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职业班基础串讲精第四章-第五节中医四诊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4921740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职业班基础串讲精第四章-第五节中医四诊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儿推拿职业班基础串讲精第四章-第五节中医四诊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儿推拿职业班基础串讲精第四章-第五节中医四诊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儿推拿职业班基础串讲精第四章-第五节中医四诊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儿推拿职业班基础串讲精第四章-第五节中医四诊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职业班基础串讲精第四章-第五节中医四诊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职业班基础串讲精第四章-第五节中医四诊ppt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医四诊,.,2,中医四诊,望诊 小儿肌肤柔嫩、反应灵敏,凡外感六淫、内伤乳食以及脏腑自身功能失调、或气血阴阳便盛偏衰,易从面部、唇、舌等苗窍各部形诸于外,其反应较成人更明显,不易受到患儿主观影响。通过望诊可以观察患儿全身和局部情况,从而获得与疾病相关的体征、症状。,.,3,望神色(神.色) 整体望诊 望形态(形.态) 望诊 局部望诊(苗窍.斑疹.二便.指纹),.,4,望神 精神.意识.思维. 情感活动,.,5,望色 正常小儿面色红润而有光泽,为气血充沛,健康无病。,.,6,面部色诊:总以润泽为佳,枯槁无华为不良。 五色主病 (1)青色:寒证.痛证.气滞.血淤.惊风 小儿面色呈青色,病

2、情较重。多注意观察 (2)赤证:热证.戴阳证 面色红赤,多为热证,午后颧红,为阳虚内热、久病伤阴之证;,.,7,黄色:脾虚.湿证 面呈黄色,多属有湿,乍白乍黄,多属脾虚疳积 白色:虚证.寒证.失血 面色少华、唇色淡白多见于血虚 面白浮肿为阳虚水泛 黑色: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面色青黑、手足逆冷多见于多为阴寒内盛 面色黑而晦暗兼腹痛呕吐、可为是食物中毒,.,8,二:望形态 望形态就是通过望小儿的形体和动态,以观察疾病的内在变化。 望形体包括望头颅、毛发、胸廓、躯干、四肢、肌肤、爪甲等。凡发育正常,筋骨强健,肌肤丰润,毛发黑泽,为胎禀充足,形气壮实,是健康的表现。反之,若发育不正常,筋骨软弱,形

3、瘦肌削,皮肤干枯,毛发萎黄,是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调,为形体虚弱,多属病象。,.,9,望动态:正常小儿肢体活动自如,无痛苦貌。如喜俯卧,常为乳食内积,或有虫积;两手捧腹,呼叫不宁,多为急性腹痛;颈项强直,四肢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抽搐握拳,概属惊风等。,角弓反张,.,10,局部望诊 头面、苗窍、斑疹、二便、指纹 头部 头形(头大.头小.方颅) 囟门(囟填.囟陷.闭合时间) 头发(黄.白),.,11,(三)审苗窍 苗窍是指目、鼻、口、舌、耳、前后二阴。苗窍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舌为心之苗;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并主前后二阴。如脏腑有病,往往能反映于苗窍,是儿科望诊中

4、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望目 目色:小儿黑晴圆大灵活,神采奕奕,是肝肾精血充沛的表现。白珠红赤,为感受风热,眼泪汪汪,多为重感冒或麻疹将出之象,白睛色黄,为脾经湿热,如兼见皮肤发黄,为黄疸, 白珠淡青色,多为身体怯弱而肝风盛,目眦赤烂,多是大小肠湿热郁积, 睡时露睛,多是脾虚,白膜遮睛,多是疳积攻目,上下眼睑浮肿,甚则目下如卧蚕,是水湿上泛,目睛转动呆滞,或见直视、斜视、上视等,多属惊痫动风。,.,13,2察鼻 鼻寒流清涕,为风寒感冒, 流浊涕为风热感冒, 若长期流浊涕而气味臭哕,是肺经蕴热,是谓鼻渊。 呼吸困难而鼻翼煽动,均为重症,发病初起为肺气闭郁,久病而且鼻煽,汗出而喘者,则是肺气虚

5、竭证。 鼻衄,多为肺火上炎,迫血妄行。,.,14,唇口属脾,而口腔中齿龈、舌、咽喉、腮、腭等,都各有分属。 唇 唇色淡白,为脾胃血虚;唇色鲜红而深,有心脾郁热,深红而干焦是热甚伤津,环唇青色,主肝木乘脾,须防抽搐惊掣;唇红肿痛,是脾经火热上炽。 齿龈 齿龈属胃,齿龈红肿多属胃热上冲;牙龄逾期不出,多为先天肾气不足。 咽喉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是呼吸、进食之要道。 咽红发热,乳蛾肿大,为外感风热或肺胃之火上炎; 咽痛微红,有灰白色假膜而不易擦去者,常为白喉之证; 口腔舌部粘膜破溃糜烂,为脾胃积热上熏; 腮颚及口舌满布白屑,随拭随生,称为鹅口疮; 两颊粘膜有白色小点,周围红晕,为麻疹粘膜斑。,.,1

