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编号2018最新党章全文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4917113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29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编号2018最新党章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17编号2018最新党章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17编号2018最新党章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17编号2018最新党章全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17编号2018最新党章全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编号2018最新党章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编号2018最新党章全文(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最新党章全文 总 纲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 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它的基本原理是 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 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社会

2、主义 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 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 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 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 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 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 晶。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

3、国成立以 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 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 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 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 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 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 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

4、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 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 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 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 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 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

5、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 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 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 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 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 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

6、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 发展,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 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指导下,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

7、, 统揽伟大斗争、 伟大工程、 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 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党同志要 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这个理论 体系、这个制度、这个文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 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贯彻党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 基本方略,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 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8、标、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在原本经济文化 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需要上百年的时 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 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 经不是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 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9、 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 起来,逐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 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 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 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 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尊重劳动、尊 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10、发 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 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新世纪新时代,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 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 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

11、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 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 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 作用,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 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 续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

12、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 产阶级自由化。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 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从根本上改革 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 相适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 本国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改革开放应当大胆 探索,勇于开拓,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 体性、协同性,在实践中开创新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 展公有制经济

13、,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 调控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 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 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 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扩 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巩固人民民主

14、专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 人民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管理 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 广开言路,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 和程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法律实施工作,实现国 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 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

1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 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培 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 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各种 社会丑恶现象,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人民。对党员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大力发展教育、科学、 文化事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 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

16、软实力。牢牢掌握意识形 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 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 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 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 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 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依法坚决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 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犯 罪活动和犯罪分子,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 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 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 恢复为主的方针, 坚持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