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光夜视摄像技术的原理是什么?(9月11日).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4901943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X 页数:7 大小:4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光夜视摄像技术的原理是什么?(9月11日).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黑光夜视摄像技术的原理是什么?(9月11日).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黑光夜视摄像技术的原理是什么?(9月11日).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黑光夜视摄像技术的原理是什么?(9月11日).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黑光夜视摄像技术的原理是什么?(9月11日).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光夜视摄像技术的原理是什么?(9月11日).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光夜视摄像技术的原理是什么?(9月11日).ppt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光夜视摄像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夜视技术是借助于光电成象器件实现夜间观察的一种光电技术。夜视技术包括微光夜视和红外夜视两方面。 微光夜视技术又称像增强技术,是通过带像增强管的夜视镜,对夜天光照亮的微弱目标像进行增强,以供 观察的光电成像技术。微光夜视仪,是目前国外生产量和装备量最大和用途最广的夜视器材,可分为直接 观察(如夜视观察仪、武器瞄准具、夜间驾驶仪、夜视眼镜)和间接观察(如微光电视)两种。红外夜视 技术分为主动红外夜视技术和被动红外夜视技术。主动红外夜视技术是通过主动照射并利用目标反射红外 源的红外光来实施观察的夜视技术,对应装备为主动红外夜视仪。被动红外夜视技术是借助于目标自身发 射

2、的红外辐射来实现观察的红外技术,它根据目标与背景或目标各部分之间的温差或热辐射差来发现目标。 其装备为热像仪。热成像仪具有不同于其它夜视仪的独特优点,如可在雾、雨、雪的天气下工作,作用距 离远,能识别伪装和抗干扰等,已成国外夜视装备的发展重点,并将在一定成度上取代微光夜视仪。, 1、微光夜视技术 目前,微光夜视仪在国外正广泛装备部队。它分为像增强微光夜视技术(直接观察)和微光电视(间接观 察)两种。 (1) 像增强技术 像增强微光夜视技术是通过带增强管的夜视镜,对夜天光照亮的微弱目标像进行增强,以供观察的光电成 像技术。其工作原理为:首先将进行光电转换,然后用微通道版(MCP)增强电子信号,最

3、后进行电光转 换。 在 50-60 年代,由于多碱光电阴极、光纤面板、微通道板(MCP)和负电子亲和力(NEA)光电阴极的诞 生,该技术迅速发展起来。由于它克服了主动红外夜视的致命弱点,所以,它一出现,便成为夜视领域的 发展重点。它逐渐代替了较早应用的主动红外夜视技术,占据着统治地位。迄今为止,已发展到第三代。 第一代产品于 60 年代初期开始发展,它采用光电阴极、光纤面板耦合的级联式像增强管,1966 年美军在 侵越战场使用,于 70 年进行批量生产,装备部队。第二代产品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发展,采用多碱光电阴 极和微通道板(MCP)的像增强管,目前,美、英、法、德、荷兰、以色列等许多技术先进

4、国家都能生产 第二代产品,自 80 年代以后,这些国家基本上用第二代取代了第一代产品。第三代产品于 70 年代初期开 始研究,自 80 年代末美军开始装备,美国研制的第三代产品目前只限于向北约、韩国、日本、以色列和澳 大利亚出售。 目前美军已装备和即将装备的主要微光夜视装备如下: 航空应用 AN/*S-6 型飞行员夜视镜,研制公司为 Bell Hawell,视场 40o,美陆军先后通过奥米尼巴斯采办计划 (Ominibus,Omnibus,Omnibus,Omnibus ),进行过四次采办,每次采办,性能都有所改进。 目前正大量装备陆军航空部队,用于固定翼飞机或直升机。其中,OmniBus 计

5、划由 ITT 承包,负责提供 改进的 AN/*S-6,改后的 AN/*S-6 的核心部分为 ITT 研制的 MX-10160 像增强管,这种第三代像增强 管使用最新砷化镓技术,工作于近红外区,代替了早期(Omnibus ,)系统的像增强管,使分辩 率提高 78%,光灵敏度提高 80%,信噪比提高 30%,探测距离也大大提高,在星光和更暗的夜光下也能 看清物体。 ITT 也研制和生产 AN/*S-9 型(前身为 F4949)夜视镜,安装在固定翼飞机飞行员的头盔上。 美国和以色列联合提供的 AN/*S-7 型夜视飞行图像系统/平视显示器(ANVIS/HUD),是对 AN/*S-6 型的改进。该系统