6、5,一: 构成结构-肌性器官 (1)舌神 (2)舌色:淡白舌.淡红舌.红舌.绛舌. 舌苔 二: 舌质 (3)舌形:(老.嫩.胖.瘦) (4)舌态:痿软舌.强硬舌.吐弄舌 (1)苔质:厚苔.薄苔.润苔.燥苔.腐腻 剥落苔.真假苔 三: 舌苔 (2)苔色:白苔.黄苔.灰黑苔,舌诊,.,16,四察前后二阴 前阴指生殖器、尿道口。 男孩阴囊松驰不收,主肾气不足;阴囊连阴茎肿胀光亮,为水湿泛滥,已成肿病。 女孩前阻赤红潮湿,属下焦湿热。 后阴指肛门,肛门红肿热痛,为大肠湿热;便后脱肛为中气虚陷;新生儿肛门连臀部红赤,湿痒流脂,为尿布湿疹。若大便干结带鲜血,且解时疼痛,多为肛裂。,.,17,二便 大便虽由

7、大肠所主,与脾胃小肠关系密切,同时还受到肝的疏泄,肾阳的温煦,肺气的宣降。 望大便主要观看形.色.质量.次数变化。 大便清稀如水样,伴腹胀或冷痛-寒湿泄泻 大便黄褐.如糜而丑.伴肛门灼热-湿热泄泻 大便夹有黏冻.脓血.伴腹痛.里急后重-痢疾 大便陶土色多见于黄疸 大便干结如羊屎,排出困难多见于肠燥伤津 小便(肾.膀胱.肺.脾) 小便短赤多见于实热证 小便清长多见于虚寒证,.,18,指纹 浮沉分表里 红紫辨寒热 淡滞定虚实 三关测轻重,.,19,闻诊 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和嗅觉以诊察病证,加听小儿的啼哭、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以及嗅小儿的口气、大小便等以辨别疾病的性质。 (一)啼哭声 健康婴幼儿

8、哭声宏亮,并有泪液。若哭声尖锐,忽急忽缓,时作时止,多为腹痛;啼哭声哑,拒绝咽食或呼吸不利,多属咽喉肿痛,或兼痰涎变阻所致,小儿哭声,在病时宏大的多属实证,微弱的多为虚证。 (二)语言声 已会讲话的小儿,语言清晰响亮为正常。语声低弱无力多为病重气虚的表现;高声尖呼,多由剧烈疼痛所致;谵语狂言,多为湿热化火入营;突然声哑,多由风热痰火郁闭所致。 (,.,20,三:呼吸声 呼吸以平顺调畅为正常。若呼吸气粗,喘息鼻扇,痰鸣如锯,为肺气闭郁,风痰上壅之象;若抬肩喘息,气促声嘶,烦躁不宁,面色青暗,为马脾风危候;呼吸微弱无力,概属虚证。 (四)咳嗽声 咳嗽稀疏,咳声畅利,神色如常,为外邪犯肺之轻证;咳声

9、欠爽,痰涎清稀、鼻塞流清涕,为外感风寒,咳而气粗声重,痰稠色黄,多属肺热;咳声嘶哑,声声如破竹,喉鸣气促,为喉痹肺闭之重证。久咳声哑,干涩无痰,为肺燥阴虚,咳呈阵发,连声不断,气逆上冲,并有鸡鸣样回声,或继以呕吐,多顿咳。,.,21,(五)嗅气味 小儿口气臭秽,或见疳疮龈腐,多是肺胃积热; 嗳气酸腐,大便酸臭,为伤食伤乳之证。 大便臭秽不堪,是大肠积热,便稀腥臊,是脾虚不运; 下利清谷,不臭而腥,为脾肾虚寒。 小便黄赤臊秽,是三焦蕴热,清长少臭,是肾虚寒; 混浊而带腥臭,是膀胱湿热。,.,22,问诊,.,23,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 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十问

10、歌,.,24,()问寒热 授乳时感觉乳几口舌气热,头、身、皮肤灼热,便是发热之证;小儿依偎母怀,蜷缩就暖的,则为恶寒怕冷之象;寒热起伏,定时而作,往来不已者,可能为疟疾;若头身四肢俱热,而神志昏沉,为热邪炽盛,如在夏令,久热不退,口渴神烦,无汗多尿者,多为小儿夏季热;午后或傍晚低热,手足心热,多属阴虚内热,掌心独热或脘腹灼热,多属脾胃食滞,蕴积发热。,.,25,(二)问汗 小儿由于生机蓬勃,肌肤嫩薄,腠理不固,故较成人容易出汗,一般不属病态。若汗出较多,稍动即出,称为自汗,多属气虚卫弱之象;寐后出汗,甚则衣襟皆湿,称之盗汗,多为阴虚内热之象,若在病中,突然汗出如珠,肢端不温,为之阳虚脱之危象。

