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44921600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为共和国培育有思想力、有行动力的现代公民。二、教科书教材内容分析: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是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从纵向看,在理解宋代的专制集权得到强化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宋代君主专制总体上被控制在较低的程度,以及宋代比较完善的文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横向看,汉民族宋政权与少数民族辽夏金政权的冲突、妥协、共存与交融,与这段时期爆发的交战相比,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这一时期,民族融合是主线,在战争中仍然可见民族趋同的现象。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对本节

2、课相关内容有所了解但不够全面,基于这一学情,本课通过史料的比较性阅读,引导学生较为全面地认识宋代的政治和军事。高一学生刚接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宜在一课时中全部培养、也不宜每个素养的四个层次都要落实到位。基于这一学情,本课通过史料的比较性阅读,制造思维冲突,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对历史解释素养的兴趣。四、教学目标:本课内容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根据课标的这一要求及教科书的叙述,本课的目标包括:1.学会运用思维导图厘清宋代强化专制集权的措施,学会选择和运用不同途径的史料对宋代政治形成较为全面的

3、历史解释。2.比较北宋和南宋的疆域四至,知道宋政权所面临的军事危机和财政危机。3.能够从宋政权与辽夏金几个政权的战争与妥协中把握民族融合这一主线,认识民族融合对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作用。五、教学重难点分析:鉴于本课内容信息量较大,基于课标、学情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本课将教学重点定为对宋代的政治设计和文官政治进行全面的分析,因为初中教材对宋代文官政治叙写的缺失和高中教材叙写的简化,这也成为学生认识宋代文官政治的难点,本课通过比较性阅读教学,培育学生对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的兴趣。六、教学过程:【教学导入】教师活动:如果可以穿越,你愿意穿越到古代中国的哪一朝代生活?学生活动:预计学生回答

4、是唐朝的较多,回答是宋代的较少。教师活动:呈现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回答记者的一句话: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思考:阿诺德汤因比愿意活在中国宋朝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设计意图:学生在初中所学的关于宋代历史的印象一般就是“积贫积弱”,和边疆的几个少数民族军队打仗,败多胜少,而且每年都要花钱买安定,活得很窝囊。制造思维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培育学生对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的初步兴趣做铺垫。【学习任务】1、学习任务一:运用不同途径的史料了解宋朝文官政治的一些表现情境呈现:宋代文官政治的一些表现材料1:北宋文官包拯两次带头组织台谏官,集体阻止宋仁宗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包拯“反复数百言,言吐

5、愤疾”,溅了仁宗皇帝一脸唾沫星,直到皇帝将错误任命“罢之”为止。材料2:宋真宗亲自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回话:“就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教师活动: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强化君主集权这一子目),然后讲述材料中的故事,让学生猜测结果。学生活动:学生按照教材“强化专制集权”的思路,可能回答是包拯和李沆失败的结果。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材料与教材的叙写比较性阅读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认识到教材只是一种历史解释,对历史的认识和解释需要尽量多的史料作支撑,历史解释不是贴标签那样的简单。然后,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材料,获取材

6、料有效信息与表达,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教材“强化专制集权”这一子目中的关于宋代政治的思维导图,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进一步全面认识宋代的政治制度设计的智慧。2、学习任务二:厘清宋代强化专制集权的措施。教师活动:在课件中将思维导图设计成渐次呈现的填空。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叫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完成思维导图(教师纠正后成为板书设计),厘清宋代强化专制集权的措施。设计意图:思维导图有利于梳理基础知识,在厘清宋代强化专制集权的基础上再来认识宋代的“文治”,会形成一个较好的思维语境。3、学习任务三:宋朝文官政治的历史解释情景呈现:教师先后提供六则史料。教师活动:解读史料,提出问题:包拯谏阻仁宗和李沆

7、谏阻真宗的制度原因。学生活动:仔细阅读材料一,获取材料有效信息与表达。材料一:皇帝的指令原则上须经二府,以“敕牒”方式颁布执行,在这个程序中可以“封驳”(说明理由拒绝)。皇帝自宫内直接发出批示,被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经常受到臣僚的批评和抵制,这是台谏官的职责。请示皇帝的大事,皇帝要在宰执近臣的核心圈子里反复讨论,或个别咨询,或集体商议。一般事务则由宰执提出初步意见,皇帝批复。邓小南“祖宗之法”与官僚政治制度宋教师活动:解读史料,提出问题:宋代文官政治的历史渊源。学生活动:仔细阅读材料二、三和四,获取材料有效信息与表达。材料二:雪夜访普图和文字材料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8、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宋史赵普传材料三:创业之主赵匡胤就曾立志不因臣下与他意见不合而置人于死地,并将此信誓纳于太庙,传及子孙。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材料四:他(宋太祖)并不因官员与皇帝意见不合就处死他们。对于失职的官员,赵匡胤一般采取的惩罚措施是剥夺俸禄、官衔和爵位,贬谪到边远之地。这种处置也被之后历任皇帝奉为成例。儒家统治的时代

9、:宋的转型(迪特库恩著)教师活动:解读史料,提出问题:宋代优待文官政策的积极影响。学生活动:仔细阅读材料五和六,获取材料有效信息与表达。材料五:由于官员们受到朝廷优待文官政策的保护,因而官员们拥有相当大的自由参与朝政讨论,并就其展开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批评。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迪特库恩著)材料六:太祖不杀大臣及言官之密约所造成之家法,于有宋一代历史影响甚巨。宋朝之优礼大臣言官,实养成士大夫之自尊心,实启发其对于个人人格尊严之认识。此则北宋理学或道学之精神基础所由奠也。两宋史纲(蒋荫麟著)设计意图:通过史料解读,让学生认识到宋代政治设计的智慧,认识到宋代君主专制被控制在较低的程度,以及宋代的

10、文官政治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4、学习任务四:情境呈现:北宋和南宋的疆域四至地图,教师提供的材料,教材探究材料。问题设计1:比较北宋和南宋的疆域四至,说出宋政权所面临的军事危机和财政危机。问题设计2:“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材料一:996年,宋朝财政收入2千多万贯;1021年财政收入增至1亿多万贯。一两白银折合一贯钱,宋送给辽的“岁币”是银10万两、绢20万匹,约折合30万贯。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3卷)材料二:在1004年(宋辽澶渊之盟签订之年)后的120年里,宋辽之间再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事。在这百余年间,宋朝经济发展很快,清明上河图描绘的都市繁华

11、正是在此期间。辽国此后也是休养生息,边境榷场开放,满足了经济需要。辽国在1004年澶渊之盟之后汉化速度加快。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探究,让学生认识到:汉民族宋政权与少数民族辽夏金政权的冲突、妥协、共存与交融,与这段时期爆发的交战相比,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这一时期,民族融合是主线,在战争中仍然可见民族趋同的现象。情境呈现:开头汤因比回答记者的话。问题设计:你认为阿汤愿意活在宋朝的原因有哪些?设计意图:一是呼应开头,达到结构完整,二是课堂总结,知识归纳与落实。七、教学反思:知识容量大,如果面面俱到一课时不够,这里有一个取舍问题,本课没有对王安石变法展开教学,只是留给学生课下探究,设计成一个探究问题: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