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

上传人:Si****n 文档编号:144914096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9.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神经系统,中枢 N S,大脑、间脑脑干、小脑,脊髓,周围 N S,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肌肉,神经系统功能 脑的高级功能 运动功能 感觉功能 自主神经功能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脑的解剖生理,脑的解剖 延髓 脑桥 脑 中脑 干 小脑 间脑 端脑 人脑的平均重量 为1400g左右, 但个体之间存在 着一定的差异。,脑干外形,脑干内部结构,灰质 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 白质 上行传导束 内侧丘系和交叉、脊丘系、三叉丘系和交叉 下行传导束 锥体束 网状结构,脑神经核在脑干背面的投影,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发自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上部 在延髓下部(锥体交叉

2、)不完全交叉:交叉后的纤维为皮质脊髓侧束,未交叉的纤维为皮质脊髓前束。,锥体束,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由散在的神经元胞体和纤维交织而成,在进化上属古老的结构。 网状结构与脑的其他部位和脊髓有广泛的联系。 功能 网状脊髓束:易化伸肌张力。 网状上行激动系统(ARAS):来自各部的感觉信息投至网状结构,由此向上,经间脑中继,投至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影响意识水平和注意力,使人处于觉醒状态。 调节内脏活动。如呼吸、血压、泌涎、呕吐等的调节。 中缝核:与镇痛和睡眠有关。,脑干的功能,对内脏活动的影响 在脑干的网状结构,特别是延髓的网状结构内,存在一些内脏基本调节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这些中枢反

3、射性地调节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如果延髓受伤,破坏了这些生命中枢的生理活动,将引起心跳、血压、呼吸等的严重障碍,常可导致死亡。 对脊髓活动的影响 脑干网状结构通过网状脊髓束对脊髓的反射活动施加促进性或抑制性的影响。 对大脑皮质的影响 脑干网状结构对大脑皮质也有兴奋和抑制两方面的影响。,小脑的位置、外形,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皮质 小脑核 齿状核:接受新小脑皮质纤维,发出纤维止于红核和丘脑。 栓状核:接受新、旧小脑皮质纤维,发出纤维止于红核和网状结构。 球状核:与栓状核略同。 顶核: 接受古小脑皮质纤维,发出f止于前庭神经核和网状结构 小脑脚,小脑的分叶 绒球小结叶 小脑前叶 小脑后叶,小脑的分部

4、古小脑(前庭小脑) 旧小脑(脊髓小脑) 新小脑(脑桥小脑),小脑的功能及病变,小脑的功能 维持身体的平衡、调节肌张力和协调随意运动。 小脑病变 古小脑综合征 见于古小脑病变,如室顶部的成神经管细胞瘤。表现为平衡丧失:站立不稳,行走时两脚叉开,左右摇晃,反射和肌张力正常。 新小脑综合征 表现为随意运动的协调性和精细性丧失:精细运动时发生震颤;指鼻试验阳性;轮替运动不能;肌张力下降。一侧小脑半球病变,运动障碍出现在同侧。 共济失调,间脑的位置和分部,分部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下丘脑,位置,大脑半球的表面结构,大脑半球的外部形态,1、三个面 背外侧面 内侧面 底面 2、四个极 额极、颞极 枕极、岛极

5、3、五个叶 额叶、顶叶 颞叶、枕叶 岛叶,大脑的外形和分叶,扣带回 中央旁小叶 中央后回 中央沟 中央前回,外侧沟,顶枕沟,海马旁回和沟,距状沟,大脑底面,大脑岛叶,大脑皮质,Brodmann分区 功能定位 躯体运动区 躯体感觉区 视区 听区 嗅觉区 语言区,大脑水平切面,大脑白质,联络纤维:是联络同侧大脑半球各部的纤维。 连合纤维:是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纤维。如胼胝体。 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各部的纤维。通过内囊走行。,脑神经 脑神经共有12对: 嗅神经 视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连接脑的部位 进出颅腔的

6、部位,端脑 筛孔,间脑 视神经管 中脑 眶上裂 中脑 眶上裂 脑桥 眶上裂 圆孔 卵圆孔 脑桥 眶上裂 脑桥 内耳门 脑桥 内耳门 延髓 颈静脉孔 延髓 颈静脉孔 延髓 颈静脉孔 延髓 舌下神经管,连接脑的部位 进出颅腔的部位,Functional components,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General somatic afferent fibers (GSA): transmit exteroceptive and proprioceptive impulses from head and face to somatic sensory nuclei 特殊躯体感觉纤维 Special som

7、atic afferent fibers (SSA): transmit sensory impulses from special sense organs of vision, equilibrium and hearing to the brain 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General visceral afferent fibers (GVA): transmit interoceptive impulses from the viscera to the visceral sensory nuclei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Special visceral afferent fibers (

8、SVA): transmit sensory impulses from special sense organs of smell and taste to the brain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General somatic efferent fibers (GSE): innervate skeletal muscles of eye and tongue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Special visceral efferent fibers (SVE): transmit motor impulses from the brain to skeletal muscles derived f

9、rom brachial (gill) arches of embryo. These include the muscles of mastication, facial expression and swallowing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General visceral efferent fibers (GVE): transmit motor impulses from the general visceral motor nuclei and relayed in parasympathetic ganglions. The postganglionic fibers supply

