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测试题(期中作业)(9月11日).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4922317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X 页数:7 大小:5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测试题(期中作业)(9月11日).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测试题(期中作业)(9月11日).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测试题(期中作业)(9月11日).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测试题(期中作业)(9月11日).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测试题(期中作业)(9月11日).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测试题(期中作业)(9月11日).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测试题(期中作业)(9月11日).ppt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自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于( )A.18 世纪中叶 B.19 世纪中叶 C.20 世纪初 D.19 世纪 40 年代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 )A.绝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诡辩论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运动性 B.客观实在性 C.不可分性 D.时空性 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 ) A.形而上学

2、观点 B.经验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6.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意思是( ) A.世界都是过程,所以什么也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只 是过程,所以是无方向的运动 D.否认事物存在的相对稳定性 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否定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C.事物的运动变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

3、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实践 是认识的基础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D.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认识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 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真理就是(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C

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内部各形式间的相互影响 D.社会意识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 () A .生产关系的总和B. 生产资料的总和 C. 生产要素的总和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生产关系中,最基本,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 A.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B.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 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 17.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 () A. 生产力的发展B. 生产

5、关系的发展C. 上层建筑的发展D. 经济基础的发展 18.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 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 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19.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 20.劳动力商品区别于一般商品的最大特殊性在于( ) A.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三部分组成 B.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C.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能转移其他商品的价,1,学 海 无

6、 涯 值 D.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是()A.原始资本主义和发达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的资 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C.近代资本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D.地区资本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 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竟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 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矛盾发展的结果 23.垄断价格()。 A.由垄断组织自由制定,不受产品价值的约束 B.虽然会高于产品的价值,但仍受价值规律 的制约 C.要受到产品价值的限制,决不能高于价值D.通常是和产品的社会生产

7、价格相一致 24.( )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 哥达纲领批判D.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是( )。 A.1871 年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的巴黎公社 B.19 世纪 40 年代英国宪章运动及法、德、 意工人运动 C.1917 年俄国的“二月革命”D.1917 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和由此建立的第一 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自由王国是指()。A.共产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原始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两个最伟大的贡献是( )。A.唯物史观的创立 B.阶级和阶级斗争理

8、论 C.进化论 D.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E.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主要分歧是()A.是否坚持联系的观点 B.是否坚持发展的观 点 C.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属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范畴 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 C.人的头脑中 固有的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E.人脑的分泌物 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E既克服又保留 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 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9、 C.理性认识是 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中包括 ( ) 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 .思想观念 D.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 E.文化制度 7.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存在的矛盾有()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与抽象 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8.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 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国家垄断资

10、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 A.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 B.国家与私人垄断 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C.国家工作人员在私人垄断企业投资 D.各国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 围内结合 E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金融全球化 D.货币全 球化E 企业经营全球化 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主要原因有()A.科学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B.工人阶级争取自 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 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D.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E.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11、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由于()。,2,3,学 海 无 涯 A 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 C 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D 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一个长期 的艰苦的过程 E 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理想 13.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劳动 成为纯粹娱乐手段 C.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 D.社会关系 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E.劳动全部由机器人承担 三、简答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背景。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规律?规律有什么特点? 简述真理

12、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四、论述题 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原理,说明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 性、重要性。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学说和生产价格理论有什么重要 意义? 试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自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于(D) A.18 世纪中叶 B.19 世纪中叶 C.20 世纪初 D.19 世纪 40 年代

13、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 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 的本质问题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C) A.绝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诡辩论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B) A.运动性 B.客观实在性 C.不可分性 D.时空性 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 ,这种观点属于(C) A.形而上学观点 B.经验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意思是(B) A.世界都是过程,所以什么也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发 展,没有永恒

14、不变的事物 C.世界只是过程,所以是无方向的运动 D.否认事物存在的相对稳 定性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否定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事物的 运动变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C)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 动 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实践 是认识的基

15、础 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D.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4,学 海 无 涯 一个完整的认识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 A.调查研究,了 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真理就是(D)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 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B)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16、 B.社 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内部各形式间的相互影响 D.社会意识具有 的历史继承性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A) A.生产关系的总和 B.生产资 料的总和 C.生产要素的总和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生产关系中,最基本,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B) A.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B.生产资料的 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A)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 上层建筑的发展 D.经济基础的发展 马克思指出: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 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句话说明(B)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 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货币的本质是(B)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 品相对价值形式 劳动力商品区别于一般商品的最大特殊性在于(D) A.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三部分组成 B.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