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4903026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中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论中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论中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论中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论中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论中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中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中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广西北流市沙垌镇汉风小学 曹 春地址:广西北流市沙垌镇汉风小学 邮编:537416电话:07756590256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中小学语文而言,它不仅是工具性课程,而且对儿童的品格底蕴、社会责任感、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深思远虑,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做好奠基

2、。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育 学生终身发展 一、给学生多方面的营养儿童从进幼儿园开始到中小学低段,所接受的教育基本是童话式的,一切都是和谐的和美好的,这对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品格底蕴是有较大作用的。但也不能让儿童总生活在童话里,以为现实生活如同童话世界里一样。比如乌龟和兔子赛跑究竟谁会赢?中国的孩子和美国的孩子答案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孩子受童话的影响认为肯定是乌龟赢,因为兔子一定会骄傲,在半路上睡大觉。而美国的孩子则理性一些,认为乌龟不可能跑赢兔子,因为既然是比赛,兔子怎么可能去睡觉呢?他们的答案就带有对现实世界理性思考的光芒。儿童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与成人有较大不同,我们不可能让儿童以成人的方式去

3、认识客观世界,但起码应该让儿童明白,童话与现实的认知方式是不同的,不能用童话世界的经验来指导现实生活。 同伴间过多的、缺乏独立思考的互助和合作,以及教师对弱势群体的过多帮助,容易让儿童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儿童的自立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这个问题上,中美教育也是不同的。曾经看过一位留美学者写的随笔,她在文中叙述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一次她送孩子去幼儿园,看见一个大个儿男孩从一个小个儿男孩手中抢走了玩具,还把这个小个儿男孩推倒在地,于是小个儿去找老师,老师却并没有直接去帮他,而是对他说,你要用自己的力量把属于自己的东西夺回来,老师相信你的能力。于是小个儿勇敢地扑上去,硬是从大个儿手中把玩具夺了

4、回来。我们姑且不论老师的处理是否符合教育规律,但至少对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精神是有好处的。 另外,教师一味的鼓励和过多廉价的表扬,有可能让儿童把学习看得过于简单,使自以为是、浅尝辄止的情绪滋生,使儿童抗挫能力下降。在全面推行新课程的今天,我们教师都懂得了要多给儿童鼓励,于是,“你真棒”、“你真行”、“你真聪明”成了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教学用语。多给儿童鼓励是不错的,但表扬不能滥用,也不能拔高了用。如果儿童是跳起来摘到桃子,即使是小桃子,也应该给予鼓励,但小桃子就是小桃子,不能说他摘了好大一个桃子;如果儿童有能力跳起来摘一个大桃子,他却不愿意付出努力,只摘了一个小桃子,这时应不应该表扬就值得斟酌了。

5、我们应该明白,有时批评也是一盏明灯,可以使迷途的羔羊重回阳光大道,而批评以后的鼓励就像雨后的阳光,能把孩子们的心灵照亮。 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育万年松。儿童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营养,感性的与理性的、理想的与现实的、文学的与科学的、表扬的与批评的,都要让他们去经历、去体验。不出点洋相是学不会溜冰的,一个人的成长,不经历点波折是不够的,所谓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 二、问题的提出 目前,素质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教育部己制订了中中小学各科新课程标准,各地都在进行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大量事例表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的推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可是,在有些地方,教育质量却

6、不尽如人意。即使在同一地万,同一学校,各班之间甚至每个学生身上,也体现出不同的教育质量或效果。柳斌说 : 全面提高中中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是我们今后的一项中心任务。 1 我们探讨影响中中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因素,有利于弄清中中小学语文教育质量不能提升的根源,有利于教育管理的进一步科学化,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在本文中,将从一个中中小学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探讨影响中中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因素。文中如有不足之处,请予斧正。 三、影响中中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因素 教育质量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传授知识、技能与培养品德的行为 ( 或过程 ) 的效果。从狭义上说,指通过学校正规的课程讲授来提

7、高学生的德智体水平的效果。在不同的时代,在不同的国家,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人们对于教育质量这一名词的理解也是有差异的。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分析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本文着重从我国这一特定范围内研究影响中中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因素。这些因素从不同的层面影响着中中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情况,决定着教育发展的各种条件。纵观我国悠久的历史,无论哪个社会类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都莫不决定了教育的规模与质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大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舞台。近年来我国加入 WTO ,更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挑战。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定的经