10、cardiac muscles,smooth muscles and glands,颅 神 经,感觉神经 、 运动神经 、 混合神经 、,嗅 神 经Olfactory nerves特殊内脏感觉纤维,(一) 解剖生理,(二)检查:松节油、杏仁、香烟、香皂、牙膏 (三)临床症状 1. 两侧嗅觉丧失:多为鼻腔局部病变。 2. 一侧嗅觉丧失:一侧嗅丝、嗅球、嗅束病变。 3. 一侧嗅中枢病变:可引起嗅觉减退,不引起嗅觉丧失,因为两侧嗅觉中枢有联系。 4. 嗅中枢刺激性病变:幻嗅发作,往 往出现难闻的或不愉快的气味。,视 神 经optic nerve,特殊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视觉冲动,外侧膝状体(内囊)视辐

11、射 视中枢,解剖生理 视杆、视锥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 视交叉(视网膜鼻侧纤维交叉,视网 膜颞侧纤维不交叉) 视束,二 视 神 经,(二)临床症状 视力 视野 眼底 1.视力障碍 视力表 指数 手动 光感,视野缺损 1 视神经: 单眼盲 2 视交叉: 双眼颞侧偏盲,(3) 视束: 两眼对侧同向偏盲,偏盲侧光反应消失,(4)视辐射: a.视辐射上部受损-两眼对侧同向下象限盲; b.视辐射下部受损-两眼对侧同向上象限盲; c.视辐射完全受损-两眼对侧同向偏盲,偏盲侧光反射存在,黄斑回避。,(5)视中枢: 象限盲,偏盲,黄斑回避 。 中枢盲 周围盲 光反应 有 无 视乳头萎缩 无 可有 双侧视中枢 皮质

12、性黑朦 (两眼视觉丧失,而瞳孔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存在,无视神经萎缩),2.眼底改变 (1) 视乳头水肿:视乳头色红,边缘模糊或消失,生理凹陷消失,静脉淤血,重时视网膜上可有出血、渗出,见于颅内压增高,(2) 视神经萎缩 a.原发性萎缩时视乳头苍白边界清楚 b.继发性萎缩时视乳头灰白但边界不明显,三 动眼 四 滑车 六 外展神经 oculomotor trochlear abducent nerves,解剖生理,动眼神经核 (中脑上丘平面) 动眼神经 大脑脚脚间窝、海绵窦、眶上裂入眶 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埃-魏核(Edinger-Westphal) 副交感纤维 动眼神经瞳孔

13、括约肌(缩瞳)、睫状肌(晶体变厚),中脑下丘滑车神经核- 滑车神经 在顶盖与前髓帆交界处交叉后穿出、绕向腹面、经海绵窦、眶上裂、入眶 上斜肌,(桥脑下部)展神经核展神经 桥延沟、海绵窦、眶上裂 外直肌,(二)检查:外观、眼球运动、瞳孔及光反射 (三)临床症状 1.眼外肌麻痹 (1) 核下性眼肌麻痹: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动眼神经麻痹: 上睑提肌、上直肌 内直肌、下直肌、下 斜肌麻痹。 上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 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2) 滑车神经; 上斜肌麻痹, 眼球向外下运动受限。,3) 外展神经:外直肌麻痹 眼球外展运动不能。,(2) 核性眼肌麻痹:双侧部分动眼神经核损害。核性眼肌

14、麻痹多伴有邻近组织的损害。,(3) 核间性眼肌麻痹: 内侧纵束损害时引起一侧眼球不能外展,而另一侧眼球不能内收,(4) 核上性眼肌麻痹:凝视麻痹 皮质侧视中枢破坏性病变时,两眼向病变侧凝视,刺激性病变时,两眼向病变对侧凝视 b.脑桥侧视中枢病变时,两眼向健侧凝视,2. 瞳孔及瞳孔反射,E-W核 副交感纤维 瞳孔括约肌 (使瞳孔缩小) 胸髓12侧角 交感纤维 瞳孔散大肌(瞳孔散大),瞳孔对光反射经路: 视网膜 视神经传入 视交叉 视束 E-W核 双侧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 直接光反射 间接光反射,(1) 瞳孔散大:3-4mm小于2mm 瞳孔缩小,直径大于5 mm,瞳孔散大。

15、a. 动眼神经麻痹,除瞳孔散大外,伴眼肌麻痹; b. 钩回疝早期,无眼外肌麻痹; c. 视神经完全损害失明时,光线刺激缺如引起。,(2) 瞳孔缩小: 一侧缩小 霍纳(Horner)综合征 (一侧)眼裂变小(睑板肌麻痹)、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及同侧面部出汗减少 双侧缩小:桥脑出血,阿罗瞳孔(Argyll-Robertson pupil) 瞳孔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调节和会聚反射存在,主要见于神经梅毒 艾迪瞳孔 (Adie pupil) - 强直性瞳孔 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调节和会聚反射均消失或十分迟钝, 可能是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损害。,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解剖生理 1. 感觉: 耳廓前 头面部皮肤以及眼、鼻、口腔粘膜(包括角膜及舌)的感觉 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下颌支) 三叉神经半月节 三叉神经脊束核、感觉主核 纤维交叉至对侧 三叉丘系 丘脑 内囊后支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感觉中枢,2. 运动: (桥脑)三叉神经运动核 三叉神经小部 下颌支 咀嚼肌(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咀嚼、张口,检查:面部感觉、嘴嚼肌的运动、角膜反射、下颌反射 临床表现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管理信息系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