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教育概论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4926564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47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创新教育概论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1创新教育概论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1创新教育概论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1创新教育概论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1创新教育概论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创新教育概论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创新教育概论精编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教育简明教程,第一章 创新教育概述,“不走寻常路”通常会多一些意外的惊喜,简单的组合,非凡的创意,擅长搞“小发明”的日本,在日本发明协会的资料里有一则故事:早期的中国瓷器虽然精美,但在欧洲却销路不畅,日本人“研究”发现,原来中国的传统茶杯四周一样高,而欧洲人鼻子太大,用起来不方便。于是日本人把茶杯设计成斜口的,再从中国订货,尔后把这种茶杯转到欧洲后马上开始畅销。日本人的这类发明不胜枚举:可以弯曲的吸管、不断把笔芯推出的自动铅笔、不会滑到碗里的汤勺、方便面、卡拉OK、随身听、笔记本电脑就这样日本出现很多发明家。因此,日本也被称为善于发明的国度,这是为什么呢?,日本鼓励馊主义,原来日本为了发展

2、经济,从战后就掀起了“一日一案国民运动”,当时参与者的创造发明大多数是不合格的,都是些馊主义,可仅过了一二年,参与者却渐渐想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好主义。,日本鼓励馊主义,从而扶植、造就了发明家,从1954年,日本就在世界上首创了“星期日发明学校”,到80年代,日本把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教育国策而确定下来。并在日本各地设立了鼓励发明创造的组织,不断举行全国性机器人、航模等比赛,使从小热爱发明创新的孩子伴随着奖励成长,类似天皇奖、总理大臣奖、发明协会奖、全国发明奖这样的奖项,数不胜数,既有奖给个人的,也有奖给团队的,还有奖给组织者的。就这样日本鼓励、扶植、造就了很多发明家。,发明对日本经济的贡献

3、,这些发明家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很多原创发明未必在日本,但最后日本人一定会将其不断改进完善,进而开拓市场。以电冰箱为例,三菱公司发现-18时,肉食会冻硬,0左右的冷藏室无法冻肉,两者都有缺点,于是,设计了-7 的软冻室。日立公司推出了能使食品速冻的冷冻室,既提高了保鲜度,又可节电50。三洋公司将超市货架使用的“冷气帘” 技术用到冰箱中,延长了保鲜期。松下公司则听取家庭主妇的意见增大冷冻室,改善室内结构,提高了冰箱方便性。,对我们的启发,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是有知识和有技能的人,而且是具有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勇于进取的人,是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培养学生

4、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得到创新能力锻炼,不仅是素质教育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被写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同学们的努力!,第一节 创新和创新教育的含义,创新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 现代意义的创新,是20世纪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 1913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在经济学发展论中从技术发明应用的角度首先提出了的创新的概念。根据熊彼特的理论,“创新”的含义比发明创造的含义要宽。发明

5、创造是指首创的前所未有的新事物,而创新还包括将已有的东西予以重新组合以产生新的效益。,第一节 创新和创新教育的含义,创新的英文是Innovations,一是指前所未有的,即创造发明;二是指引到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 在汉语里,从字面意义讲,创新即包括事物的发展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创是动词,而新在这里已经由形容词演变为代词,意为一切新事物,如新思想、新理论、新学说、新技术、新方法等。 可以这么说:创新就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其根本特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第一节 创新和创新教育的含义,对于创新教育,早在40 年代,陶行知就提出了创新教育的思想,而且还在他创办

6、的育才中学内推广创新教育。 1954年,日本首先创立了“星期日发明学校”,被认为是首次将创新教育纳入教育计划。,第一节 创新和创新教育的含义,在对创新教育的理解上,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定义: 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说,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开拓型人才的教育; 从开发人的能力来说,创新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力的教育; 从解决问题的领域来说,创新教育是培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的教育; 从基础教育的特点来说,创新教育是为创造发明打基础、做准备的教育。 目前国内学者认为,创新教育是以创造学、创造心理学和创造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创造力的教

7、育。,第一节 创新和创新教育的含义,创新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依照创造规律组织教学,无论各个学科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及学校的行政管理,都要将创造学的理论和方法贯穿其中。 创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相比,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技能;训练创造思维方法和思维技巧;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技能;培养发现学习和发明学习的方法;实施科学和艺术结合的教育;实施英才教育和特殊教育。,第一节 创新和创新教育的含义,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人人皆有,创新教育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教育所造就的不是

