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课件 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917318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课件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步课件 中图版必修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冷暖干湿,22亿年到1万年,10万,1015,温暖期,冰期,1万,温暖时期,寒冷时期,气象观测记录,波动上升,思维点击 1什么是冰期和间冰期?冰期和间冰期有何不同? 答案冰期是指地质历史上气候寒冷、冰川广泛 发育的时期;间冰期是指两个冰期之间气候比较 温暖的时期。每当冰期出现,冰川从高纬度向低 纬度、从高山向平原推进,气候明显变冷;间冰 期冰川后退,气候变暖。,知识点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直接影响着 的兴衰。 (2)引起 的迁移。 2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近代全球气候变化整体趋势: 。 (2)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古代文明和

2、经济,动植物分布带,变暖,a对农业、工业的影响,北移,热量条件,延长,增加,下降,降低,下降,减少,节水,节能,耐高温,耐干旱,增加,温室气,体,相对增加,发病率,传播范围,海平面,沿海地区,地下水位,盐渍化,航运,原生态系统,海岸生态系统,土地荒漠化,化石能源,温室气体,共同合作,大气环境,思维点击 2全球变暖百害而无一利,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理由是什么?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全球变暖危害巨大, 但并不是一无是处。在温室气体中,CO2是主体成 分,会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植物的生产率也有一 定程度的提高,对大豆、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的影 响尤为明显。,图表导思 读图423古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

3、活动的影响,据此分析: (1)古代气候变化有何规律? (2)图中所给文字说明旨在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1)由图可看出,古代气候变化的规律。图中蓝虚线是挪威气候学家编绘的1万年来挪威的雪线升降图,红实线是竺可桢根据我国古代文字记载和考古发现绘制的中国近5 000年的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当图中虚线上升时,表示雪线升高,说明欧洲气候变暖;虚线下降,表示雪线降低,欧洲气候变冷。这两条曲线的高,低变化在时间上和程度上虽然存在着差异,但彼此的变化趋势却非常近似。这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波浪式发展,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2)图中所给文字说明,是证明古气候变化对我国人类活动影响的材料

4、,旨在说明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古代文明和经济活动。,分层训练 对点练习 考查点1 全球气候变化 1.下列事实能证明地球气候变化的是 ( ) 南极洲发现煤层非洲赤道附近有古冰川分布 的痕迹银杏、水杉被称为“活化石”北美五 大湖湖盆是冰蚀作用形成的 A. B.C.D. 解析 南极洲有煤层说明该地曾经温暖湿润;非洲 赤道附近有古冰川说明该地曾经寒冷;银杏、水杉 曾经广泛分布是由于第四纪冰期的影响,说明第四 纪曾经出现过气温较低的大冰期;北美五大湖由冰 川侵蚀形成,说明北美在冰期时冰川面积较大。,C,考查点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9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表面和近地表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这种现象

5、出现在全球或半球范围内,而不是某一区域,所以称为全球变暖。据此回答24题。 2.下列关于雪线变化与气候变化的连线,正确的是( ) A.雪线升高气候变冷 B.雪线升高气候变湿 C.雪线升高气候变暖 D.雪线降低气候变干 解析 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叫做雪线。 雪线的高低变化,主要是在气温和降水的作用下形成的。 雪线升高,表示气候变暖,冰雪的消融量增加,多年积雪 的体积减少,多年积雪区的面积减少;或者是降水量减 少,多年积雪融化后得不到足够的补给,出现多年积雪的 体积减少,多年积雪区的面积减少。雪线降低,情况相反。 相对比而言,气温对雪线变化的影响大于降水的影响。,C,3.全球变暖对于工

6、业的影响表现为 ( ) 增加高纬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地 区制冷的能源消耗导致各地电力需求减少节水 节能技术将获得广阔市场 A.B.C.D. 解析 全球变暖对工业的影响在不同纬度的地区和不同的工业生产部门有不同的表现。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降低;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增加;全球变暖会导致各地电力需求增加;而节水节能等技术获得广阔的市场。,B,4.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表现为 ( ) A.南半球农作物的分布向北移 B.俄罗斯的亚寒带针叶林生长得更加旺盛 C.农业生产活动受到病虫害危害的范围会明显减小 D.全球各地小麦的生产都会出现明显的增收现象 解析 世界农业受气温的影响很大。全球变暖