6、安装在飞行员护目镜上部两侧,以获取关键飞行信息,并传输至护目镜,和护目镜的图 像叠加后,飞行员可看到综合夜景和关键飞行数据符号体系。配备该装置后,飞行员低头看仪表的时间大 大减少,而平视挡风玻璃的时间大大增加。美陆军原计划部署 1904 部这种系统,到目前为止,已得到大,1,2,约 1800 部,目前,正在进一步改进这种系统,以和 UH-60A/L 和 CH-47D 平台所使用的改进型全球定位 系统(GPS)相兼容。计划今年 9 月份,将有 1200 部这种系统进一步升级为高级平视显示器,以取得现 场可编程能力、录像能力和更快的反应速度。该系统也用于美海军陆战队。 地面部队应用 美陆军地面部队

7、用的新一代在役夜视装置主要为单筒眼镜,如由 ITT 公司提供的 AN/PVS-7D 和当前最先 进的 AN/PVS-14。AN/PVS-14 结合了第三代超级 MX-10160 型无源像增强管和航空用夜视镜 AN/*S-6 的优点,有助于增强观察、指挥和控制能力,它比 AN/PVS-7D 分辩率更高(1.3 圈/微弧度,而 AN/PVS-7D 为 1.15)、重量更轻(0.4 公斤,而 AN/PVS-7D 为 0.68 公斤),步兵作战小组指挥员使用起来更加灵活 可戴到头上, 观察距离也大大增加。1996 年,ITT 和Litton 两公司跟美国陆军通信-电子司令部研究、发展 和工程中心所属的

8、夜视和电子传感器委员会(NVESD)签订了 Omnibus(OMNI) 共同生产合同,来生产 AN/PVS-14 装置。迄今为止,AN/PVS-14 装置已部署了大约 3000 部。预期到 2000 年时,ITT 公司将向 美陆军交付 3 万部这种装置。Omnibus 还继续为地面战斗应用生产先进的 AN/PVS-7D 单管夜视护目镜 和 Litton 公司建议的先进的 I2 改进型 AN/*S-6 飞行员护目镜,这些工作希望在 2001 年 3 月 31 日前完 成。据 Litton 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称,该项目通过适当的改进延长了数千个野外系统的寿命,同时大大地提 高了夜视系统的性能。 第三

9、代像增强管也是 AN/PVS-10 狙击手夜晚瞄准具和改进型昼/夜火控和观察装置的必要组成部分。该增 强管的采办由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负责,以向特种部队提供实时可见的像增强(I2)图像,既可用于中型 和重型阻击步枪瞄准,也可用于战略侦察。 第三代像增强(I2)管也用于改进许多现役系统。例如,用于将 70 年代服役的 AN/PVS-4 型武器瞄准具改 进为当前的 AN/PVS-4A 型,到目前为止,已改进了 1000 多个,计划最终要改进 5000 多个。 覆行全球作战任务的一些美军作战部队不久也将把目标定位和观察系统(TLOS) 装配于其 M-16 系列步 枪上。这种系统装有一个第三代门控像增强

10、管、两个视域物镜和一个激光发光器。该系统使用近红外低能 激光来直接获取目标光电信息。该装置不具有激光对抗能力,但可获取无源式目标信息、提供夜晚隐蔽发 光和直接射击瞄准。 英国精密仪器公司向德国联邦国防军提供的新型 G22 狙击步枪的夜晚瞄准具使用二代半像增强管(型号为 NSV80 ),可在漆黑的夜晚清楚地发现目标。该瞄准具安排在标准的光学瞄准镜前面特制的韦弗 (Weaver)式导轨上,射手可随意确定眼睛和瞄具的距离,随意调整分划,不改变瞄准点位置,在数秒钟 后又可实施射击。 技术难点和途径 目前,国外像增强夜视仪存在两方面的技术局限:(1)当明亮的光照在这种夜视仪上会造成远处或附近的 微光图像

11、丢失;(2)像增强管使用平面式成像面( 即位于焦平面上的为平面式微通道板),这样会造成光 畸变,使目前为部队所使用的夜视仪的视域最多为 400400,且人眼难以适应。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正采用如下途径来解决上述问题:(1)将微通道板(MCP)分割成不同的电子 区域(MCP 的 5%),对每个电子区域使用各自的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亮光只通过部分电子区域 及其 AGC,这样,夜视仪在受到明亮的光照射的情况下仍能看清亮光后面模糊背景中的物体。微通道分割 可用激光碾磨或选择区域沉积(如平版印刷术)等工艺完成;(2)使用弧形微通道板来代替平面式微通 道板,这种弧形微通道板目前用于 ALEXI