8、一批“记忆型”的学生,而是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前人知识成果的获取,而是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育。 发展创新教育、开发人的创造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创新教育必将使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迈向一个新台阶,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二节 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目前创新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充实的科学基础。 (1)创新教育是世界各国进行教育改革和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和知识化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任何

9、时候更加依赖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支撑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早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前苏联卫星上天,使美国意识到其科技和军事优势受到威胁,应立即改变其科技状态,大力开展对创造问题的研究,培养创造性的人才;1954年,日本首先创立了“星期日发明学校”,到80年代,日本把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日本的教育国策而确定下来;现在世界各国都把创新教育当作进行教育改革的中心。,第二节 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1999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教会,以及会前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地将创新教育推到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的位置,江泽民总

10、书记会上深刻地指出:“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也说:“创新靠人才这就要求教育在普及的同时还要朝创新教育的方向发展”,“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中国要抓紧进行教育的改革,其中的重点就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教育部于1999年7月修订的教学大纲首次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必修课。并突出了其中的研究性学习。而且各科教学大纲都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规定在研究性学习中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目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形成

11、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研究性学习中教与学的重点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而且研究性学习还将与高考挂钩,这种课程在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中具有突出地位,将作为必修课贯穿于小学至高中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第二节 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2)创新教育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肩负着我国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繁荣昌盛,从根本上说要靠自身的创造力和自身的创新精神。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和国家,是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之林的,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各

12、国的竞争其实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居于综合国力基础地位的则是经济的竞争力,而经济竞争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因此国家的创新能力成为决定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的主要因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但目前创新能力与国家发展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教师都应具有使命感和紧迫感。发挥教育的创新作用,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培养国家和全民族的创新能力。,第二节 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3)创新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和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基础和摇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必将形成对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谁

13、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资源,谁就拥有持续创新能力,谁就拥有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相反,谁缺少科技储备和创新能力,谁就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和摇篮,现代经济发展归根到底是教育问题。目前,我国总体教育水平还很低,人力资源素质不高,难于参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全球化竞争,只有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培养创造性人才,特别是培养素质全面,具有科学批判精神和探究发现能力的人才,才能提高全社会的科技和创新素质,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第二节 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4)创新教育对科学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日益明显 教育尤其是创新教育不仅传递着人类已有知识还担负着知识创新、发展科学、产生

14、新的科学技术的任务,成为传授和创造科技成果,从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如果只靠过去的文化和科技,人类社会只能停留在原来的位置,是不会进步和发展的。例如;中国封建社会达两千年之久,在这两千多年里,中国人尊师重教,出现了很多诗书世家,但同时也造成不赶突破祖宗留下的条条框框,导致中国近代的发展落后。,第三节 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与联系,创新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思潮和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质上是与传统教育对立的,这种对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传统教育着重被动接受的态度,创新教育着重积极主动探索的态度。 传统教育着重储存、积累信息的能力,强调博闻强记,博览群书;创新教育着重提取、加工信息的

15、能力,强调继往开来,发展革新。 传统教育给学生现成的、唯一的标准答案,创新教育提倡探索众多的设想方案,需要进行选择和决策。 传统教育着重集中思维,创新教育着重发散思维。 传统教育着重提供结论性的东西,是结论性教学;创新教育着重学习的思维过程,是过程性教学。 传统教育着重培养“知识拥有者”,创新教育着重培养“生产知识者”。 传统教育强调传统规范,创新教育讲究未来突破。 传统教育强调模仿和继承,创新教育强调变动和发展。 可见,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区别,归根到底是教育观念的区别。所以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第三节 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与联系,传统教育和创新教育又不是完全对立的,主要表现

16、在:传统教育中早以包含创新教育的成分;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创新教育也要传授知识。因此,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时,要抛弃的是传统教育中忽视培养学生主体性、忽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忽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观念和作法;要继承的是传统教育中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第四节 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最初素质教育主要停留在音、体、美这个层次上,实施起来无从下手,直到1999年6月召开了第三次全教会和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后,素质教育才由搞音、体、美这个层次提高搞创新教育这个层次上,创新教育同时又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找到了一个“抓手”,带动了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创新教育无疑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第四节 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一、从中华民族兴衰存亡来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二、从素质教育的目标来看,素质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尤其是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