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后训练 湘教版必修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918066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后训练 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后训练 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后训练 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后训练 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后训练 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后训练 湘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后训练 湘教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自然异常变化)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面临的极大威胁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3题。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飞蝗蔽日,食禾至尽,民饥相食” A.B.C.D.2.尼泊尔大地震属于()A.地质地貌灾害B.气象灾害C.生物灾害D.海洋灾害3.“飞蝗蔽日,食禾至尽,民饥相食”说明自然灾害具有()A.复杂性B.群发性C.潜在性D.突发性解析:第1题,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的自然事件且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

2、成损失的才属于自然灾害。第2题,地震发生在岩石圈,属于地质地貌灾害。第3题,“飞蝗蔽日,食禾至尽,民饥相食”描述的是发生了蝗灾,导致粮食绝产而造成的人吃人的现象,体现了自然灾害具有群发性的特点。答案:1.C2.A3.B据中国水利部权威人士透露,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69.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46.52%,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水蚀面积为145.27万平方千米。据此完成第45题。4.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地处东亚季风区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独有的地貌特征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干旱区面积广大A.B.C.D.5.中国山洪灾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灾害发

3、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为严重,其主要分布区为()A.西北内陆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江南丘陵解析:第4题,从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两方面来考虑,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第5题,江南丘陵地区降水量大,多暴雨且地形崎岖。答案:4.C5.D右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7题。6.下列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C.都位于河谷地带D.都位于北方地区7.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稀少B.降水量少C.河网密度小D.平原面积小解析:第6题,滞洪区指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图中A、B、C、D

4、四区域均在地势低平的河流中下游地区。第7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是我国西部地区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答案:6.A7.B读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示意图,完成第89题。8.根据雨带在、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地区的时间大致是()A.46月B.67月C.68月D.58月9.如果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可能产生的灾害是()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北皆涝D.南涝北旱解析: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上旬,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推移到长江流域一带。若7月以后,雨带未推移进入华北地区,而仍停留在江淮地区,则会造成南涝北旱。答案:8.B9.D读华北海

5、河某支流流域图,完成第1011题。10.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A.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C.水库较多D.支流众多11.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解析:第10题,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水库多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C项正确。第11题,图示区域的雨季正常出现时间为7、8月份,此时该区域种植的冬小麦早已收割,故不会造成

6、冬小麦减产或绝收。答案:10.C11.B洪水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做好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可大大减轻洪水所造成的损失。据此完成第1213题。12.防御洪水灾害的主要措施有()转移洪水多发区的人口围湖造田,抵制洪水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A.B.C.D.13.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A.修建分洪区B.洪泛区土地管理C.实行防洪保险D.建立洪水预警报警系统解析:第12题,转移洪水多发区的人口不现实;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调洪能力下降,使洪水灾害更易发生,故不正确。第13题,修建分洪区属于工程措施,其他三项是非工程措施。答案:12.B13.A我国河流众多

7、,其中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治理洪涝灾害是该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读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灾害的次数图,完成第1415题。14.图中洪涝灾害次数最多的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洪涝灾害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大B.支流众多C.地势低平D.湖泊萎缩严重15.防御长江洪涝灾害的措施中,作用最显著的是()A.疏浚长江干支流河道B.修建水利枢纽工程C.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D.加固中下游地区的堤坝解析:第14题,由图可知,洞庭湖平原洪涝灾害次数最多。洞庭湖地区因泥沙淤积、围湖造田,湖泊萎缩严重,对河流径流的调节能力下降,导致洪涝灾害增多。第15题,四个选项表示的措施均能减轻洪涝灾害,但修建水

8、利枢纽工程(如三峡工程)可以在河流汛期时蓄积洪水,明显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水压力,大大提高防洪能力。答案:14.D15.B16.导学号74420052(2016江苏南京高一期末)下图示意19952009年长江某支流流域洪涝灾度与大雨强度以上降水频次的关系。灾度数值越大表示灾情越严重。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图中洪涝灾度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该流域防治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趋势答上升或下降。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原因。第(2)题,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主要有建立预报预警系统、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退田还湖增加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以及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等。答案:(1

9、)洪涝灾度波动上升(总体呈上升趋势)。原因: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河道淤塞;围湖造田,湖泊调蓄能力下降;经济发展,人口、城市增多,洪泛区经济密度增大;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防洪能力下降。(2)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植树造林;退田还湖;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等。17.(研究性学习)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地区旱灾频次水灾频次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32219松辽平原169357环渤海平原415799黄淮平原8461 407长江中下游

10、平原和江南丘陵9492 151(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考查提取图表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图表明显看出,水、旱灾害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第(2)题,注意本题设问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水灾最严重,从发生的气候、地形角度分析。气候抓住降水量大和降水时间长的特点;地形抓住地势特征。

11、第(3)题,可根据两地区的地势特征加以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应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耕还湖,截弯取直等;江南丘陵地势有起伏,应加强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修建水库等。答案:(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3)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