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胀及护理常规PPT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44917633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胀及护理常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肺胀及护理常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肺胀及护理常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肺胀及护理常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肺胀及护理常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胀及护理常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胀及护理常规PPT(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肺胀及护理,内科-应肖肖,【概述】,肺胀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肺胀的病因病机 肺胀的分型及治法 肺胀的一般护理要点 肺胀的预防调护,概念及现状,一、概念,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据调查,慢阻肺已成人类第四大死因,目前全球已有6亿人患慢阻肺,预计患病率还会上升,到2020年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阻肺患病率已达8.2%,全国约有超过3800万患者,每年有100万人因此死亡。专家指出,如果能够及时戒烟,慢阻肺的发生率可以减少80%至90%。因慢阻肺发作而住院的病人在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2%-40%。”,病因病机,一、病

2、因,久病肺虚:如内伤久咳、久喘、久哮等肺系慢性疾息,迁延失治,痰浊潴留,壅阻肺气,气之出纳失常,还于肺间,日久导致肺虚,成为发病的基础。 感受外邪:肺虚久病,卫外不固,六淫外邪每易乘袭,诱使本病发作,病情日益加重。 痰挟血瘀:上面的病因,致肺气郁闭,气郁痰阻日久,使血液运行不畅,痰瘀相结于肺,甚则病及于心,导致肺气壅滞,而成肺胀。,二病机,久咳、久喘、久哮、复感外邪,肺之体用俱损,呼吸机能错乱,气壅于胸,滞留于肺,痰瘀阻结肺管气道,导致肺体胀满,张缩无力,不能敛降而成肺胀。,“目前已经确定的可导致慢阻肺的因素主要包括吸烟和与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长期接触。因此戒烟是防止患上慢阻肺和减轻此病进一步

3、恶化的最有效措施。此外,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吸入也可有效阻止慢阻肺的入侵。”,护理评估,护理评估,1、以胸中胀闷,咳嗽咯痰,气短而喘等为主要表现。 2、有慢性咳嗽,咳痰病史及吸烟史。 3、可见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呼吸活动减弱,叩诊音清,呼吸音增粗,可闻及干性和或湿性罗音 4、胸廓扩张,肋骨平行,肋间隙增宽,活动度降低,膈降低且变平,两肺透亮度增加,肺血管纹理外带纤细,稀疏和变直,而肺门和内带肺血管纹理增粗。心脏狭长呈滴状,心影缩小,护理评估,5、呼吸功能检查:第一秒用力呼气两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FVC%)60%,最大通气量低于预计值的80%。残气量增加,残气量/肺总量超过40

4、%,对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有重大意义。 6、血常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增多。 7、动脉血气分析:早期无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升高,出现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pH降低。,分型论治,外寒里饮证 痰浊阻肺证 痰热郁肺证 痰蒙神窍证 肺肾阴虚证 阳虚水泛证,1. 外寒里饮,症状: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咳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口干不欲饮,面色清暗,头痛,恶寒,无汗,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涤痰降逆,2痰浊阻肺,症状:胸满,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短气喘息,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唇甲紫绀,舌质暗红或暗紫,苔腻或浊腻,脉弦滑 治法:涤

5、痰祛瘀,泻肺平喘,3痰热郁肺,症状:可逆喘息气粗,胸满烦躁,咯痰黄或白,粘稠难咯,身热,溲黄,便干,口渴欲饮,舌质红或边尖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4痰蒙神窍,症状:意识朦胧,表情淡漠,嗜睡,或烦躁不安,或昏迷,谵妄,咳逆喘促,咳痰粘稠,或黄黏不爽,或伴痰鸣,唇甲青紫,舌质暗红或淡紫,或紫绛,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窍,熄风,5肺肾阴虚,症状:呼吸浅短难续,甚则张口抬肩,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胸满闷窒,声低气怯,心慌,形寒汗出,或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淡或暗紫,苔白润,脉沉细虚数无力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6.阳虚水泛,症状:咳喘不能卧

6、,咯痰清稀,胸满气憋,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尿少,纳差,心悸,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细滑或结代 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护理要点,生活起居护理,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时,要注意防寒保暖,积极防治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原发病的反复发作,避免感受外邪,以免诱发或加重肺气肿。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常,勿太过劳累。坚持耐寒锻炼,可提高患者抵抗风寒的能力。戒烟,避免烟尘,防止有害气体及不良因素对呼吸道的刺激。慢性支气管患者经常翻身拍背,鼓励排痰。,情志护理,鼓励患者积极防治,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应根据患者的个性特征,指导其多听音乐,看戏(相声,小品),或欣

7、赏书法,盆景等,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避免忧思恼怒对人体的不利影响。,饮食护理,(1) 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易消化的食物为宜,注意增加补益肺阴及健脾之品,忌食辛辣、烟酒等温燥动火之品。 (2) 肺气虚,忌寒凉之品,多进食有温补肺气的食物,如羊肉,猪肺等。 (2) 阴虚肺燥者,以资滋阴生津润肺之品如百合、莲子、山药、荸荠等。 (3) 肺热痰黄者应禁食辛辣,油腻等助火生痰之品,如萝卜,梨,枇杷等。 (4) 痰浊阻肺者,忌生冷,肥腻厚味及甜食。,给药护理,(1) 遵医嘱正确使用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药物,观察用药后效果和反应。 (2) 服用补肺益肾中药时,宜早、晚空腹温服,咳嗽喘息时

