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编号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4924060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19编号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519编号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519编号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519编号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519编号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19编号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9编号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学习材料 一、 “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 “语文主题学习”是以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内大量阅读 为特征,以编写围绕教材单元“主题”的实验教材(即语文主题学习 丛书 )为载体的语文学习体系。 “语文主题学习”立足于简简单单教语文。因为不论人教版、苏 教版还是北师大版的教材,都按照单元编排,以某个主题为中心来构 建课文单元。大体分为两类情况:第一类是直接标示出单元主题,如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五单元的主题为“读书” 。第二类是单元主题隐 含在单元课文背后,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开头有 一段编者导语,这段话相当于该单元主题的阐释与提示。 语文主题 学习丛书 即是依据教材

2、的单元主题编写。 比如教材中有一篇关于 “童 年”主题的课文,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即围绕这个主题选择几十篇 相关、相近、相似,甚至相对、相反的文章,且所选的每一篇文章后 面都配有阅读提示。 这些文章既要照顾到古今中外, 还是注意到文言、 白话的搭配,既要兼顾诗歌、小说、散文等问题,又要照顾到不同的 年代,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课文的单元主题进行扩展和延伸,使主题 更加丰富、多元,促进学生对主题内容的理解。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即是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依托实施 的课内大量阅读的教改实验。 二、 “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 第一,语文是学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 为什么叫“主题学习” ,而不叫主题教学?因为

3、语文是学出来的, 不是讲出来的。所以教师不要讲得太多,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学习材料 在用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学完教材的基础上, 剩余的三分之二的时间 在教师的指点下自由阅读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实现在一般 的学校,靠一般的老师,在一般的生源条件下就能实施的语文教改方 法。 第二, “语文主题学习”是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 过去,有过很多语文教改实验,也有很多阅读资料和阅读系列的 书籍,但大都强调课外阅读课堂就是完成课本,把教材教得死去 活来;如果要读书,就依靠课外。如果语文的教学靠课外,英语毫无 疑问也要靠课外,数学同样也要靠课外,课外阅读的目标能完成吗?

4、所以,不要再去更多地寄希望于课外。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如果未来 不是上大学中文系,他们在课内就应该学好基本的语文,具备能够为 未来的职业奠基的基本素养。 对于 80%的学生来说, 要让他们在课内 就把语文学好。怎样学好?“语文主题学习”为学生配备了每册十几 万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每个学期的课内阅读可以达到 100 万 字, 一个学年完全能够达到 200 万字。 实践证明, 一本十几万字的 语 文主题学习丛书两三个小时就可以读完。教师只需略加指点,只要 学生读了,质量自然就有。不需要精雕细刻,不需要每一句都挖地三 尺,横梁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的标准,就是一个学期的课内能不能把 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

5、丛书让学生读完。经验告诉我们,世界上各 国的调查数据也告诉我们:这个阅读量完全可以通过课堂时间完成。 世界上平均每年读书最多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达 64 本, 这不仅包括学生,还包括成年人。 第三,改变长期以来用理科学习的方式学习语文的现状。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学习材料 每一个学科都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却常常用同样的方法来教学, 表现最突出的是用理科的学习方式学习语文。众所周知,数学是 举一反三,做了一个例题,就会了 10 个题目。这是学习理科的方式。 但是学习语文的方式应该是反三归一, 通过大量的阅读, 最后有感悟,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像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书读 多了,

6、感受,慢慢就深刻了,积累就丰富了,认识就加深了。所以须 改变靠讲一篇文章,就希望学生把好多文章都搞明白,语文素养就会 大大提高的认识。须把讲和练的时间压下来,把课时划分给“语文主 题学习” 。所以,简单的方法,就是要将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作为学 生主导的时间。 所以,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之初,统一了三个思想: 第一, 一个学期课内阅读 100 万字, 一个学年课内阅读 200 万字。 第二,将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给学生。 第三,没有体验先不要写作,特别是小学和初中。 三、 实验的开展 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实践特点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基于三个“一般的语文教学 方式”:一般学校、一

