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918589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历史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历史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历史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历史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 到“斯大林模式”,问题情境1: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怎样的形势?,材料一 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全国3/5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8月30日,恐怖分子刺杀了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同一天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列宁身受重伤。 材料二 1919年开始,协约国对苏维埃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19年3月,西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1920年4月,协约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苏俄。 材料三 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

2、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致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导1/8磅面包。,【例(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3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B 把题干材料与选项对照,也许学生很容易做出选B的判断。但要讲清理由似乎不易。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是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从选项与材料的相关性

3、程度看,选B。算不算理由?另有一个捷径:圣彼得堡彼得格勒(1917)列宁格勒(1924)圣彼得堡(1991),从同一个城市名称的变化出发可以迅速排除C、D。内战导致粮荒,粮荒引出余粮收集制,其目的是巩固困难重重的新生政权,故A排除。,【例(2008四川文综2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B 从题干中材料分析,是苏维埃政权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这一政策实施的时间是19181921年,此时期出于苏

4、俄三年内战期间。故B项符合题意。,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严峻的形势,政治 军事,经济:,国内,国际,反革命势力活动猖獗,被推 翻的剥削阶级企图通过武装 暴乱恢复其失去的政权。,帝国主义集团一面派军队侵 犯苏维埃俄国,一面扶植俄 国国内反革命力量,使内战 更尖锐化和复杂化。,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2、内容,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余粮收集制,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3、特点,(4)劳动力保障:,“战时” 、“共产主义”,问题情境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特点是什么?,问题情境3: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一 “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是正确的”。“因为

5、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搜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地” 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材料二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材料三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搜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材料四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

6、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4、评价,应该从两方面分析: 一方面揭示实施这一政策的必要性。指出它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而采取的非常措施。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也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 种尝试。 另一方面,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制,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家取消商品生产,实行平均主义的配给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

7、径。,【例(2009广东历史2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不要市场和货币以及商品经济,用行政和军事的手段干预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则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甚至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列宁所讲的“尝试”应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问题情境4: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何要转向新经济政策?,材料一 连年战争使俄国2000多万人丧生,1921年天灾造成饥

8、荒, 农业生产直线下降。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日用 品严重缺乏。 材料二 1921年春,因为生活困苦,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 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2月28日海军基地咯琅施塔得发生了反布尔 什维克政府的兵变,这里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出于对“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在基地举事,夺取了当地政府的权力。 材料三 正是这次兵变使列宁认识到,共产党的农业经济政策存在 重大错误,必须果断地根本扭转。列宁当时告诉党:“农民曾经不 得不去挽救国家,无报酬地缴纳余粮,但是他们现在已经经受不住这样的负担。”,【例(2011海南单科20)“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

9、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解析】D 扣住关键词“国家资本主义”、“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可以反映出其政策应该是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体现在固定的粮食税、自由贸易措施上。故选D项。,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1)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加上自然灾害,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濒临崩溃。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

10、俄共(布)需要寻求新的模式。,问题情境5:概括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思考它与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的主要不同。,(1)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解除工业国有化; (3)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分配制度:取消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2、内容,主要不同:由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由单一的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例、(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

11、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问题情境6 新经济政策给俄国社会带来哪些好处呢?,3、意义,(1)粮食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 (2)工业方面的措施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允许自由贸易使农民获得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促进了商品流通; (4)按劳分配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

12、的劳动热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三、“斯大林模式”,1、形成背景,(1)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2)列宁逝世:1924年1月21日,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斯大林1929年12月的一次讲话,2、经济领域的表现(本课重点),含义:是指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斯大林体制是俄国及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农业集体化,问题情境7:什么是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

13、供资金,农业集体化,2、经济领域的表现(本课重点),苏联工业化,【例(2011江苏单科16)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解析】D 斯大林执政时期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等方法,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农副产品质量差”“农产品过剩”“市场经济体制”

14、表述错误。,优先发展中工业,以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农业集体化,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经济领域的表现(本课重点),【例、(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22)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表1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例(2010重庆文综22)图6是一幅苏联宣传画。当时的苏联( ) 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 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 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 D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B 注意宣传画中“保卫莫斯科”的字样,这是莫斯科保卫战时期,二战期间,苏联的工

15、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了。苏联建设没有对外资本的依赖,因为二战的爆发,苏联没有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没有融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世界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不大。,3、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例(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4、评价(本课重点),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功绩,

16、也存在很多弊端。 (1)它的功绩主要有: 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国家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 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2)主要弊端表现在: 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 经济上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牺牲农民利益,造成农业生产长期停止不前。 斯大林模式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例(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29)(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