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历史上册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917529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4.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级历史上册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七级历史上册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七级历史上册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七级历史上册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七级历史上册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级历史上册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级历史上册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 新人教版(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汉早期我国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的蔡仑改进了造纸术;成书于西汉的九章算术书中的许多成就,在世界上都是先进的;医圣华佗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张仲景发明了五禽戏和麻沸散;西汉张衡发明的地震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找一找,太上老君,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一、佛教的传入,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佛教,起源: 传入时间: 教义: 地位: 影响:,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时,有的地方兴建佛寺。,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传播,对

2、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你都去过哪些佛教的风景名胜地?,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峨眉山万年寺普贤金铜像,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和观音造像,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九华山地藏菩萨,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文殊菩萨,峨眉山乐山大佛,栖霞山,栖霞古寺舍利塔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南唐时重建。 塔为八面七级,高1873米。,千佛岩,舍利是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盘,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

3、,神奇的舍利,舍利子印度话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佛顶骨舍利,唐代开元二年(713),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圆寂于新州国恩寺。弟子们迎惠能遗体至广东曹溪南华寺供奉至今。,留下金刚不坏的肉身,既未注射防腐剂;又非真空密闭;广东气候炎热,环境潮湿;至今已历1200余年,不腐变,不枯槁;依然神

4、态安详,栩栩如生。科学还无法解释,佛法真不可思议。,敦煌莫高窟,敦煌壁画,艺术宝库,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一部电视剧描写了秦汉时期刘邦的夫人,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吕后为了躲避战乱,逃到尼姑庵的故事。想一想到底谁错了?,“那时没有尼姑庵, 肯定是你看错了”,“我没看错,是吕后 进错了门”,道教圣地青城山,二、道教的兴起,道教: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道教创始人张陵,相传张道陵在此讲道,泉州太上老君像,神仙方术炼制丹药,道教教主太上老君,老子,太上老君,遍布各地的城隍庙(城隍:古代神话中守城池的神),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的土地庙,门神,财神爷,桃符,武当山的金殿,青岛

5、崂山,道教,创始人:张陵“张天师”,教主:老子“太上老君”,教义: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佛教与道教的比较,佛教和道教为什么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扶植?,而道教呢?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所以也受到受到推崇。,按佛教的说法: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那么,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这种说法迎合了统治者害怕人民反抗的心理,因此受到了大力扶植。,宗教广泛传播的原因: 1、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2、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宗教广泛传播的影响: 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联系现实如何正确认识正统 宗教和邪教的区别?,历史与现

6、实:,王充和论衡,天是没有意志的 日食、月食、打雷、下雨都是自然现象 世界上没有鬼神存在,王充在论衡里指出:,动脑筋:,论衡:“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他是谁呢?,如果你还没猜出的话,那你至少知道他说的这句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姓司马,名迁, 字子长。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西汉人,生活在汉武帝时期。 他生于史官世家,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奠定了司马迁以后著书立说的厚实基础,三、司马迁和史记,史记,作者:司马迁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

7、期的史事。 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三、司马迁和史记,1、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1)汉武帝时国家的安定繁荣为司马迁写作提供了社会条件。 2)就司马迁个人来讲:博览群书,完成父愿, 寻访史迹,搜集资料,坚忍不拔,奋笔疾书。,想一想:,答:,2、史记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如:肯定陈胜、吴广起义,指斥暴君、酷吏,大胆评论汉武帝的功过等。,( 在君主专制的年代里,“伴君如伴虎”。司马迁却敢于指出汉武帝的过失,体现了忠于史事的崇高品德。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选择的是“重于泰山”。因此,他做到了求真务实、不畏权势、视死如归,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

8、典范。),想一想:,答:,史记的重要地位,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朽的 史学名著,优秀的 文学著作,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材料一: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 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相争,其势不俱 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 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交,为刎颈之交。,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 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太神奇了,这在世界上是独一

9、无二的。,各国名人的评价:,请问:这些评论与什么事件有关?,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它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金字塔与人面狮身像,世界七大奇迹,宙斯神像,罗得斯岛巨像,巴比伦空中花园,毛索洛斯墓庙,亚历山大灯塔,阿提密斯女神庙,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位于中国西安市,它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个奇迹,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公认它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四、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兵马俑的艺术群像,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检阅的将军,跪射的士兵,立射的士兵,将军和军事俑,将军俑,军士俑,下级军

10、士俑和御马俑,下级军士俑,御马俑,驾驭战车的军官,兵马俑用泥土烧制成,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当,武士俑个个表情丰富,神态逼真,生动传神,陶马昂首竖耳,双目圆睁,大有嘶鸣腾越之势,秦兵马俑的艺术群像,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答: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天下大乱,秦朝已无力继续建造未完成的地下军阵。,秦兵马俑已发掘四个佣坑,代表了古代军队编列的左军、右军、中军和指挥部。其中一个中军佣坑未建成,里面什么也没有。结合秦末形势,想想看,这是为什么?,动脑筋:,动脑筋:,秦兵马俑为什么都面向东方?,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地下军阵,象征着秦始皇统治下秦朝的赫赫军威和

11、强大国力。秦所灭的六国都在秦国的东方,兵马俑面向东方,象征着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朝的统治永存,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反叛。,思想文化,宗教,史学:,艺术: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杰出代表 是 。,佛教:起源于 , 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道教:我国 的宗教, 时在民间兴起。,史记是 编写的我国第一部 通史。,古印度,西汉末年,土生土长,东汉,司马迁,纪传体,秦始皇陵兵马俑,1、东汉明帝时,派人到西域求佛法的主要原因是 A、宏扬佛教文化 B、用佛教来减轻自己的罪过 C、借助佛法维护其统治 D、兴趣所致 2、下列哪一种宗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12、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3、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班超,C,B,D,4、佛教和道教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统治阶级的提倡和 利用,其共同的原因是:,A 其宣传的内容都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B 都认为忍受苦难就能进入不升不灭的最高境界,C 都主张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D 都宣扬放弃欲望,就可以摆脱生死轮回,5、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因为它:,A 内容丰富,B 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C 歌颂了农民领袖,D 开创了编写史书的新体例,D,A,课堂 练习,1、这句话是谁说的?,“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 轻于鸿毛”,2、他是什么时期的人?写了一本什么书?这本书被鲁迅称誉为什么?,3、这本书的体裁、内容和文字特色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