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1.1 走进化学科学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4917621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1.1 走进化学科学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1.1 走进化学科学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1.1 走进化学科学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1.1 走进化学科学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1.1 走进化学科学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1.1 走进化学科学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1.1 走进化学科学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A组1.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须开发新能源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解析: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但大量使用时会污染土壤;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实现零排放;化石燃料在自然界中的储量是有限的,在利用化石燃料的同时,还应开发其他清洁新能源。答案:D2.化学是一门实用的科学,下列实际应用中,不属于化学科学所解决的是()A.冰箱制冷剂的更新换代,实现冰箱制冷剂的无氟化

2、B.路面融雪剂的更新换代,实现融雪对城市绿化的无害化C.汽油抗震剂的更新,实现汽油的无害化D.电脑CPU的升级,加快电脑的运行速度解析:冰箱制冷剂、路面融雪剂、汽油抗震剂的更新换代,都属于化学科学解决的问题;电脑CPU的升级,加快电脑的运行速度,属于其他学科要解决的问题,故选D。答案:D3.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A.发现新物质B.合成新材料C.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D.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解析: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通过不断地发现新物质、合成新材料,进一步丰富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物质世界,而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的研究,可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使化学反应能最

3、大限度地为人类利用。近代化学中发现的质量守恒定律实质上已经解决了化学反应中的原子是否守恒的问题。答案:D4.下列词语描述的变化与对该变化的判断,不相符的是()A.沙里淘金物理变化B.滴水穿石物理变化C.百炼成钢化学变化D.火树银花化学变化解析:沙里淘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滴水穿石的过程中,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氢钙,属于化学变化;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燃放烟花爆竹的过程中一般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答案:B5.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A.减少食物加工过程B.注意节约用电C.尽量购买本地的、当季的食物D.大量使用

4、农作物秸秆作燃料解析:减少食物的加工过程和注意节约用电,可减少能耗,减少释放CO2的量,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尽量购买本地的、当季的食物,可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减少CO2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秸秆燃烧会释放出CO2,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答案:D6.下列不能说明化学具有创造性的是()A.创造新分子B.合成新物质C.炼制使人长生不老的丹药D.设计新分子解析: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可能炼制出使人长生不老的丹药,所以C项错误。答案:C7.导学号05840004下列情况,对环境污染程度最小的是()A.火力发电厂的大量增加B.汽车拥有量的大幅度增长C.化肥、农药有选择性的适量使用D

5、.将废旧电池及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处理解析:A项中热电厂排放出CO、SO2、NO2等有毒、有害气体。B项中汽车尾气排放出CO、氮的氧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D项中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离子,会污染环境。答案:C8.宣传科学知识、介绍和推广高新科技、揭露伪科学是科学工作者和学生的义务。下列说法中属于伪科学的是()A.饮用工业酒精会使人双目失明B.舞台上的“云雾”是用干冰制造出来的C.新粉刷过石灰浆的墙壁“出汗”是因为Ca(OH)2与CO2反应生成H2OD.环保汽车不消耗任何能源解析:A项,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能使人失明;B项,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而形成“云雾”;C项,新粉刷过石灰浆的墙壁

6、“出汗”是因为Ca(OH)2与CO2反应生成CaCO3和H2O;D项,环保汽车也要消耗能源。答案:D9.化学界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高效化肥的合成;新型医药的开发;在低能耗情况下分解水得到氢气作为能源;寻找废旧塑料、橡胶等化工废弃物再利用的途径;研制人造关节、人造血管;在无毒、无害条件下进行化工生产;研制开发超导材料;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解决下述问题的课题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1)健康问题:;(2)环境问题:;(3)能源问题:;(4)粮食问题:。答案:(1)(2)(3)(4)10.解答下列与化学有关的问题。(1)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驱散了