8、,少量多次服。 (3) 出现失眠或烦躁时,非经医生许可,不能擅自使用镇静安眠药或吗啡,以免抑制呼吸,发生昏迷或呼吸衰竭。,病情观察,观察神志,面色,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的程度,全身症状,体征和并发症情况。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状况。,并发症的护理,(1)若突然出现烦躁,大汗,面色苍白,极度呼吸困难,咳痰不畅,可能是痰阻引起窒息,应立即报告医生,协助抢救。 (2)神志恍惚或昏迷致进食困难者,可暂停饮食,遵医嘱由静脉补充营养及水分,三天后仍不能进食者,可进行鼻饲,诸如无渣的米汤,肉汤。,临证施护,(1)痰热郁肺,质瞅黏腻,咯吐不利者,遵医嘱给予雾化

9、吸入。 (2)老年人久病体虚者,可每日清晨嚼服红参1-2克,有益肺固表之效。,预防调护,健康指导,(1)了解,适应慢性病,熟悉疾病及其治疗知识,正确对待疾病,坚持康复治疗。在病人能力范围内,鼓励病人自我护理。 (2)避免诱发因素,避免吸烟和烟尘,刺激性其他的吸入,注意保暖,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有条件改善生活环境。 (3)严重低氧血症者坚持长期家庭氧疗,每天吸氧10-15分钟,氧流量1-2L/min(氧浓度25%-29%),维持PaO2在60mmHg以上为宜。讲解用氧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用氧安全(防热,防震,防热,防油)。氧疗装置定期更换,清洁,消毒。导管每天更换。,健康指导,(4)合理饮食,

10、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补充足够的水分。 (5)选择空气清新,安静的环境,进行步行,慢跑,气功,体操等体育锻炼。在潮湿,大风,严寒气候时,避免室外活动。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地腹式呼吸,缩唇呼气等呼吸肌运动锻炼。 (6)预防感冒与慢支急性发作,遵医嘱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如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明显,或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就诊。,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肺胀的分型及治法 肺胀有预防与调护应注意什么?,“慢阻肺”的四字排痰诀,有“痰、咳、喘”三大基本临床表现。许多患者可因咳痰不利而引起咳嗽不止及喘息难平。 不少学者建议在实践中应很好地把握“湿”、“翻”、“拍”、“咳”四字诀。

11、湿即湿化呼吸道,首先要做到多饮水,保持每天15002000毫升液体摄入量,喝水不少于8杯。最好的饮水法是每次约3050毫升,每1020分钟饮水1次,这样对呼吸道的湿化效果较好。其次是增加室内湿度,尤其在气候干燥的冬春季,要保持室内湿度不低于60%。可经常地上洒水,勤,“慢阻肺”的四字排痰诀,拖地板或在暖气片上放一盆清水来增加空气中水分。临床治疗上要注意氧气的温化和湿化,即使氧气通过盛有6080温水的湿化瓶后再吸入。对痰液黏稠无法咳出的患者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在雾化罐内加生理盐水3050毫升,糜蛋白酶5毫克和相应抗生素,促使痰液稀释,利于咳出。,“慢阻肺”的四字排痰诀,翻即勤翻身,对于需卧床静养

12、的慢阻肺患者或神志不清的患者来说,定时翻身不仅有利于痰液排出,而且可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一般情况下,每12小时翻身1次,若痰量过多,应每1020分钟翻身1次,可起到体位引流的作用。翻身动作不可过快、过猛,应当缓慢进行,逐步翻至所需体位。翻身时应配合拍背,深呼吸及有效排痰,而不是单纯为了翻身而翻身。,“慢阻肺”的四字排痰诀,咳即咳痰,是排痰调理的最终目的。在上述“湿”,“翻”、“拍”等措施实施中或实施后,应鼓励或协助患者排痰。一般方法为先做深呼吸,在呼气时用力咳嗽,重复数次。如痰液已到气管或咽喉部而无力咳出时,可用双手压迫患者下胸部或上腹部,嘱其用力咳嗽将痰排出,必要时用吸痰器帮助排痰。,“慢阻肺”的四字排痰诀,拍即拍背,对于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难以排出的患者,拍背应与咳痰相配合。要“拍”得有效,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操作者五指并拢呈杯状,用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叩击时应放松手腕,均匀叩击,每一部位叩击1分钟;叩击顺序应沿支气管走行方向,自下而上,由边缘到中央,有节律地叩拍患者背部,同时嘱病人缓慢深呼吸。拍背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饭后1小时内不宜拍背,以免引起呕吐;二是拍背时患者应侧卧位,去枕,以利于痰液引流。,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