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版创新设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2课时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课件 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925176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纲版创新设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2课时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课件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大纲版创新设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2课时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课件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大纲版创新设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2课时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课件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大纲版创新设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2课时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课件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大纲版创新设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2课时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课件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纲版创新设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2课时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课件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纲版创新设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第2课时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课件 人教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 最新考纲下载 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爆发的背景 (2)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3)马关条约及其影响 (4)三国干涉还辽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戊戌变法 (1)戊戌变法的背景 (2)康、梁的维新思想 (3)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 (4)百日维新 (5)戊戌政变 (6)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学考点睛 从高考角度看,本课时高考命题题型全,再现率极高。 热点链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确观察和处理中日发展中的摩擦,努力实现和平崛起。,明治维新,国内 市场,朝鲜,俄国,拓展提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自由竞争变成了垄断,资本

2、输出代替了商品输出,对殖民地的商业掠夺变成了对它的独占。这些特征决定了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必然激烈地去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东学党,左宝贵,邓世昌,旅顺,再图进取,避战自保,台湾,二亿,沙市、重庆、苏州、,通商口岸,大大加深,杭州,法,辽东半岛,爱国主义,1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19世纪60年代以后,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王韬、 等。 (2)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进行革新,实行 制度。,郑观应,君主立宪,2康梁维新思想 (1)思想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相

3、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2)代表作品:新学伪经考和是康有为的代表作,它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提示:1895年公车上书之后,维新思想发展为政治运动,从此,资产阶级开始了政治领域变法的具体实践活动。由于持续百日而失败,维新变法在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它的影响主要在于思想领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儒家,孔子改制考,3维新思想的传播 (1)开办学堂:康有为在广州开办 。 (2)创办刊物:时务报、 、中外纪闻。 (3)著书立说:梁启超发表 ,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 (4)“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

4、成为爱国救亡的 。,万木草堂,国闻报,变法通议,政治运动,(5)组织团体:1895年成立强学会。 (6)进行论战: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围绕要不要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等问题进行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提示: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1)提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 (2)发起组织救亡团体保国会,各地设立分会。 (3)光绪帝重用维新人士,任命 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准许专折奏事。 (4)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变法法令的颁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 参与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

5、封建官僚制度。局限性在于:新政内容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表明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宣言退步了。,应诏统筹全局折,康有为,知识分子,4百日维新,提示:,5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 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杀害“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6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1)历史意义 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 。 b戊戌变法是一次 的政治运动。 c戊戌变法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 。 (2)教训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 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光绪帝,改良运动,爱国救亡,思想解放潮流,半殖民地半封建,提示:,易错点备查

6、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误以为只是由于敌强我弱。甲午战争时期,中日双方的军事力量差距并不十分悬殊,尤其在海军实力方面可以说是旗鼓相当。战争之所以以清政府的战败告终,其原因完全在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甲午战争后三国干涉还辽的结果,实际上是由沙皇俄国控制了辽东半岛,误以为是中国收回了辽东主权。 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误以为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或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也有思想解放作用。,思考1马关条约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性? 答案:19世纪末,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正值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此时它们对殖民

7、地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以资本输出为主。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取得了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思考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新特点。 答案:(1)从程度上看是前所未有的:一是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先后发生,如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是地域范围广。 (2)体现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特征,即进行资本输出和企图瓜分中国。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瓜分中国和大量资本输出的新阶段。 (3)在侵华的过程中,列强既争夺又相互勾结,逐步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同盟。,思考3维新运动是怎样从思想运动发展到政治救亡运动,进而发展到政治改革的? 答案:康、

8、梁讲学著书、宣传变法等属于思想运动阶段;1895年公车上书后发展到政治救亡运动阶段;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发展到政治改革阶段。,思考4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思考5读图: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根本目的是否相同? 答案:不完全相同,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但维新派目的还有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易混点解读 1洋务派思想与维新派思想的异同 (1)不同:,(2)相同: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 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2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比较,重难点解读 1从列强侵华来看:首先,侵华方式由

9、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其次,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变化,战前主要为英法,战后日本加入争夺行列,英俄矛盾日渐突出,19世纪末形成帝国主义共同瓜分局面;再次,列强关系发生变化,战前勾结多于争夺,战后争夺加剧。 2从中华民族危机的程度来看:战前列强侵夺中国邻国和边疆,战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看:战前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4从民主革命的进程来看:第一,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转变为民族资产阶级;第二,探索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由“器物”变革发展为“制度”变革,维新与革命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第三,开始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更多的阶级、阶层投身于

10、爱国救亡的行列。,高考示例 从题型角度讲,从本课时高考例题看,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具有信息量大,对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考查功能。不过近年来高考试卷中组合式选择题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在选项中容易找到技巧,考查功能降低。,【例】 (2009重庆文综,20)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那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 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 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 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 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A. B CD,答案:C 思维启示: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使台湾和祖国隔离长达半个世纪。马关条约是日本强加给中国

11、人民的一付沉重枷锁,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个极严重的步骤。,研究预测 从高频考点角度命题。 研究读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分析,表述正确的是(),A.中日双方力量悬殊 B.北洋舰队装备低劣 C.北洋舰队丧失战斗能力 D.人为因素导致清军丧失制海权 答案:D,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

12、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据材料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1)该生在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方面还存在着较大问题。如理由中的“欧美各国”没能答出,就失去该问分值的一半。 (2)对材料理解不适,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差、答案要点概括不全是考生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如该生就比

13、较典型。,戊戌变法时期形势示意图,此史料是根据戊戌变法时期的运动形势绘制的一幅形势图,比较直观地反映了运动的形势。解读此类史料,首先要看图例:学会地点以( )表示,学堂地点以 表示,报馆地点以表示。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学会、学堂、报馆及其所分布的地域,可以看出北京、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地是维新运动的中心地区。,百日维新期间,维新运动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君主立宪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答案:D,点拨:本题重点考查对资产阶级维新派妥协性的理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产生的,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百日维新期间,新政内容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表明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宣言退步了,这种退步就是其阶级局限性的表现。A、B两项不符合史实,C项不是主要原因。,点击此处进入 作业手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