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 (2)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44924271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 (2)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 (2)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 (2)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 (2)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 (2)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 (2)(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家介绍,学习目标,图片欣赏,课文小结,课文理解,课堂练习,陋 室 铭,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 者刘禹锡(772842), 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 得,洛阳人。曾中进士, 官授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 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 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 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 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作品背景:,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

2、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3、。,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 一般都是用韵的。,朗读,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出名 灵验,这,惟:只是,德馨:德行美好,长到,映入,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是有何陋的倒装句, 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博学的人 没有功名 的人,一作者的论点是什么?又如何提出自己的论点的?运用了什么手法?,二作者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的?作者的结论是什么?从哪看出?,三 最后为何要提到诸葛子云孔子?,山(仙) 名,水(龙

4、)灵,陋室 ( 惟吾 ),景,人,事,诸葛庐 子云亭,以古人自比,不陋,德馨,托 物 言 志,前进三张,三 分析课文,(何陋之有?),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环境清幽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返回,交往之雅: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返回,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恬适的生活。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返回,作者从,居住环境(景) 交往人物(人) 陋室生活(事),写出陋室的恬静、雅致、高雅脱俗,证明陋室不陋,想一想,作者写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思考: 在物质生活

5、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练习:,联系生活实际仿写课文,泉水铭 林不在美,有水就行。水不在深,有鱼则灵。 在此泉旁,神智清醒。鱼跃水中悠,蝶舞水面映。 泉水叮咚响,春风柔和吹。可以赏桃林,聆泉音。 无噪音之乱耳,无污水之扫兴,济南趵突泉, 永春牛姆林。游客云:孰比我清!,公仆铭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察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云:公仆精神。,新陋室铭 室不在大,能住即行。布衾虽冷,能睡则成。斯是陋室,唯吾心平。苔痕上阶绿,蟋蟀入室鸣。谈笑二三友,往来不需迎。可以听风铃,看流萤。无庸人之自扰,无对月之伤情。唐有刘梦得,明有归震川。余笑曰:如此而已!,考试铭,读书铭打架铭 作文铭 上课铭 学习铭,同学们再见!,谢谢观看! 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