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917498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7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解读,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趋势:由拘谨、 、呆板、 向 、适体、方便、 转变。 2.表现 (1)近代 男子: 、西装、 。 女性:改革后的 。,保守,等级森严,美观,平民化,长袍马褂,中山装,旗袍,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以 和 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 民众服饰趋于 ,军装和“ ”盛行。 (3)改革开放后 对服饰的要求由 向 过渡。 中国服饰从 走向 。,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 、粤菜、 、淮扬菜四大菜系在近代形成。 2.西餐 (1)传入: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 (2)特点: 、食品种

2、类、就餐环境、 都与中餐有明显差异。 (3)影响 西餐中常用的 大量进入百姓饭桌。 出现一批专门生产 的食品厂。 、 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三、居室建筑的演进 1.传统居室: 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近代以来 (1)鸦片战争后 等外国人居住区大量出现 。 居室建筑出现 的趋向, 成为典型特征。 (2)20世纪30年代前后 等地出现 的以“ ”、“花园”、“ ”、“公寓”等命名的新式住宅。 西式的 受到 的欢迎。,四合院,租界,西式住房,西化,中西合璧,京、津,完全欧式,新村,别墅,家具陈设,城市居民,知识研读,知识梳理,四、习俗风尚的变革 1.影响因素: 、新文

3、化运动、 的成立及 等。 2.主要表现 (1)婚俗 清末民初,受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反对 ,主张 ,仿效西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辛亥革命,新中国,改革开放,包办婚姻,婚姻自主,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丧礼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 ,并出现带有浓厚的 新式丧礼。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由 向 改变。 (3)其他 在 中得以实施。 鞠躬取代了跪拜作揖。 成为 的常见礼节。 女子获得 权利,走出 ,步入 。,简化,西方色彩,土葬,火葬,公历,官方活动,点头,握手,社交场合,受教育,家庭,社会,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五、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交通工具的更新 (1)

4、特点 更迭 加快。 在 较显著,在 则迟缓得多。 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并行应用。,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表现 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19世纪中后期 (脚踏车)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了自己的 。 由 牵引的 与 的出现,是中国交通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 1865年4月,中国造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 ,中国近代 得以发端。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运动蓬勃发展, 建设快速发展。 20世纪20年代初, 起步,30年代中期覆盖 中国。 1949年以后,中国 快速发展。,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邮电通信的发展 (1)邮政 19世纪中叶,依靠 和 通信。 1896年 正式办理邮政

5、。 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 , 进一步扩展。 (2)电信 1877年,丁日昌在 架设电报线,成为国人自办 的开端。 1906年创设 ,到1932年底,还开设了 业务。,知识研读,知识梳理,(3)电话 1882年,传入 。 民国成立后,电话 与电话 、电话营业所增加。 1949年11月, 成立,开创 合一的新时代。 20世纪80年代之后, 和通信网络发展迅速。 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 居世界第一位。,知识研读,知识梳理,六、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大众报业的发展 (1)发展原因:社会需要适合 阅读需求的 报纸。 (2)西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 兴起一股办报的热潮。 (3)

6、国人办报 1873年,汉口出版 ,开国人办报先例。 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创办中外纪闻、 、 等。 民国成立后, 更加活跃,实现了 。,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 1923年1月23日, 创办的 “ ”在上海开播。 1926年6月1日,国人自办第一座广播电台 正式开播。 1928年8月,近代中国第一座 广播电台 开播。 与 纷纷出现,节目内容向多方面扩展。,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电影 1896年8月, 徐园“又一村”放映“ ”,这是中国首次放映电影。 民国时期, 获得快速发展。 、张石川、 、黎民伟、 、 等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导演。 民国时期著名的男演员有 、 ,女演

7、员有 、 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优秀作品有 、火烧红莲寺、 、渔光曲等。 抗战结束后拍摄的名作有 、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城之春、 、三毛流浪记等。,知识研读,知识梳理,(3)电视 1958年5月试播的 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1978年,继 之后,各省(自治区)、 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目前,已建成从 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 。,知识研读,知识梳理,3.互联网与民众生活 (1)互联网的兴建 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 专线正式开通。 2003年上半年 居世界第二位。 (2)互联网的影响 的网络化为民众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 构筑了新型的 。 改变着人们的 、学习、生活与 。 催生着当代中国

8、的新观念和 。,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考点一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原因 (1)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国家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文明的窗口,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 (2)政府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开办商埠,发展近代工商业;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革传统社会风气的政令,如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知识研读,考点整合,(3)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 (4)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

9、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如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这一主张得到进一步实施。,知识研读,考点整合,2.特点 (1)经历了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随着中国民主化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3)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4)既有相当的西方文化内容,又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知识研读,考点整合,3.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3)思想文化上,

10、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顺应时代变革。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案例一】(2010山东文综)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 B C D,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清末民初社会生活习俗的了解状况。从材料中“大足板子毕业生”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我国的近代教育有所发展,

11、并非“文化教育日渐衰落”,排除,其他选项均符合题干材料。故本题选D。 【答案】D,知识研读,考点整合,【即时巩固一】(2011届山东济南阶段考试)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答案】B,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考点二 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1.特点 (1)从时间上看,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2)从发展水平上看,受到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

12、的排挤,加上政治腐败,近代交通发展缓慢。 (3)从地域上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 (4)从作用上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知识研读,考点整合,2.原因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 (3)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 (4)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知识研读,考点整合,3.影响 (1)积极方面: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有利于近代科技知识

13、和先进思想理论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兴起与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2)消极方面:有利于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掠夺。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阻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知识研读,考点整合,【特别提醒】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产物和表现,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带有鲜明的半殖民地色彩,列强控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控制沿线地方,把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便于在军事上镇压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案例二】(2008宁夏文综)据记载

14、,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和迁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题中关键信息是“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而引起慈禧太后不满,反映的是封建等级制度思想,但没有迷信的内容在里面,因此B项符合题意,而排除D项。由于在北京西苑修建了铁路,就证明已经引进了西方科技,故A项不符合史实。天朝大国的观念是固步自封、盲目排外,能够引进蒸汽机车就不

15、属于这种情况,故C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B,知识研读,考点整合,【即时巩固二】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当时修建铁路受到顽固人士的反对 B.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C.此人认为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 D.此人认为修筑铁路破坏风水,是不适宜的,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由材料可知铁路的修建是不顺利的,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但材料并未涉及风水问题。 【答案】D,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考点三 认识四大媒介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含义 四大媒介是指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四种信息传播媒介。 2.影响 (1)从媒介的本质功能看,可以使民众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2)从其娱乐功能看,可以给民众带来美妙的精神享受。 (3)从其联系功能看,可以加强民众间的交流与沟通。 (4)可以扩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