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4-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917534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4-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4-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4-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4-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4-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4-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4-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应学生用书P144) 知识点一“百家争鸣” 1背景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阶级关系: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 (3)教育学术: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主旨:传播文化、发展学术。,3代表 (1)道家:老子和庄子。 (2)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墨子。 (4)法家:韩非子。 4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5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问题探究1:为什么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2、的基础? 提示:(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的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知识点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 1孔子 (1)历史地位: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2)主张 思想:思想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 政治: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教育: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问题探究2: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提示:(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2)“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4)“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教育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2孟子和荀子 (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2)主张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实行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

4、为,使人向善。 (3)影响: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思维升华: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孔孟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的本质是不同的。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绝无现代民主思想意识,同时也要注意荀子思想的特点是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是改造了的儒家思想。,知识点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 历史地位:春秋晚期、道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文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顺应自然,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

5、,不断转化的。 (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相对的。认为放弃大小、贵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知识点四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1)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奠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 (3)思想: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内容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针

6、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 3特点 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4主流地位的确立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维升华: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新儒学的重要思想,认为天和人同类相

7、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认为如果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警告。这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仁政”思想。,问题探究3: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有哪些? 提示:(1)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如“仁”“诚信”等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5)“民本”和“义利观”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6)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

8、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对应学生用书P145) 要点1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典例1 (2011年广东文综)“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解析材料认为施行仁政应该从“正经界”开始,确定土地的界限实际上是确定土地的归属,孟子认为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材料没有关于赋税、均贫富和君民关系的信息,A、B、D三项错误。 答案C,此类题要把握题干材料,与题干材料无关的选项,虽然正确

9、也不能入选。,(2011年河南郑州一模)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解析:三位思想家都是早期儒家学派著名代表,材料中孔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有仁、德治、教育主张;孟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是民贵君轻、仁政;荀子主张君民的舟水关系。三位思想家共同的思想应该是C项“民本思想”。 答案:C,要点2董仲舒的新儒学,典例2 (2011年课标全国)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

10、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虽然确立了诸侯国同周王的臣属关系,但中央对地方诸侯国控制是有限的,也未做到君主大权独揽,故排除A、B两项。但是周王天下共主地位的确立却为秦汉的统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C,历史事件是有内在联系的,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勤联系,多比较,探寻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2011年福州模拟)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

11、 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B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 C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 D汉武帝是儒学教育的开创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汉武帝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而儒家学说倡导道德教化,主张通过教育来提升人格素养和道德自律意识,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主旋律,A说法过于绝对,C、D不符合史实。 答案:B,要点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能够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1)秦朝实行法家的治国思想,结果导致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不利于统治。 (2)汉武帝时面临着一系列社会问题,需要一种思想理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 (3)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形成具

12、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新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思想,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新儒学又提出“三纲五常”等主张,是一种较为高明的统治政策,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4)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起用儒学家参与国政,设太学,以“五经”为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学开始处于独尊地位。,典例3 (2011年江西师大附中模拟)“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以下最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13、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C“格物致知” D“心外无物” 解析董仲舒宣扬“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统治、维护政治大一统的需要,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答案B,此类题要先明确材料所述观点,再比较各项,找出与之一致的选项。,(2011年广东深圳一模)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解析:汉武帝时期儒学开始取得正统地位,熟读儒家经典的

14、儒士占据了政府的要职,士人政府形成。 答案:C,(对应学生用书P146) 易错点1不能正确区分诸子百家思想 【易错点导析】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也要清楚: (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

15、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典例1 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 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A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C墨家道家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儒家道家 【错因分析】本题学生易错选B,错因是对儒家、墨家在关注社会和关注文化方面的思想主张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正确答案】体现了“兼爱”思想,属墨家;体现了“无为”思想,属道家;体现了以法律为准绳

16、的思想,属于法家;中的“仁爱”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可知正确答案为C。,(2011年皖南八校联考)“爱是世界最美丽的语言。”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注重() A调节人际关系B倡导重义轻利 C讲求实际功利 D区分等级名分 【解析】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是有差别的“爱”,而墨子的“兼爱”是无差别的“爱”,没有等级名分之分。 【答案】D,易错点2对孔子的思想把握不准确 【易错点导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仁”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调解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借鉴作用;“礼”的思想具有承认等级秩序和阶级剥削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这一部分思想作为他们进行阶级压迫的工具。,典例2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这是因为他()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爱人 D主张施行“仁政” 【错因分析】很多同学根据题干中的“仁者,爱人”而错选C或D。他们忽视了历代统治者所重视的并非孔子爱人的思想,更不是“仁政”思想,而是维护“君臣、上下、尊卑”的统治秩序思想。 【正确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