12、S 宇宙飞船的 X 射线望远镜上,这样开发出来的夜视仪为每只眼 提供的视域将至少为 600600,当级联使用时,可提供 900(水平)600(垂直)的视域,为目前水平的 3 倍多,同时,人眼更容易适应,长期使用时,大大减少眼睛和颈部疲劳。 (2)微光电视 微光电视是像增强管和电视摄像管相结合的微光夜视系统。它诞生于四十年代,七十年才迅速发展起来。 它具有成像面积大、直观性强、连续性、远距离多点多人观察等优点,目益广泛地用于监视、侦察、探测、 制导、跟踪等方面, 国外已装备 30 余 种。典型产品有法国的坦克用的 卡纳斯特 微光电视系统 、美 国的直机用 UVR-700 型昼夜两用电视跟踪系统、

13、英国的海军用 V0084 型微光电视系统 、瑞士的 2704,3,型远距离 ( 观察距离为 10 公里 ) 微光电视摄像机等 。 目前的微光夜视装置仅能提供单色的图像,而利用彩色图像会有助于目标 识别,使识别速度提高 30 , 识别错误减少 60, 因此彩色微光夜视技术已受到关注。 美国 Delft 传感器系统公司采用光谱响应不同的两只像增强器管观察同一场景,利用它们间的差别,通过滤 光和特殊的电子处理技术,来产生彩色图像。 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则将微光图像和红外热像相结合,产生彩色图像。林肯实验室设计的小型彩色夜 视系统采用与三代像增强器耦合的电荷耦合器件(CCD)获得微光图像,又用非致冷

14、热成像阵列获得红外 热像,然后用二向色分光镜进行匹配和图像处理器处理,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出逼真的彩色图像。 美国伍德监视技术公司研制出全彩色夜视摄像机。该摄像机的每一个原色有一个增强型 CCD 芯片,并采 用了视频增强技术,从而获得了类似于广播级摄像机的彩色图像。 俄罗斯的喀山光学和机械厂正在研制的彩色夜视系统,可将接收的不 同的红外频率转换彩色图像,估计几 年后可推入市场。 2、红外夜视成像技术 红外夜视技术先后经历了早期的主动红外夜视成像技术和现在的被动红外(热成像)技术。红外探测器最 早是用单元探测器,后来为了提高灵敏度和分辩率而发展为多元线列探测器,现已向多元面阵红外探测器 发展。相应

15、的系统已实现了从点探测到目标热成像的飞跃。 主动红外像转换技术(近红外区)。 这种技术是利用光电图像转换原理来实现夜间观察的。这类仪器包括红外光源和含有变像管的夜视镜两大 部分。红外光源照射目标,夜视镜将不可见光红外像转换成可见像。这类技术于三十代未期开始研究,二 战中得到发展与应用。装有主动红外夜视仪的步枪瞄准镜广泛地用于太平洋战场上。六十代前后,该技术 趋于成熟,观察距离可达 3000 米,后广泛装备部队,但因其具有灵敏度低、热发射大、耗电多、体大、 量重、观察距离有限以及易于暴露的致命弱点,因此,逐渐被以后发展的夜视技术所取代,现在只有少数 国家有小数量的装备。 被动红外夜视技术(中、远

16、红外区) 红外热像仪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红外探测器,代表着夜视器材的发展方向。它采用一种内光电效应半导 体器件作探测器,将景物的辐射图像转换成电荷图像,经信息处理后,由显示器件转换成可见图像。一些 典型型号包括: 美国 Raytheon 系统公司为美陆军研制的 ANS/PAS-13 型热力武器瞄准器(TWS) 是乞今为止最为先 进的被动红外夜视设备 ,这是一种使用第二代前视红外技术的热成像瞄准系统。这种系统使用的技术包括: 用于小型望远镜远距离目标获取的高灵敏度碲化镉焦平面技术;以高级塑料作外壳的轻质、高传输率二元 光学部件;小体积、低功耗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电子部件;无声操作、高可靠性、拇指大小的热 电致冷器;低功耗、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显示;适用于 1、 赢得有效夜战时间 夜间和不良天气占全年时间的比例相当大,夜视装备使夜间变得透明,大大延长了有效作战时间。红外夜 视器材分辩率高,具有探测掠海飞行目标的优势。舰载跟踪用红外热像仪既可用于为发射导弹提供目标数 据,还可用于探测敌方掠海飞行导弹。配备热成像设备在内的光电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