7、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填写有关物质的化学式)。进游泳池前,有些游泳馆要求我们在一个浅水池内对拖鞋和脚进行消毒,浅水池中的水略显紫红色。该池中起消毒作用的物质可能是(填写有关物质的化学式)。(2)化学科学已渗透到军事科学的各个领域。军事武器的灵魂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气象武器可用来对敌占区实施人工降雨,利用的化学物质是;照明弹是利用、铝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而制成的;烟幕弹主要利用磷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的原理制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析:(1)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升华时吸热,给周围环境降温;CO2可用来灭火,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8、的原料。(2)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中与武器关系最密切的是火药;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Mg、Al燃烧时可产生耀眼的白光;磷燃烧生成P2O5。答案:(1)CO2KMnO4(2)火药干冰(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镁4P+5O22P2O5B组1.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化技术田间焚烧秸秆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A.B.C.D.解析: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只会加剧碳排放;易降解的生物农药,有助于改善我国的食品不安全状况;田间焚烧秸秆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应用高效洁净

9、的能源转化技术、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均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答案:B2.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雪后为保证城市路面畅通而使用的盐类融雪剂对环境不会产生影响B.生活污水中富含氮、磷的废水可排放到河流、湖泊中,有利于淡水养殖C.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D.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解析:水体中氮、磷含量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B选项错;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C选项错;D选项正确。答案:D3.使用化学手段,可以消除某些污染。下列主要依靠化学手段消除污染的是()A.“地沟油”可通过水解制得肥皂B.用多孔吸附剂清除海面上泄漏的少量原油C.把

10、放射性核废料深埋于地下岩层D.用蒸馏方法从食盐水中获得纯净水解析:B项是利用吸附作用,为物理方法,不符合题意;深埋放射性核废料与化学反应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蒸馏法制取纯净水为物理方法,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4.导学号05840005有一种“石墨炸弹”,这种炸弹爆炸后释放出大量的纤维状石墨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破坏电器设备。这是利用了石墨的性质。还有一种“油气炸弹”,这种炸弹爆炸时首先释放出大量可燃气体,然后将可燃气体引爆。这时,躲在防护工事或山洞里的敌人即使不被炸死,也会因窒息而死。其原因是。解析:利用石墨的导电性,使电器设备短路。气体爆炸要消耗氧气,而人呼吸也需要氧气,故使人窒息而死。答

11、案:能导电油气炸弹释放出可燃性气体,扩散到防护工事或山洞里,在爆炸极限范围内点燃发生爆炸,并消耗氧气5.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都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决,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请你用相应的化学知识来解释。(1)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如图)。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设法把煤转化成清洁的燃料。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层可制得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煤气厂常

12、在家用水煤气中特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2)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潮解,他在家中也曾发现过饼干受潮会变软。这些现象说明了空气中含有。请你结合生活经验或化学知识另举两例说明空气中含有这种物质:,。解析:(1)“煤球”变为“蜂窝煤”,增加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快、更充分;由于水煤气中有一氧化碳,会使人中毒,且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人们很难发现它泄漏,所以在煤气中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就能使人们及时发现,而不至于出现煤气中毒事故。(2)空气中含有水时,一些易吸水的物质才会发生潮解,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自己列举出一些即

13、可。答案:(1)使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为充分因CO有毒,掺入难闻气体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是否泄漏(2)水蒸气食盐在阴雨天会变潮湿一些零食拆开包装后脆性消失(只要与日常生活相符即可)6.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化合物合成了第一种有机化合物,由此突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界限,开创了有机合成的新时代。(1)人类利用无机物合成的第一种有机化合物是。A.蛋白质B.甲烷C.尿素D.醋酸(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些有机化合物可以从有机体中提炼出来B.甲烷为有机化合物C.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完全不同D.当前人们可以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解析:(1)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在实验室里用无机化合物氰酸铵(NH4CNO)合成出有机化合物尿素CO(NH2)2,证明了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C正确。(2)A.最早的有机物是从有机体中提炼出来的,所以一些有机化合物可以从有机体中提炼出来,故A正确;C.无机物和有机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性质区别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二者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故C错误;D.人们通过有机合成可以获得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还可以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故D正确。答案:(1)C(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