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8编号家长会发言稿—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4925273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68编号家长会发言稿—陪伴是最好的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768编号家长会发言稿—陪伴是最好的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768编号家长会发言稿—陪伴是最好的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68编号家长会发言稿—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68编号家长会发言稿—陪伴是最好的教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教育不能重来。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长,但家长不能在将来才去弥补孩 子成长过程中的空白片段。陪伴,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这不是其他物质能 够取代的,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和孩子之间才能更融洽 的相处,孩子才能更快乐的成长。 很多爸爸妈妈都是感觉自己太忙,想多挣点钱,没时间陪伴孩子,说到底, 家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可是家长们问过自己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吗?自己 挣钱是为了什么?不还是孩子么?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教育专家指出,孩子 12 岁之前, 父母主动进行的亲子活动至关重要,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个阶段如果缺乏对孩 子

2、足够的陪伴,孩子的世界里就会缺乏父母的形象,不利于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所以家长再忙也应该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多关爱孩子,弥补平时工作忙与孩 子沟通少的遗憾。 在美国,曾经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上得高分。智 商、社会地位、经济条件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孩子都 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 ” 其实,对于家长来说,你未必需要去做孩子学习上的家庭教师,也未必要给 孩子多少物质上的丰足。你所需要的,就是拿出一点点时间,尽可能给孩子一些 陪伴:他学习的时候,你安静地读一些书、写一些文字;他看电视的时候,你和 他聊一聊电视里的故事和社会上的新闻 ; 他痛苦的时候,你给他一些

3、安慰和指导 ; 他高兴的时候,你学会分享他的快乐甚至,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就那么安静 地坐在他的身边,看着他,陪着他,聆听他,欣赏他。 也有一部分家长虽然每天都跟孩子在一起, 但是孩子并未感觉到来自父母的 关爱,因为父母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而对孩子感兴趣的事不理不睬。还有不少 父母下班回到家,和孩子同居一屋,各玩各的手机,各做各的事,孩子还是孤独 地自己玩。不是你和孩子在一起就是陪伴,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在一起,共同做 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或者游戏,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温暖。 每个人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都是与父母关系的延续,因此和谐的亲子关系 是伴随孩子终生的,而陪伴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基础。当

4、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和尊重,这种自由、和谐的亲子关系就逐步建立起来,孩子会无意识地向父母期 待的方向去努力。 如果父母在陪伴的过程中, 总是要求过多, 不断地唠叨、 批评、 指责孩子,就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甚至冲突不断。这样的陪伴是不利于孩子健 康成长的。如果父母付出的是无条件的温暖的陪伴,孩子在父母陪伴下,会养成 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健康快乐地成长! 杰出父母努力做好三件事杰出父母努力做好三件事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 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 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5、。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 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 ,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 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 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 ,学做“律师” 。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 ,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 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

6、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 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 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 ,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 ,既要善于 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 ,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 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 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 ,学做“镜子” ,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 害怕父母的“权威” ,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

7、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 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 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 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 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

8、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 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 是大智慧。 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其主要原则是 : 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 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 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 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

9、,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 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 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 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 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 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 “玩 中

10、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 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 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 、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 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 ,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 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 是 “会学” 的前提, 而

11、 “会学” 是 “爱学” 的保证, “会学” 才能 “学 好” 。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 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 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 即盲信盲从甚至痴 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 “可迁移性” ,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反而容易“邯郸学步” ,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 那样复杂, 抓好了亲子关系、 习惯培养、 学习这三

12、件大事, 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 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毁掉孩子一生的几种教育方法毁掉孩子一生的几种教育方法 1、 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 就对他有求必应, 要什么给什么。 这样当他长大后, 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2、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 得他累着。这样他会养成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3、对他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否则万一他生气了, 着急了,那可不得了。 4、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这样他将来出 去偷东西, 或者因为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 会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 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5、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 决定一切。 6、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这样,将来父母感情 破裂,离婚时,孩子不致于感到意外。 7、当他和邻居,老师或警察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 让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对你不公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