7、般学生、一般师资。在具体操作上有以下两个 基本特点。 (一)大量阅读 低年级每学年课内阅读量 10 万字以上;中年级每学年课内阅读 量 100 万字;高年级每学年课内阅读量 200 万字以上,小学阶段的课 内阅读量 1000 万字以上。主要借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完成。这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学习材料 远远超过了课标要求。 (二)课内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想课堂要时间,要求用三分之一的课时学习 语文课本,剩下三分之二的课时用来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这 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尽量少讲,“简简单单学习语文”,将课 堂时间还给学生。 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操作要点 “语文主题学习”从语文教学的规

8、律入手,倡导大量阅读,简简 单单学习语文,改变了教师教的累、学生学得苦的高耗低效的教学现 状,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实验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索符合语 文教学规律,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改变课时分配,课内大量阅读 建立以“大阅读”为目标的语文学习体系,实施语文课时的“三 一制”课内用三分之一时间学习语文教材,其余三分之二时间用于阅 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和其他经典作品,为课内大量阅读提供时间 保障。 (二)三讲三不讲,提高课堂效率 实验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字词句强拉硬套,段篇章条分缕析,把 教材挖地三尺,而是遵循“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学生已会的不 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

9、也不会的不讲,集中力量讲学生学 习过程中的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 讲学生解决不了的。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减少无效劳动,课文教学直 奔中心,使课堂教学提速、增容,高效低耗。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学习材料 (三)倡导自助互助学习型课堂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不 再是满堂灌,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把 重点放在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和点拨上,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减少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的时间,多给学生时间,让其自由阅读,自 主积累,自主品味,合作学习,探索学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 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四)改革

10、备课制度,利用学案导学 实施集体备课。教师课前提前阅读教材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 每学期教学前,备课组先进行初步集体备课,确定出每单元的教学重 点或主题,分工落实到实验教师;实验教师根据分工重点备课,确定 教学指导方案,提交备课组讨论、修正后分发到讲课教师;讲课教师 提前公布学习方案,组织学生预习课文,推荐并组织学生查找资料、 搜集资料 ; 学生在查找资料、大量阅读过程中,解决疑难,提出问题。 教师以导学案为引领,对一组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感悟体验。学 案包括三部分:一是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需要完成的任 务;而是导读提示,这是学案中最重要的,也是对学生学习真正起指 导作用的核心内容,教

11、师根据学习目标,不仅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提 供阅读提示,而且为学生提供完成学习目标的方法提示,学生依据学 案中的问题和提示就可以知道阅读这篇文章需要做什么和怎么做;三 是反馈检测, 用来帮助学生检测对课文重点把握及语言积累等方面的 收获。 四、 “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学习材料 在实践过程只能跟,实验教师积极探索,不断研究,创造性地进 行教学改革,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研究氛围,开发出多 种“语文主题学习”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1+X”模式,即以一篇课文为基点,向“面”上辐射, 把从一篇课文中学习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多 篇文章的学习中,从而提

12、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形成“一课 带多课”的辐射式教学方法。 第二种是“X+1”模式:先选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学生特 别感兴趣的文章,学完之后反过来让学生自学必修教材中的谋篇文 章,即“反三归一” 。 第三种是“单元整体推进”模式:学生学完必修教材一单元的文 章,再整体补充语文主体学习丛书中的多篇文章。 经过几年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实验,在广大实验师生的努力 下, 语文课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师简单教, 学生快乐地学, 课堂教学变成了一个喜欢读书的教师领着一群喜欢读书的孩子在文 字的世界里旅行的过程。教师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学生喜欢上了语文 课堂,也越来越喜欢读书了。实验学校的教师、学生们正在创造着语 文教学的奇迹,探索出一条简单易行的语文教改的新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