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1单元 考点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到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917549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0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1单元 考点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到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1单元 考点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到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1单元 考点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到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1单元 考点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到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1单元 考点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到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1单元 考点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到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1轮复习 第1单元 考点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到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百家争鸣”,1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趋于崩溃。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崛起。 (4)文化上私学兴起。 2概念: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许多学术旨趣不同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彼此学习、吸收,互相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3诸子百家的派别:,4.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疑点1】孔子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指点迷

2、津: “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教育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条件: (1)汉初的“无为而治”政策引发了社会危机;汉武帝采取积极有为政策。 (2)董仲舒改造儒学适应当时统治者需要(最主要)。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儒学体系。其主张包括: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宣扬“君权神授”,

3、“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提倡“三纲五常”。,【疑点2】中国古代统治者采取哪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上下摇摆不定,秦朝尚法抑儒,汉初“无为而治”,汉武帝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但众多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不是单纯的儒学,而是“外儒内法,剂之以道”,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指点迷津:比较赞同。可以根据儒、法、道三家思想特点,指出在社会不同时期适宜使用不同的治国思想。动荡时用法家,动荡后用道家,稳定时用儒家。,2汉武帝尊儒: (1)起用儒生。 (2)把五经规定为国家教科书,儒学垄断教育。 (3)中央兴办太学提高儒学地位。 (4)地方郡县学,使儒学在民间开始独尊。 3结

4、果: 使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疑点3】如何正确理解“天人感应”的思想。,指点迷津: 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 董仲舒认为如果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 这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1“百家争鸣”的含义及其影响。,(1)“百家争鸣”,所谓的“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

5、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2)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例1】(2010上海单科)春秋战

6、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解析:注意材料中的信息“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法家思想正是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B,变式训练:(2010山东文综)“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解析:此句话的大体意思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属于墨子的“兼爱”思想。这道题注

7、意不要联系到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错选A项。注意儒家所宣扬的“仁爱”思想是有等级差别的爱,不可能做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答案:B,2孔子、孟子和荀子的基本思想。,【例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解析: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政治上主张施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由此可见,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人与人的关系。,答案:B,变式训练:在对人性本质的基本观点上,孟子和荀子( ) A观点相同,说法各异 B观点不同,目的相同 C观点不同,

8、目标不同 D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解析: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主张“性恶”,但又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可以使小人成为君子。所以二者的目的是相通的。,答案:B,3对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解。,(1)从产生背景看:汉武帝时期,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土地兼并激烈,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2)从主要内容上看: 提出“春秋大一统”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宣扬“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适应了加强君主的需要; 提出“三纲”“五常”,维护了社会秩序。,(3)从特点及实质看: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它的生命力。实质是思想文化专

9、制统治。 (4)从影响看: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皇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例3】(2010北京文综)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 。,答案:D,变式训练:(2010天津文综)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

10、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阅读文字材料,表明公孙弘精通儒家学说而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官至“天子三公”,天下的儒生都以他为榜样,效仿他。从本质上说明了儒学地位的显著提高。,答案:D,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孔子提出“仁”学说,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学说的继承同时扩展成为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施政纲领。孔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而孟子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皇帝成为天子是在西汉之后才有,因为董仲舒改造儒术后,增加了“天人合一”等封建迷信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