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成因及其分布PPT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44922100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0.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降水成因及其分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降水成因及其分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降水成因及其分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降水成因及其分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降水成因及其分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降水成因及其分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水成因及其分布PPT(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气降水,10,9,20,17,30,0,30,(克 / 米 ),单 位 体 积 水 汽 含 量,温度,3,饱和状态与气温的关系图示,1),过 饱 和,未 饱 和,C,(,),思考:降水与气温的关系和降水形成条件?,一、降水的条件:, 空气 时,气温继续下降。 有足够的 。 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饱和,凝结核,对流雨示意图,二、降水的的类型,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多出现在赤道地区,其他地区的夏季午后也常出现。例如:赤道地区全年都以对流雨为主,我国夏季的午后也常会出现。,二、降水的的类型,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台湾东部、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部。,

2、2、地形雨,需重点掌握的山脉,我国武夷山、天山、泰山、长白山、大兴安岭、南岭、祁连山、太行山、喜马拉雅山、台湾山脉等; 世界落基山、安第斯山、阿巴拉契亚山、大分水岭、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等; 岛屿上的山脉海南岛、日本群岛、斯里兰卡岛等,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被抬升,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锋面雨持续的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常出现在温带地区。例如:我国夏季的降水。,3、锋面雨,中国锋面雨带的推移,来自热带海洋上的热带气旋带来的降雨,通常是狂风、暴雨、雷电,常出现在副热带海域西部的夏秋季节。,4、台风雨,降水类型,大气运动,降水特征,主要分布区,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湿热空气强烈,-,上升,受

3、热,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及其两侧,地区,湿热空气前进受,-,地形阻挡,被迫抬,降水发生在山的,升,迎风,-,坡上,,背风,坡上降水,-,很少,-,赤道,山地,迎风坡,-,冷暧气流,相遇,-,,,暧湿空气被抬升,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中纬地区,暧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强度,很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低纬大陆,东南沿海地带,-,降 水 的 四 种 类 型 对比,(1)图中四点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这种 降水叫做 雨。AB坡叫 坡,CD坡叫 坡。 (2)若C点的气

4、温是12,则D点的气温大约是_ ,由此可见,气流由C到D,气温 ,空气_ (容易或不容易)达到饱和,降水_(多或少)。,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B,地形,迎风,背风,21,升高,少,不容易,1)从赤道到两极,年降水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3)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三、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世界年降水量与纬度变化相关示意图,北半球,南半球,赤道,0,30,60,30,60,北,南,赤 道 多 雨 带,温 带 多 雨 带,极 地 少 雨 带,副热带少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 带 多 雨 带,极 地

5、 少 雨 带,1、降水空间变化,2、降水季节变化,年雨型,年降水量2000mm,年降水量700,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冬雨型,夏季干旱,冬季多雨,少雨型,年降水量250,全年少雨,1、下列地区,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 A.回归线两侧的大陆西岸 B.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 C.两极地区 D.温带地区的内陆地区,2、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自西向东降水变化规律是 A.多少B.少多 C.多少多D.少多少,B,C,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 ,主要理由是 。(2)C、D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 ,主要理由是 。,B,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D,D处于

6、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暖流影响,降水增多,四、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1. 大气环流: 气压带风带高压带少雨,低压带多雨;西风带多雨,信风带少雨; 季风环流夏季风多雨,冬季风少雨; 2. 下垫面: 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有减湿作用; 海陆分布由沿海向内陆,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 临海迎风岸海洋性较强,降水较多;临海离风岸或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小,大陆性较强,降水较少; 地面状况植被覆盖地区降水较多,风带: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处于信 风的迎风坡);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岸降水少(处于信风的背

7、风坡);,季风环流:夏季风控制,降水多;冬季风控制,降水少。,气压带:低压带控制,多上升气流,多雨;高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少雨。,2、海陆位置: 沿海地区多雨,内陆地区少雨。,3、地形: 暖湿气流迎风坡,多雨;暖湿气流背风坡,少雨,4、洋流: 暖流经过,多雨;寒流经过,少雨,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1.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2.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除了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外,则一般还要从洋流角度分析; 3.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去分析。 4.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角度去分析,(1)据

