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阶段评估 滚动检测(四) 新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924106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阶段评估 滚动检测(四)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阶段评估 滚动检测(四)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阶段评估 滚动检测(四)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阶段评估 滚动检测(四)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阶段评估 滚动检测(四)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阶段评估 滚动检测(四)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阶段评估 滚动检测(四) 新人教版(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 第九十六单元 (90分钟 100分),第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1南京模拟)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C.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瓷器,【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瓷器的发展历程。唐朝时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秘色瓷是青瓷的一种,故A错误

2、。宋朝时五大著名瓷窑大多分布在黄河流域,只有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故B错误。中国的瓷器在唐朝时开始大量出口,但是欧洲人直到18世纪才掌握制瓷技术,故D错误。清朝时出现的珐琅彩主要是吸收了欧洲的珐琅器和珐琅画技艺而创制的新品种。故C正确。,2.费正清(美国)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其主要表现是( ) A.出现了“市” B.坊市布局整齐 C.城市布局突破了坊市的界限 D.出现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联系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情况可知:晚唐和宋时商业发展的限制逐

3、渐被打破,主要表现在城市布局上打破了坊市制度,在商品市场交易时间上取消了限制,出现夜市。由此判断C正确。,3.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解析】选A。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明清时期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抑商政策也一直没有松动,故排除B、D两项;西方文明在此时虽有西学东渐但对中国经济、思想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排除C项;随着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思想受到冲击,反映了经济基

4、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故选择A项。,4.(2011广州模拟)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西方选择了海洋,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航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选择了陆地,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限制中国人出海。故C项正确。,5.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满载着皮毛、花旗参、胡椒等纯正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5个月的航行到达了中国,随后又把茶叶、瓷器、丝绸等一大

5、批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 ) A.泉州 B.广州 C.南京 D.上海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注意时间信息“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当时清朝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十三行”跟外国进行贸易往来,外国商船只可能在广州停泊,故应选B项。,6.(2011晋中模拟)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

6、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 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材料明确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更多地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较少地受惠于辛亥革命,故B正确,D错误。A、C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理解。,7.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7、 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 B. 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抓住本题的题眼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从材料描述可以理解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江浙等地,被称为“第一世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内地根深蒂固,被称为“第二世界”,另外还存在牧业经济区,即“第三世界”,由此判断,正确,所以选B。近代自然经济始终占绝对优势,民族工业比例小,况且材料信息并未涉及民族工业与其他经济成分的比较问题,故说法错误,明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含的选项。,8.(滚

8、动单独考查)右下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图中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A.“大跃进”运动导致工农业 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 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 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可知,在19571960年,工业总产值急剧增长,农业总产值急剧下降,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故选A项。,9.(2011汕头模拟)美国经济学家西

9、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能把资源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四个选项都体现了农业政策,但A、B两项都属于集体农业,与材料“小农的经济行为”不相符,应排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弊端,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项虽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农业政策,给农民一定的实惠,但是

10、不如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0.(滚动交汇考查)胡锦涛同志说“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一些历史事件的教训,这些事件包括( ) 农业合作化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A. B. 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注意解题角度:“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一些历史事件的教训,关键强调的是“教训”,应指错误的事件,而农业合作化是正确的举措,故排除,正确答案为C。,11.(滚动单独考查)

11、右图为近代“帽业专 家”盛锡福帽店的产品商标。某历史文 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 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 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 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 ) A太平天国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中华民国时期,政府颁布了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12.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寓强于富”的口号,开始创办民用工业。1872年,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它标志着( ) A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B中国近代航运业诞生 C洋务运动起步 D中国

12、近代史开端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认识问题的能力。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标志着中国近代航运业诞生。,13.一位研究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学家说“地理大发现早期的进行是在中世纪的种种动机和设想的伴随下,独自开始的”。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这种“动机”和“设想”,主要表现在( ) A.实现了宗教扩张的目标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D.到达了印度和中国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A、C、D是新航路开辟的目的和目标,即“动机”和“设想”,B是客观影响,故B符合题意。,14.下图是14世纪欧洲画家根据马可波罗游记而创作的中国杭州市景图。对

13、此画的评论较为合理的是( ) A.反映14世纪杭州市景的一手史料 B.反映当时欧洲人的中国观的一手史料 C.反映当时欧洲城市景观的一手史料 D.就史料意义而言,无任何可利用价值,【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此画是根据马可波罗游记而创作的中国杭州市景图,故C项错误。马可波罗游记有夸大的成分,故A有误。D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这幅画反映了当时欧洲人眼中的中国,故答案为B。,15.(2011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换回这个全球

14、唯一的高级奢侈品生产国的丝与瓷等。这说明了( ) 新航路的开辟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是当时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 中国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 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A B 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白银,到中国换取丝与瓷等高级奢侈品。这一现象表明正确。不正确,因为工业文明是指机器化生产等。,16.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是( ) A.开辟新航路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通过航海

15、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权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阐释问题的能力。“下两个世纪里”英国“傲视全球”是指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故C正确。,17.20 世纪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写道:“夜间敲门讨饭的人,可能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在你所读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某家大地产公司的副经理。”美国这一现象出现在( ) A.美国独立战争后 B.罗斯福新政后 C.“大危机”爆发后 D.二战后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等社会现象,

16、是经济大危机爆发的表现,故选C。,18.(2011广州模拟)美国国会众议院2010年3月21日深夜通过历史性的医保改革法案,实现奥巴马总统的头号施政目标,使美国向“全民医保”迈进一大步,这是美国社会福利制度45年来最大的变革。以下对于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 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 扩大了社会消费 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A B C D,【解题关键】西方福利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并存。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是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而进行的政策调整,内容包括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多个方面,福利开支属于政府的公共开支,是积极影响,是其弊端,故A正确。,19.在1978年7月的国务院工作会议上,国务院财贸小组的姚依林在发言中引用了列宁讲的“在狼群中要学会狼叫”。这反映出当时姚依林主张( ) A.开启对外开放的大门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