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144904507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可见,强化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是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成功教育的根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

2、提高,家庭子女的减少,导致大人们对孩子过分的无原则的溺爱,造成孩子养成过多不良行为习惯。处于我们乡镇孩子来说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还不在少数,这些孩子多数是留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更有甚者寄人篱下,其孩子的教育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们在行为习惯上出现了很多毛病,任性、霸道;缺乏与他人合作精神和责任感;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环保意识;集体观念淡薄,意志力弱,不能面对困难和挫折等等。这些不良习惯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更影响到祖国的未来。那么,作为班主任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习惯呢? 一、班主任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管得严的班主任,班上

3、学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好。反之,管理不很严格的,班上学生行为习惯一般都不好,甚至很不好。班主任的教育方式、敬业精神、自身的学识修养、行为习惯等等都是影响本班学生的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一个知识较全面的班主任,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师德学习,善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大胆的放手,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团队意识,在各种活动中注重自身的言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敬业精神强且具有亲和力,必然有利于所所任班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二、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作为教育者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

4、习惯。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四、习惯训练无小事“学校无小事

5、,件件需认真。” 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没有小事可言。习惯的养成正是一件件小事中情绪体验的积累。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的作用,我们坚持不懈去做。五、榜样的力量(教师、家长要做好表率)首先要从教师开始,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长期坚持,学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凡是学生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给予及时奖励,上光荣榜,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教师自己就

6、要守纪律、懂礼貌,否则学生就不听你的。六、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教师,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学生,须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图快。师生须密切配合,老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必有成效。七、协调学生的“知”与“行”学生知道了要做什么,也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做起来时往往会因为主观的或者客观的原因而不能顺利地进行,这时就很有必要对“知”与“行”进行协调,注意调查、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或与学生一道寻求方法解决问题。八、鼓励上进,巩固习惯为了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可以建立一整套评比制度,开展文明小组、爱学小组、卫生小

7、组的评比活动,组织班干部互相督促检查,每月做好总评一次。那个小组做得最好,给予鼓励或奖励,一步一个脚印,扣紧每一阶段,利用每一件事,用规范行为教育,每一位学生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也十分注意。对一些差生,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特别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

8、为习惯,这也是具有良好师德的具体表现之一。那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哪些建议呢?学校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班主任要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班主任的世界观、人生观、日常行为表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教育者要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古人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只有具备优良的素质,率先垂范,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一、注重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在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应该结合各种活动及时针对学生的不同行为表现做出一定的评价,及时强化良好的行为,纠正不良的行为,尤其是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好的行为做出肯定和表扬,使学生的认知行动

9、化,恰当处理学生认识水平与能力行为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发挥自我管理、自我强化功能,坚持良好的行为,改变不良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另外,要加大班干部、少先队员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视程度,促使班干部、少先队员学生起到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形成良好的班风。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日常生活,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好载体,让学生明确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注重言行举止、衣着打扮,做好一日三扫、保持清洁卫生、不乱丢垃圾、自觉连垃圾,物品摆成一条线做好小事情,做好身边事,良好习惯逐渐养成。三、发挥队会、班会课的教育功能很多班主任认为队会、班会课无事可做,返来复去讲自己都很烦。其实,队会、班会课

10、是道德教育的最主要的场所。队会、班会是性格培养的场所,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增强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了解其认识观点的能力;队会、班会提供一个学生的想法受到认真对待的场所,在此他们学会了表达而养成自尊;队会、班会营造了一个道德的集体,坚持不断地将尊重和责任融入到日常课堂生活中。因此班主任要利用多种多样的班队会形式, 适当适时地进行道德渗透,强化养成教育,这也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四、发挥家庭教育优势在学校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班主任必须积极地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创造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掌握家长电话,随时和家长联系沟通,互通学生在校、回家相关信息,特别是周末,避

11、免管理空当;再如定期召开家长会,也允许学生参加,会上由学生代表向家长汇报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倾吐心中的愿望。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自我肯定意识和要求。会上还可以让家长与孩子进行正面交流和沟通,既可增进家长与孩子的相互理解,也可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缓解家长过多限制与孩子自我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的自我信任、自我调节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作为一名德育管理人员,我始终坚信: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生活态度,健全的人格,是一点一滴进行培养的,是通过不断的熏陶,正面教育而形成的,因此教师,要付出耐心,恒心、爱心去教育孩子,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