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课时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920301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课时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课时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课时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课时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课时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课时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短文两篇》课时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课 短文两篇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怡( )情 狡黠( ) 诘( )难 滞( )碍 王粲( )蒸馏( ) 吹毛求疵( )咀嚼( )( )2解释下列词语。寻章摘句: 吹毛求疵:孜孜不倦: 3理解下面这句话的意思。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按原文填空。读书足以( ),足以( ),足以( )。狡黠者( )读书,无知者( )读书,惟明智之士( )读书。读书使人( ),讨论使人( ),作文使人( )。读史使人( ),读诗使人( ),数学使人( ),科学使人( ),伦理学使人(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当堂达标(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足以怡

2、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娇,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5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相似? 6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7读书时应克服三种偏向,请用文中原话说明三种偏向各是什么? 8画线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用这种修辞手法造一个句子。 (二)阅读

3、下文,回答问题。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

4、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9这段文字中,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10“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这”指的是什么? 11读了此文,你是怎样理解“不求甚解”的? 12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的垂相,请用

5、简要的语言概述他的一个故事。(不超过30字) 课外迁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只有内在品格确实很高的人,才可以不计较小节。犹如没有衬景的宝石,必有自身珍贵才会蒙受爱重一样。 深入观察人生会看出,获得赞扬之道犹如经营致富之道,正像一句俗话所说:“薄利才能多销。”同样,小节上的一丝不苟常可赢得很高的称赞。因为小节更易为人注意,而施展大才的机会犹如节日,并非每天都有。因此,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好的名誉。这正如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所说:“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 其实要习得优美的举止,只要做到细心就可以。因为人只要不粗忽,他就自然会乐于观察和模仿别人的优点。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

6、。假如表现过于做作,那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为举止言谈优美本身就包括自然和纯真。有的人举止言谈好像在作曲,其中的每一个音符都仔细推敲过。但这种明察秋毫的人,却可能不见舆薪。也有人举止粗放不拘礼仪,这种不自重的结果是别人也放弃对他的尊重。 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类间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却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如果把礼仪形式看得高于一切,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因此在语言交际中要善于找到一种分寸,使之既直爽又不失礼。这是最好又是最难的。 要注意在亲密的同伴之间应保持矜持以免被押犯;在地位较低的下属面前却不妨显得亲密,这样会备受敬重。事事都伸头的人是自轻自*并惹人厌嫌的。好心助人时要让人感到这

7、种帮助是出自对他的爱重,而并非你天性多情乐施。表示一种赞同的时候,不要忘记略示还有保留以表明这种赞同并非阿谀而是经过思考。即使对很能干的人,也不可过于恭维,否则难免被你的嫉妒者看作拍马屁。在面临大事之际,就不要过于计较形式。否则将如所罗门所说的:“看风者无法播种,看云者不得收获。”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总而言之,礼貌举止正好比人的穿衣即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紧。要讲究有余地,宽裕而不失大体,如此行动才能自如。(有改动)13给本文加上恰当的标题:论 。14本文可分为两部分,请你把各部分所论述的问题用问句形式表达出来。第一部分:第二部分:15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请你在第段中找出

8、一个例子。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13四川眉山)读书可戒躁沐 沂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一如往年,又引发一番愧疚、反思乃至片刻的警醒,也难免有人援引数据,说明国人阅读率与西人之差距悬殊云云。然此日一过,依然故我。常听人说的借口是“忙”。古人也很忙,但人家琢磨出个“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尽管有好事者论证,此“三上”都不健康,但至少说明,读书在古人那里,已是一种习惯。如果说“老黄历”不堪一翻,再看看国外。有常出国者慨叹,在某国上班早高峰的地铁里,为生计奔波的青年人手一本书,把整个世界读得一片安静。其实,“忙”很多时候会变成“盲”与“茫”,刚刚关上电脑,顺手拿起

9、手机,刷了一会微博,忽然想起一直追的电视剧更新了,还有一档综艺节目没看,反正这个时代不缺少娱乐元素,足可以把时间填得满满当当。也有理由是“读书无用”。时代飞速向前,要想不被抛下,必须全力奔跑,无形压力让“成功”焦虑蔓延开来,成名要趁早、赚钱要趁早,“30岁还不成功,你就没希望了”,“40岁不赚够4000万,就不要来见我了”等各类说法可为佐证。“颜如玉”和“黄金屋”只是一种传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却未必是我成功的阶梯。此类拿功利主义套读书的做法,让人们变得短视,要么干脆不读书,读也要读“有用”的书,于是图书市场“虚火”,各类成功学、营销学、厚黑学、养生学书籍层出不穷,人们捧读各类“圣经

10、” “宝典” “红宝书”,在知识中寻找改变命运的路径。用娱乐把时间填满,结果可能还是空虚;靠读几本书便要成功起来,也许只是缘木求鱼。两种理由,一言以蔽之,浮躁。我们常说时代浮躁,但于个人,浮躁却是万万要不得的。“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或可再加上一句,神不凝则万事难成。浮对之以沉,躁对之以静,真正的阅读,正可用来获得一种沉静的心态。古人把读书比作磨剑,“十年磨一剑”,磨的应该就包括心性。苏东坡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法,概其要,就是把书本当“敌人”,每次只集中精力,“消灭”一面之敌,反复研读,自可威风八面智慧如苏子,读书亦只能用慢功夫和“笨方法”。总之,读书可戒躁。是的,一本书就是一扇开

11、启心灵的大门(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17.作者在文中针对和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 18.请具体分析选文第语段加横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9.概括选文第语段中除“古人三上读书”以外的两个事实论据(每个论据的概括不超过10个字),并分别分析其论证作用。 20.请根据文意和选文结尾加点的句子,仿写一个句子。 参考答案1. y xi ji zh cn li c jju 2. (1)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文中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2)文中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3)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3.喜欢读书,但并不过分地穿凿字句;每当对文章有了独到的体会,便会高兴地忘了吃饭。 4.(1)怡情 傅彩 长才 (2)鄙 羡 用 (3)充实 机智 准确 (4)明智 灵秀 周密 深刻 庄重 善辩 5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6增长才干(长才)。 7读书费时过多,文采藻饰太盛,全凭条文断事。 8比喻。造句运用了比喻修辞即可。 9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10读书“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