8、济基础,离开了经济,说教育质量只能是纸上谈兵。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横观我国东西部地区,教育质量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本身是由东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决定的。横观我国城市和农村,占人口极少数的城市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教育质量也是有差异的 ; 就是不同的城市间,不同农村间,教育质量也有差异,这种差异也是由当地经济水平不均衡所决定的。 111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就是政治与文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政治与文化总有所差异。政治与文化上的导向对教育质量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我国 十年文化大革命 对各行各业的冲击是致命的,尤其是对教育的破坏更是空前的。那个时代的 政治挂帅 宁要社会主义草,不

9、要资本主义苗 导致了 张铁生交白卷 那种可笑事例的发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和贯彻了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繁荣文化,大力发展教育,教育才得到史无前例的发展。近年来,为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教育部又制订了中中小学各科新课程标准,这势必有利于整体提高全国中中小学语文教育质量。 当然,我们既要看到经济、政治、文化对教育质量的决定作用,又要看到教育质量对经济、政治、文化的反作用。在一定时期,教育可以超前发展。 教育在促进经济增长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 教育质量的提升对政治、文化的作用无须赘述。认清了这一点,有利于我们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有明确的认

10、识。我们完全不必等条件,而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或在现有条件下,努力工作,促进中中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具体来说,在某一时代,在某一地域,影响中中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因素可分为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因素,应该指出的是,在各万面因素下,又可分为若干小万面的因素。有的小因素间也有交叉。本文只是大体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这四个大的万面加以阐述。凡有交叉的小因素,均以其主要属性归类分析。 3.1 家庭因素 111家庭环境对教育质量有一种间接性的影响。中中小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在家庭中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那些单亲家庭、父母双亡家庭,不和谐家庭、贫穷家庭、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

11、较低家庭等等对中中小学语文教育质量起着不良影响。反之,则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最近,大众日报登载了一大批寒门学子考上重点大学的事迹。那些寒门学子克服了家庭环境中的不良影响,奋发向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我们周围,也有一些学生家庭环境很好却在各万面很平庸的事例。这表明,对影响教育质量的家庭因素,我们应有全面认识,不可就家庭而谈家庭。 3.2 社会因素 11190 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有逐年下滑的趋势, 1991 年为 2.85%,1992 年为 2.75%,1993 年为 2.52%,1994 年为 2.52%,1995 年为 2.46%,1996 年为 2.4

12、4% 。应该说,这反映出我国教育投入水平还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31 政府投入中的绝大多数又被用于城市,农村所占比例极少。而用于中中小学校的所占比例也较低。政府投入是教育经费的土要来源。提高我国教育投资水平是增加教育供给,满足社会教育需求,改善办学物质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师工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整个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所函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己基本建立起以中央和地万财政拨款为主,发展校办产业,接受社会捐款,收取学费、杂费等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实践中,这种体制也为实现教育经费逐年增长的目标,改善我国中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做出了贡献。 3

13、.3 教育法制化因素 111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方略。教育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法律这一神圣武器。建国以来,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众所周知, 1978 年以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通过一项教育法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法律先后制定。同时, 1978 年以来,国务院、原国家教委 ( 今教育部 ) 及地方政府也制定了几十部教育行政法规,使我国教育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可以说,我国教育走向了依法治教的轨道。但是,就我国法制建设的整体而言,教育法制建设尚不完善,还

14、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具体问题有,立法方面 : 教育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特别是教育法律的制定任务还很繁重; 教育法律实施细则出台滞后,必然造成有法难依、依法规范教育行为难的问题 ; 教育法律本身的质量也有待提高。在法律实施万面,总体讲,问题就是教育法律法规贯彻实施不彻底,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例如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实施至今己逾 10 年,但拖欠中中小学教师工资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无疑影响了被拖欠工资的教师家庭的正常生活,打击了有关教师的积极性,也就必然影响了当地的教育质量。 3.4 办学管理体制因素 111 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出现一些不规范的办

15、学行为。如有的以 改革办学体制 为名,将公办中中小学和幼儿园以出售、拍卖等万式进行转让 ; 有的学校中小学升初中实行书面考试,择优录取,以高价招收。择校生 ,有的学校则以各种名义举办实验班、特长班,实行高收费。所有这些问题,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对基础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都带来不利影响。 4 这与办学管理体制上的不规范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国家出台了有关社会力量办学的条例,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办学。有一大批新民办中中小学应运而生。这些民办学校体制灵活,在生源等万面无疑会与公办学校产生竞争。从而有利于公办学校转变观念,挖掘自身潜力,改变自身的不足,促进整个社会中中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3.5 旧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