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17课时 国防建设与科技文化的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4906129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X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17课时 国防建设与科技文化的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X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17课时 国防建设与科技文化的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X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17课时 国防建设与科技文化的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X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17课时 国防建设与科技文化的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X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17课时 国防建设与科技文化的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X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17课时 国防建设与科技文化的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X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17课时 国防建设与科技文化的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7 课时国防建设与科技文化的发展,PART THREE,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课时主题】,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的任务从进行军事战争夺取政权,转变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军队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是完成这一使命的必由之路。人民解放军空军、海军、第二炮兵等新军种的相继组建和发展,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研制,成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就。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就是这一成就的集中展示。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时期,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经过了曲折发展的历程。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教育迅速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其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2、和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考点一铸起钢铁长城,1.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起步 (1)空军: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正式成立。在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中,第一次出现了空军的正规编制。空军航空兵部队参加作战,成为一支既能协同其他军种作战、又能独立执行战斗任务的合成军种。 (2)海军: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正式成立;人民解放军相继建立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它们成为人民海军的主要作战力量。 (3)其他 总部机关调整为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总后勤部,形成了适合我国军队特点的领导管理体制和指挥系统。 解放军军事学院、后勤学院、政治学院和军事科学院等高等院校相继成立。

3、1955年,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薪金制、军衔制和义务兵役制,有力推进了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2.战略导弹部队的发展:1966年7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又称第二炮兵,它受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第二炮兵由地对地战略导弹部队和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组成。从此,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里增添了一个实施战略核反击的新军种。随着我国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炮兵逐步发展为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3.科技强军 (1)改革开放后,人民解放军走上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从临战状态向和平时期建设的战略性转变。 (2)面对国家安全需求新变化和世界军事发展新趋

4、势,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建设大局的前提下,人民解放军实施科技强军战略,逐步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走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3)典型事例: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是人民解放军军队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次集中亮相。它充分展示了我国武装力量体系的完整性和现役武器装备的整体水平,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的特色。,1.“两弹一星”震惊世界 (1)1955年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专门会议,作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 研究原子弹的决定;1956年,我国成立了以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部航空 工业委员会;1958年中央决定以中国科学院为主

5、组建专门研究、设计 机构,研制人造地球卫星;“两弹元勋”邓稼先是科技英雄的代表。 (2)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3)1966年10月,我国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导弹点火发射,在预定地点上空试爆成功,从而揭开了我国导弹与火箭事业发展新的一页。 (4)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5)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6)意义: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尖端科技的辉煌成就,不仅是我国国防现代化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为我国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跨越积累了宝贵经验。,考点二尖端科学技术的突破,2.袁隆平

6、与籼型杂交水稻 (1)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2)2001年9月,袁隆平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屠呦呦与青蒿素的发现 (1)1984年,青蒿素首次实现人工合成。 (2)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国际生物医学领域的“拉斯克奖”。 (3)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双百”方针的提出 (1)1956年5月,毛泽东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它成为新中国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 (2)20世纪60年代前期涌现出的一大批优秀的电影、舞台剧和小说,这些作品塑

7、造的形象鲜明、生动,对生活的表现深刻丰富,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反响。 2.教育事业曲折的发展 (1)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2)1953年,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后,为加快对国家急需的建设人才的培养,全国高等学校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 (3)“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教育事业受到摧残,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4)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考点三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3.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1)1985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在全国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到2000年,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

8、年文盲的宏伟目标。 (2)1986年11月,中央开始实施“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3)1988年9月,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4)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必须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全国高校大幅度扩大招生,高等教育规模出现历史性变化。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逐步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完整的教育体系。,拓展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1)国防的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2)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上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 (3)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