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905840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4.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课件(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真理的客观性、相对性、绝对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主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教学要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发展规律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辩证统一,第二章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

2、的统一,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认识的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1、主体、客体与中介,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从事认识活动的人。,认识主体,认识客体是指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事物。,认识客体,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认识的中介,认识工具,2、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最基本是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另外还有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3.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确立

3、实践的目的和方案 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 对实践结果的检验、评价、反馈、调节。,(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毛泽东,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在6年的时间里,创造发明了40多种,2000多件维修工具。200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蓝领发明大王王洪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

4、变自然界而发展的”。,恩格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恩格斯,(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物质手段,胡克发明的显微镜,伽利略望远镜,(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

5、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马克思,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2.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第一,认识为实践确定目标和方案。 第二,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列宁,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一)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 对立,唯心主义先验论,柏拉图,贝克莱,笛卡尔,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孟子,王阳明,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

6、线,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论路线: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唯物主义) 从思想到感觉和物(唯心主义),(二)能动反映论与直观反映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是照镜子式或照相式的反映,只有反映,没有创造。,直观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能动反映论,(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具有同一性,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科学性和可靠性,不相信人类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对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成果持怀疑态度。 可知论就是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肯定认识是主体对

7、客体的反映。,对不可知论的批判,对不可知论“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 恩格斯 “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马克思,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列宁 “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毛泽东,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

8、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表面现象、外部联系、某个特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理性思维对事物本质特征、内部联系、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区别: “熟知不等于真知”;“名称不等于概念”;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联系: (1)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 相互包含的。,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实现这次飞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1)占有大量的、丰富的、真实的感性材料。 (2

9、)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理性的加工和制作。,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智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指导作用 、解释作用、预见作用,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 在认识中的作用:激活、驱动、控制,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理智有时似乎可以引导意志,但是仅仅象一个想到引导他的主人而已;意志是一个勇猛强壮的瞎子,他背负着一个能给他指路的亮眼的瘸子。,叔本华,(二)从认识到实践,从理性认识能动地回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

10、践的飞跃的条件: 第一,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和实践方案。 第三,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 第四,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价值的特性及其评价、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客

11、观性是真理的本质特征。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反映,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 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观真理论,“真理是人造的,是为了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因为它有很大用处,所以,给它冠以真理的美名”。,胡适,(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承认真理的客观性,这是坚持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承认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坚持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任何真理都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

12、辩证关系,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三)真理与谬误,真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也是真理发展的规律。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相一致。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反映,是主观和客观相一致、相符合的认识。 其次,从实践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

13、自觉能动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感性直观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理论权威和伟大人物同样也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列宁,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 1.价值的含义 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功能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

14、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功能。价值是在二者的关系中发生和形成的,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2.价值的特性,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 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 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价值具有客观性,价值具有主体性,(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1. 价值评价 所谓价值评价,就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即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情况进行评判。价值评价作为主体观念活动的结果,表现为人们对一定客体是否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所做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2. 价值评价的特点,第

15、一,价值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 识对象的。 第二,一般来说,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 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 识性认识,也就是说评价性认识是以 知识性认识为基础的。,评价结果以主体特点为转移,情人眼里出西施,(三)价值评价的功能及意义,1.价值评价功能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 作用。,2. 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体系。 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不仅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四)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1.真理原则与价值

16、原则的对立: 真理原则 价值原则 客体尺度 主体尺度 客观制约性 主体目的性 统一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2.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首先,任何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 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 真理原则是价值原则的基础。 再次,对真理的探索又依赖于对价值的追求, 价值原则是真理原则内在动力。 最后,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是在实践 基础上的动态统一。,实现价值是追求真理的动力,“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袁隆平,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和本质规定。,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看华西村的繁荣发展,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