8、图可知,A、B、C三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1)A地受副高和信风的影响;B地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C地终年受西风影响,图2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据此完成下题。 2、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C,五、等降水量的判读:,1、判断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大小和递变:,根据等降水量距与相邻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关系来判断。,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 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2、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1、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和该地地形,判断A等值线的数

9、值是 A50 B200 C400 D800,C,2、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甲地和乙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单位:mm/年),400,25 25 400,25 400,25,(1)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影响因素: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海陆位置),3、影响等降水量线走向的因素:,影响因素: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地形),答案:A地处于伊犁河谷的天山迎风坡;B地则位于地形封闭的吐鲁番盆地,因此A地降水大于B地。,例:右图是我国新疆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状况图,试分析A地降水量大于B地的原因。,(2)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3)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影响因素:地形或城市“雨岛”影响,祈连山的影响

10、,地形:等降水量线闭合,数值外高内低,多为内陆盆地;数值外低内高,多为山地。,吐鲁番盆地的影响,海南岛地形的影响,上海市中心的“雨岛效应”,城市“雨岛”效应:等降水量线越往城市中心,数值越大。,中国年降水量及水资源分布图,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等降水量线闭合,等降水量线闭合,等降水量线闭合,等降水量线闭合,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1、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于2005年10月12日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升空。读下图回答下题。 (1)图中等值线为等年降水量线,反映a、b、c之间正确关系的是 A bac B cba C abc D ab=c,B,(2) 等年降水

11、量线c在酒泉南部弯曲明显,其主要影响的因素是 A 河流 B 湖泊 C 城市 D 山脉,D,2、下图是某地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甲地附近降水量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锋面活动频繁 B 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水汽,多地形雨 C 受台风活动影响,多暴雨 D 受西风带影响,多地形雨,B,3、图1为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导致图中L地与Q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位置 B离海的距离 C地形 D植被,C,4、关于南极地区降水量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降水从内陆向沿海逐渐减少 B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年降水量多于长城站地区 C南极地区降水稀少的主要原 因是地势高耸,常

12、年为冷高压控制 D南极地区的降水主要以对流 雨为主,长城站,中山站,C,降水主要考点,1、降水的特点; 2、分析降水特点的成因。 1、降水的特点应该怎么回答? 降水总量的多少; 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降水的特点,分析降水特点成因基本思路,此考点除考查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基本规律外,常常更多地考查气温和降水的局部特殊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分析南美洲西海岸降水少的原因。 答案:受强大的秘鲁寒流的影响。 2.分析非洲中部赤道穿过地区东西降水多少不同的原因。 答案: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流上升动力弱,降水少,西部为刚果盆地,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多。 3

13、.回归线穿过地区大部分降水极少,为什么我国东南部形成了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答案:我国东南部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季风气候,夏季受湿润的夏季风影响降水多。,【例1】 (2008年全国卷)D湖泊(图6a)的湖面海拔约3800m,降水资料如图6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走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6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4分),年降水量约 600 (580620之间皆可)毫米(2分),集中于夏季(1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例2】图为某地气温(单位:)、降水(单位:毫米)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对比分析虚框内所在半

14、岛1月与7月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及产生的原因。,分布:1月东多西少(或东南多西北少);7月西多东少(或西北多东南少); 原因:1月:盛行东北风,东部为迎风地区,太平洋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多;西部背风 ,降水少。7月:盛行西南风,西部为迎风地区,印度洋受地形抬升,多降水;东部为背风地区,降水少。,【例3】图中M、N两地降水资料(单位:毫米)。根据图表信息,分析M、N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并简述M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原因。,M地降水冬季多于夏季,N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M地位于本州岛西部日本海沿岸,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增湿,加上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而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201

15、1年福建文综)图14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1) 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7分),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原材料,五、等降水量线 1、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 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2、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且自沿海向内陆递减,说明降水量受海陆因素影响。 3、判断地形影响 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山脉走向平行,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