7、会使 北半球温度带向北移,南半球温度带向南移。同时 会使高纬度地区变得温暖,降水增加,利于森林的 生长。气候变暖有助于病虫害的迅速爆发,使农业 病虫害的范围扩大。气候变暖,会使热带半干旱地 区的小麦产量下降,如印度北部。,B,5.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 )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大面积植树造林 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 B. C. D. 解析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与大量燃烧煤、石油 等化石燃料和毁林有关。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 烧效率,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温室 气体,减缓变暖趋势。,D,课时作业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

8、意图”,完成12题。 1.该地近几十年气候的变化是 ( ) A.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B.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解析 气候温暖,树木生长较快,年轮较厚。由图 可知,内部和外侧年轮较厚,中间薄,可知A项正 确。,A,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 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D.海平面下降 解析 M时期处于寒冷期冰川增多,雪线下降,海 平面下降。,D,3如果西北通道进入大规模商业运营阶段,下列国家经济 受冲击最大的是 () A丹麦 B日本 C巴拿马 D加拿大 4根据北冰洋海冰的变化趋势预测,阿拉斯加未来 可能出

9、 现的变化是 () A面临荒漠化的危险 B落叶灌木林的面积增加 C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 D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下降 解析西北通道实现通航后,将大大缩短北美洲东航行 距离,并必将减少对巴拿马运河的依赖程度;全球变暖 将使阿拉斯加气温升高,落叶灌木林的面积将增加。 答案3.C4.B,(2009浙江文综)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56题。 5对全球变暖的环境效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

10、带地区降水增多,解析全球变暖会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 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在不同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研 究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可能导致干旱、洪涝、 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许多地区的降水会增加,有的 地区降水会减少,但对洋流影响不大,许多动物的栖息 地会发生改变,但变化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全球变暖, 对非洲等热带发展中国家影响最大,中国自然带因为温 度的上升也会相应北移。 答案B,6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 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解

11、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公 众参与的含义,全球温度升高,既有自然原因,也 有人为原因,而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向大气排放的大 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其最主要的原因,因此, 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可以减 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有 利于控制全球变暖。,A,(3)图示的地质时期曾出现过次大冰期气候, 次大间冰期气候。 (4)从图中可以看出温暖期较,寒冷期,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但新生代以期为主。 解析读懂图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从图中看出,地 球上气候变化的总特点是呈波浪式发展,冷暖干湿交 替。地质时期曾出现过三次大冰期,冰期之间为较温 暖的间冰期。三次大冰期

12、是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 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答案(1)呈波浪式发展,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 周期长短不一(2)温暖寒冷(3)33(4)长 偏短交替湿润,(2)据图分析“温室效应”对下列地区农业生产将会产生的影响有: 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 温带耕作业发达地区。 亚寒带某些地区。 (3)目前,我国西部严重缺粮的原因是,“温室效应”是否会进一步加剧那里的缺粮问题。理由是_。,解析本题考查“温室效应”的相关知识,解答时需 结合图例,充分利用图中信息。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干 旱,农业生产落后,只有在有灌溉水源的地方发展了 灌溉农业,粮食不足。“温室效应”会导致气候变 暖,蒸发加剧,使得西部地区的水资

13、源更加缺乏,农 业减产。 答案(1)CO2水汽(甲烷)全球气候一直处于冷 暖交替变化之中,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 的趋势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多,CO2强烈吸收红外线辐射,使大气增温 (2)气候更加干旱退化成草场将会适宜某些温带作物的生长(3)气候干旱会加剧温室效应会使该地区更加干旱,影响农业生产,(2)实验步骤:取两只250 mL的圆底烧瓶。一只装满二氧化碳气体,另一只内是空气圆底烧瓶。用连有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塞住瓶口,把它们彼此靠近置于实验桌上,圆底烧瓶底部放一块面积大于两个圆底烧瓶瓶底面积的黑色的木板或者纸板。在锥形瓶上方用功率为100 W的反射灯泡均匀地照射,观察瓶内温度变化的情况。 (3)问题探究 观察两只圆底烧瓶的温度,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在这个实验中黑色木板或者纸板的主要作用 是。 联系该实验请你说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应对策 略。,答案装有二氧化碳的圆底烧瓶内温度高出装有空气 的邻瓶。吸收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引起温室效应,使气体变暖主要是由于人口剧增和工业化发展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及森林受破坏使二氧化碳被消耗的速度降低。应对策略有:制定适当的能源发展战略,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森林破坏,植树造林;用固碳技术;开发新能源;政府行为及公众参与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