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44909021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摘要目的:调查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情况,分析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194例行俯卧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术前、术中、术后相关因素指标及术中受压部位皮肤保护措施和方法。同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当天至术后6天受压部位皮肤异常情况。调查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为9.28%,术中压疮多发于手术当天至术后第1天,维持术中体位的身体受压点是压疮的高发部位。糖尿病史、吸烟史、压疮史、

2、术前血糖浓度、术前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持续时间等8项指标与术中压疮的发生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糖尿病史和麻醉持续时间是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血清总蛋白含量是术中压疮的保护因素。表明糖尿病患者、术前血清总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水平发生术中压疮的危险性增大,麻醉持续时间越长发生术中压疮的危险性越大。结论:本研究对提高术中护理质量,降低压疮发生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制定术中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压疮;护理;术中压疮论文类型:调研报告目录目 录1 绪论11.1 背景及意义11.2 研究目的及目标21.3 关键词及定义21.4 文献回顾21.4.

3、1 压疮的分期与临床特点21.4.2 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31.4.3 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52 研究方法72.1 研究设计72.2 研究对象72.3 研究工具/方法72.3.1 压疮分期标准72.3.2 相关指标72.4 研究步骤82.5 统计学分析方法83 研究结果93.1 一般资料93.2 术中压疮发生情况93.3 术中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93.3.1 术前相关因素对术中受压部位皮肤发生压疮的影响93.3.2 术中相关因素对术中压疮的影响113.3.3 术后相关因素对术中受压部位皮肤发生压疮的影响113.3.4 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124 讨论154.1 术中压疮的易发部位和发生时间15

4、4.2 术前应激状态与术中压疮的发生关系154.3 术前营养状况与术中压疮发生的关系154.4 糖尿病史、术前血糖浓度与压疮发生的关系164.5 吸烟史和压疮史与术中压疮发生的关系164.6 术中相关因素与术中压疮的关系164.7 术后相关因素与术中压疮发生的关系174.8 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175 推论及建议19致 谢21参考文献23 预览中看不见即可):1 绪论1.1 背景及意义压疮的防治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务人员的难题,国内外均将其发生率作为评价护理质量优劣的指标之一。我国目前的护理质量标准中压疮发生率指标为零,即不允许院内压疮的发生。一旦发生院内压疮,均归因于护理不当,而临床实际中又难

5、以完全避免压疮的发生,因此压疮的预防是护理人员工作中面临的热点、难点。对发生压疮危险因素的研究不足是压疮预防的主要障碍1。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是手术、截瘫和昏迷患者。文献报道:23%的院内压疮与手术有关,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由于手术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压力的持续时间,术中无法通过改变患者体位而缓解局部组织压力,因此手术对于即使没有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来讲也是一个危险因素2。有研究认为,手术时间超过2.5h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超过4h的患者中,术后压疮发生率为21.2%。外科手术与术后压疮发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因为大部分压疮并不是在压力解除后立即能观察到,一般需经过3-

6、5天3。有人认为应该把压疮看成是另一种器官衰竭的表现,是综合因素造成的皮肤病理改变。手术后压疮的发生不能完全用外在因素来解释,与个体对压力和剪切力的耐受性有关,某些与手术有关的因素增加了个体对压力和剪切力的易感性,因此增加了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4。老年人皮肤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皮下组织减少,皮肤组织对压力的耐受性差,因此年龄被认为是术后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是预测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患有影响血液供应疾病的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如肺部疾患、糖尿病、贫血、脊髓损伤、血管疾病。此外,与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中,术中加热毯的使用,

7、增加组织对氧的需要量,术中低血压使组织灌注减少;手术患者可能由于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使营养摄入减少,或在一些大手术术后禁食、进食减少长达一周,可增加组织对压力的易感性,从而增加术后压疮发生的危险性。目前国内大部分护理人员仍凭临床经验来判断术中压疮的危险性,缺乏准确的量化指标,而应用评估表预测压疮发生的危险性是预防压疮的有效环节之一。目前压疮的危险性评估大多是针对卧床病人,缺乏适合手术病人的压疮评估量表,给术中压疮的预测和预防造成很大的困难。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调查194例俯卧位手术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术前、术中和术后各项相关指标,分析和评估引起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有针对性的预防术中压疮具

8、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2 研究目的及目标(1)研究目的:增强临床护理人员压疮护理能力。(2)研究目标:调查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情况,分析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术中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提供科学依据。1.3 关键词及定义关键词:压疮;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压疮:压疮(pressure sore,pressure ulcer)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术中压疮:术中压疮也称体位性压疮,指患者在术后几小时至 6 天内发生的压疮。以往认为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形成压疮的可能性小,导致术中压疮的防护往往被忽视。据统计,术中压疮

9、发生率在 3%5%,其中,骨科、神经外科的术中压疮发生率更高。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有许多手术是在显微镜下完成,手术时间相应延长,长时间手术使患者处于同一体位,使术中压疮发生率大大增加。危险因素:是指增加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的因素,是指疾病的发生与该因素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是尚无可靠的证据能够证明该因素的致病效应,但是当消除该因素时,疾病的发生概率也随之下降。在病因学研究中,将这类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因素即称为危险因素。1.4 文献回顾1.4.1 压疮的分期与临床特点1) 术中压疮的分期术中压疮也称体位性压疮,是压疮中常见的一种。压疮的分期,各种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将之分为三期,亦有四期、五期

