觉很有才华,但在生活上遇到很多波折,于是便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有一天他决定跳海,但他刚跳下去就被一个老渔民用渔网捞了起来。他很生气,冲着老渔民

11、嚷道:“你什么意思,把我捞起来干什么?”老渔民说道:“年轻人,为什么跳海呀,你这么年轻多可惜呀!”于是年轻人就对老人诉说了他怀才不遇的苦衷。老渔民听完,说道:“哎呀,你今天遇到我,运气来了。我正好是治怀才不遇的专家,我帮你治治吧。”年轻人很诧异,急忙问老渔民医治之法。老渔民说:“我有秘诀,如果你想知道,就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老渔民说着,顺手从沙滩上拣起一粒沙子,往旁边一扔,说:“年轻人,帮我去把我刚才扔掉的那粒沙子拣过来,然后我就告诉你。”年轻人听了很生气,说道:“你想耍我呀?这么多沙子,我怎么知道哪粒是你扔掉的呀?”老人听了,笑着说:“别生气,我这还有个条件,如果你满足了我这个条件,我也告

12、诉你。我这里有一颗珍珠,我把它扔到沙滩上,你去给我找回来。”很显然,年轻人轻而易举地把珍珠拣了过来,交给了老渔民,并很虔诚地说:“老人家,我把珍珠拣过来了,可以告诉我秘诀了吧?”老渔民一脸安详,说道:“年轻人,秘诀我已经讲完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之所以有怀才不遇的感觉,是因为自己是无数沙子中的一粒,跟旁边的沙子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如果因为自己是一颗珍珠,那么伯乐就会很容易地发现我们。所以说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伯乐,而是因为自己不是一匹真正的在万马丛中能够让别人一眼就能辨认出来的千里马。2报以积极态度我是一切的根源,今天的意识可以决定明天的物质。世界上的态度只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另外一种叫做消极的。对于同样一个A,积极的态度(B1)带来积极的结果(C1),消极的态度(B2)带来消极的结果(C2)。【案例】日本有一个水泥大王叫浅野一郎,这个人年轻的时候穷困潦倒。有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