11、,.,26,(三)问头身 小儿啼哭摇头,或发热而喜伏睡,多属头痛;伸屈不宁而呻吟者,多为肢体疼痛;角弓反张,颈项强直,多为惊风等。 (四)问二便 新生儿,大便较稀软,次数较多,属正常状态。问二便情况,当结合望诊,才能正确判断病情,故应参阅望二便一段。,.,27,五:问饮食 按时饮食,食量正常,是健康之征。若胃呆少纳,腹部胀满,嗳气吞酸,甚至兼有吐泻,则为伤于乳食、食滞内停之证;若能食便溏,完谷不化,形体干瘦,或兼嗜食异物,则为疳积伤脾,胃强脾弱之证;若长期胃纳不佳,形神萎顿,主脾胃虚弱。 六:问胸腹 对较大儿童问胸腹之疾苦,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如胸部刺痛,伴咳嗽发热,为温邪犯肺。脘腹饱胀,多为

12、伤食积滞;腹痛泄泻,多为脾不健运;若腹痛绕脐,阵发阵止,或有吐出蛔虫,便出蛔虫,则属虫积腹痛。,.,28,(七)问睡眠 小儿不论有病无病,以能安静睡眠为佳。夜间烦躁,睡中惊叫,多受惊恐,或为邪热内蕴所致;睡中磨齿,多是虫积郁热;困倦思睡,呼之则醒,神志尚清者,谓之嗜睡,多由湿邪内困所致;沉睡困乏,呼之不醒,对强烈刺激,尚有一定反应者,谓之沉睡,多属痰迷心窍之证。,.,29,四、切诊 切诊包括切脉和触诊两大部分。 ()切诊 小儿寸脉部位较小,不能容三指以候寸、关、尺,故采用一指定三部的方法。 小儿病脉,主要有浮、沉、迟、数和有力、无力六种为主。轻按即得为浮脉,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

13、虚。重按才得为沉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脉来一息,五次以下为迟脉,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寒实,迟而无力为虚寒,脉来一息,六、七次以上,多为数脉,主热证,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 此外,还有几种脉象,在儿科临床上也常遇到,如弦脉,多见于腹痛、惊风。滑脉,多见于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濡脉,多见于气血不足,或湿邪致病。,.,30,(二)按诊 按诊,就是医者用手触摸和按压患儿的皮肤、头、胸、腹、背、胁、四肢等部,以诊察病证的一种方法。 1皮肤 肤冷汗多为阳虚、卫阳不固;皮肤灼热无汗,为表邪郁闭;皮肤水肿,按之凹陷不起,多为虚证;按之凹陷即起,多为实证;皮肤干燥松驰,多为气液耗损

14、。 2头、颈部 婴儿在十八个月内,颅囟未合,按之柔软,略为低凹的为正常现象。若前囟逾期不闭,为肾气不足,不能充髓,多为小儿弱证;凹陷如坑,称为凹陷,起于吐泻之后者,则由津亏液脱所致;若囟门高凸,称为囟填,并有高热神昏者,属火热上冲,头颈软弱不能抬举,为肾精不充,元阳不振;颈部两侧有肿物如杏粒,按之微痛的,多属痰核;如连珠成串,推之能移的,则为瘰疠。,.,31,3胸背部 胸部以两侧对称,不高不陷,按之不痛,叩之声音清亮为正常。前胸高凸,为鸡胸;脊背后凸为龟背;胸高气促,按之灼热,多属肺热痰鸣;一侧胸满,呼吸引痛,或一处肿硬,疼痛拒按,则多悬饮、结胸、流痰之类。 4胁腹部 腹部以柔软湿和,按之不胀不痛为正常。腹痛喜按、喜暖、按之痛减,为虚证、寒证;腹部胀硬,疼痛拒按,按之灼热,为实证,热证;腹胀满,中空如鼓,多是气胀;腹皮光亮,如囊裹水,多是水湿停滞。左肋下触及痞块,多属脾脏病;右胁下触及痞块,多属肝脏肿大。小腹胀痛拒按,小便不通,多属膀胱气化不利。 5四肢 四肢厥冷,为阳气虚衰,或深厥之兆,如指头冷,而身灼热,多为外感初起,表邪郁闭之象;四肢拘急,为惊风之征;一侧或两侧肢体瘦削,软瘫无力,多属小儿麻痹证。,.,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