10、等。术中压疮现多采用美国国家压疮顾问组(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推荐的分期标准,将其分为I-IV期。谢小燕等参照有关文献,对工期压疮的分期标准进行了进一步定义。I期:连续两个观察口在同一部位出现压之不褪色的红斑(用无色透明玻璃片按压皮肤3秒判断);II期:表皮和(或)真皮受损溃疡是表浅的,表现为皮肤破损、起水疤或浅火山口状溃疡;III期:皮下组织溃疡或坏死,可能侵及深层筋膜,临床表现为深火山口状溃疡,伴或不伴有临近组织的损坏;IV期:深部组织受到破坏,可深达肌层、骨骼5。2) 术中压疮的临床特点手术体位是指术中患者的位式,由患者

11、的卧姿、体位垫的使用、手术床的操纵三部分组成。是病人为适应手术治疗需要采取的一种强迫体位。现代手术发展日新月异,有许多手术要在显微镜下完成,手术时间相应延长6。长时间手术使患者处于同一体位,使得皮肤压疮发生率大大增加。手术时间较长的侧卧位和俯卧位患者,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术中压疮好发部位与手术体位有关,仰卧位多见于骼部及足跟,俯卧位则为胸骨部和额部。典型的术中压疮先有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损伤,随后累及真皮和表皮层,这些压疮好发于骨隆突处,术后1-5天才有明显表现。术后1-2天出现的受压部位红斑,随着组织损伤发展至且期,可出现皮肤水泡或皮肤剥脱。组织坏死发生在初期组织损伤后2-6天7。1.4.2

12、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1) 外在因素目前认为压疮的发生主要有4种外在因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其首要因素是压力,施加于骨的突起部位,并与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国外有关学者提出,在70mmHg(9.33Kpa)压力下,组织持续受压2h,即能引起不可逆的损害。Daniel发现,肌肉及脂肪组织比皮肤对压力更敏感,最早出现变性坏死8。高压形成的溃疡比低压快,当压力超过毛细血管平均压时,会使皮肤及皮肤下组织血液供应减少或停止,使局部缺血、缺氧而发生组织坏死。剪切力是引起压疮的第2位原因,它是施加于相邻物体的表面,引起相反方向的进行性平行滑动的力量。剪切力作用于深层,引起组织的相对位移,能切断较大区域

13、的血液供应,导致组织的氧张力下降。同时,组织间的带孔血管被拉伸、扭曲和撕拉,可引发深部坏死。剪切力持续30min以上即可造成深部组织不可逆损伤。因此,它比垂直方向的压力更具危害性。如仰卧位,头高脚低位时,身体有下滑倾向,骶尾部所受剪切力加大。摩擦力是机械力作用于上皮组织,能去除外层的保护性角化皮肤,增加皮肤对压疮的敏感性。床单褶皱不平有渣屑或搬动病人时托、拽、拉、扯均可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使表皮的浅层细胞与基底层细胞分离,发生充血、水肿、炎性细胞聚集及真皮坏死。由于皮肤屏障作用受损,病原微生物易于入侵,组织更易受压力所伤。同时,摩擦力与皮肤潮湿程度有关,潮湿的刺激导致皮肤浸渍、松软,易被剪切力和

14、摩擦力所伤。以上各种原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致使压疮的发生率有所增加9。2) 内在因素(1) 年龄老年患者心脏血管功能减退,毛细血管弹性减弱,末梢循环功能减退,局部受压后更易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小组(NPUAP)研究证实,压疮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老年人术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增加2倍。老年人易发生压疮的原因有:软组织弹性降低,压力易传导至组织间液和细胞;胶原合成发生改变,导致组织的机械承受力下降,组织硬化和耐压力减少;皮下组织减少,肌张力和皮下细胞再生缓慢10。住院老年人压疮发生率可达10%-25%,20-40岁年龄中压疮发生率为9.3%,儿童术后也有压疮发生,提示所有

15、手术患者均有压疮发生的危险。(2) 活动障碍与疾病临床上脊髓损伤、年老体弱、骨折制动、外科手术等活动受限患者,是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文献报道,23%的院内压疮与手术有关。脊髓损伤者由于丧失运动及感觉功能,保护性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引起局部皮肤潮湿、浸渍、污染,以及肌肉软组织神经性萎缩,导致作用于骨突部位的压力增加;骨折制动、外科手术患者活动受限,自主改变体位的能力受损,或因术中手术要求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受压部位皮肤压疮发生机会增加。另外,一些疾病影响血液供应,如肺部疾患、糖尿病、贫血、血管疾病、脊髓损伤的病人,因氧供减少,反应性充血延迟和血流闭塞会增加手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性11。(3) 营养状况身体衰弱、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也是直接影响压疮愈合的危险因素。营养不良可造成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组织器官应激代谢的调节能力减弱。脂肪组织菲薄处受压,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增加了压疮发生的危险性。临床工作中,一般采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来衡量患者营养状况。术前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是反映患者长期营养状况的最准确指标之一。在截瘫患者压疮研究时发现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压疮的发生、发展互为恶性循环,即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下者压疮的发生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