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起源与发展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901844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的起源与发展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德的起源 道德的历史发展,第三讲 道 德 的 起 源和发展,道 德 的 起 源 ,第一节,一、伦理学史上对道德起源的争论 二、科学的道德起源论,一、伦理学史上对道德起源的争论,(二)主体论。一些伦理学家从道德主体之内寻找道德的根源,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天赋论、 情感欲望论 、动物本能论。,(一)客体论。从道德主体之外寻找道德的根源。主要代表是宗教的神启论,神启论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认为道德根源于“天”的意旨或“上帝”的启示。,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神启论 也称神意说,客观唯心主义的主张。 认为道德来自于神灵的启示或超自然力量的规定。,基督教旧约中认为,道

2、德及其规范是由上帝启示给摩西,然后由摩西传授给教民,“摩西十诫” 。 托马斯.阿奎那,典型观点:,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一、伦理学史上对道德起源的争论,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儒家主张“天道论”: 西汉时期的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 宋代程颐、程颢:“天下善恶皆天理” 。 孔子说“天生德予余” 。,董 仲 舒,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一、伦理学史上对道德起源的争论,第 6 页,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评价: 将道德的起源归结为外在的神、天等,看到了道德起源的外在性和客观性。 把道德的起源看作是人自身之外的东西,是人不能左右的东西,无疑会使人对道德现象和

3、道德规范产生敬畏感,容易树立起道德的权威性和客观性。 把道德起源问题完全归结为外在的必然,不仅否定了人的道德自由,也会僵化对道德的理解,导致道德宿命论。,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一、伦理学史上对道德起源的争论,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天赋论,又称“本性论”,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认为道德是先天的,是与生俱来的,是人头脑中固有的“良知良能”、“善良意志”,即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或是人生而有之的东西,是人的本能和本性。,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一、伦理学史上对道德起源的争论,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的东西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道德就是这种善良意志所发出的绝对

4、命令。,典型观点:,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种“善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一、伦理学史上对道德起源的争论,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英国思想家休谟认为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推己及人的同情心。,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一、伦理学史上对道德起源的争论,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评价: 主观唯心主义将道德的起源归结为人的内在“良心”、“善良意志”,看到了道德起源的主观因素,即道德主体对道德的自觉意识。这是合理的。 但忽视了道德的来源还有客观的因素, 不能回答这种“良心”、“善良意志”又来自哪里。,第一节 道德的起

5、源,一、伦理学史上对道德起源的争论,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也称为“感觉欲望论”、“感性欲望论”,是一种旧唯物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他们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出发,从人的心理过程和生理需要分析道德的起源。 他们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的感觉和欲望。他们把人们追求幸福的欲望视为道德的基础,认为人生而有趋乐避苦的天性,使人感觉到快乐的行为就是善的,感觉到痛苦的行为就是恶的。,情感欲望论,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一、伦理学史上对道德起源的争论,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人是有感觉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就是自利自爱,也就是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这是一切道德的根源。,爱尔维修,“民之性

6、,饥而求食,劳而求逸,苦则索乐,辱则求荣。”,典型观点:,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道德源于人心中的社会情感和利他之心,源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韩非子,卢梭,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一、伦理学史上对道德起源的争论,评价: 这种观点把道德同人的感性需要联系起来,反对“神启论”和“天赋论”,试图从人的感性实践中来论证道德的发生及其必要性,有其合理性。,但是,它片面地肯定道德同人的感性需要的联系,把道德最终的原因归结为人性的“自私”与“好利”,这种人性仍然是非历史的、抽象的。未触及到人的社会历史性和道德的社会性问题。,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又称为“自然起源论”和“自然本能论”,是一

7、种旧唯物主义的道德起源说。 这种观点认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能。,动物本能论,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一、伦理学史上对道德起源的争论,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他们将达尔文主义揭示的生物进化规律牵强移植到社会生活领域,用自然界的规律来说明道德的起源,根据某些动物的合群性便认为动物也具有“社会本能”,而人类社会的道德不过是动物的“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是动物的合群性的复杂化。,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代表观点:,以达尔文为代表的进化论伦理学认为,道德不是人所独有的,一切群居性动物都有道德感。 达尔文:“道德观念原本发生于社会本能。” “不论任何动物,只要在天赋上有一些显著的社会本能就不可避

8、免地会取得一种道德感。”,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一、伦理学史上对道德起源的争论,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评价: 道德的“动物本能”起源论的错误就在于,它把人类社会和动物界混淆起来,未看到人的社会性存在同动物的自然存在根本区别,否认了道德的社会本质。,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一、伦理学史上对道德起源的争论,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上述观点的理论误区: 离开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社会生活、人类的历史发展来思考道德的起源和基础。,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一、伦理学史上对道德起源的争论,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1 ) 道德的产生有其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客观条件: 人与人之间出现了需要调整的利益关

9、系和矛盾,即社会关系的形成。,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二、科学的道德起源论,二、科学的道德起源论,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为什么要此客观条件?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对人与人之间应然关系的反映;因此,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没有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需要调整,就不可能有道德的出现。,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二、科学的道德起源论,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主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二、科学的道德起源论,从而为了达成目的、维护利益,人的意识便自觉地、理性地去调整人与人的行为,人的意识能够认识到社会关系的存在,意识到了自己与动物的不同,意识到了人与人、个人

10、与社会的不同利益关系。,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人类存在的需要是通过劳动而不是依靠本能而实现的。 人的社会关系通过劳动而建立,在劳动中构成了自己和他人、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关系。 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使人的意识形成和发展。,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二、科学的道德起源论,( 2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在生产实践中形成并统一,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3 )社会分工对道德形成有关键性影响,劳动分工导致了人们实践领域的扩大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化,也促进了人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随社会分工的发展,对人们的行为加以规范以协调这些利益关系和矛盾,越来越成为更加迫切的客观需要。萌发了调节这些社会关系的最初的

11、朦胧心理和意识即原始的禁忌。,狩猎,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二、科学的道德起源论,采集,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2、道德生成的过程,(1)人类道德的萌芽: 道德发展史的研究表明,人类的道德胚胎萌发于原始禁忌。 (2)人类道德的形成: 人类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就是一个由原始群的禁忌道德、氏族的禁令再到共同制定道德规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从外在要求到内在需要、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发展过程。,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二、科学的道德起源论,第二节,道 德 发 展 的 历 史 演 变,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教学要点,一、原始社会的道德; 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道德;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四、

12、社会主义道德,第二节 道德发展的历史演变,一、原始社会的道德 内容:1、维护氏族和部落的整体利益是原始社会的道德原则,也是原始道德中最根本、最突出的特征。 2、维护氏族成员之间的平等,共同劳动,互相合作则构成原始道德的重要规范。 3、勇敢刚强、吃苦耐劳、正直诚实是氏族成员竭力推崇的美德。 特征:1、淳朴性和野蛮性、狭隘性 2、自发性和外在性,原始生活,女娲与伏羲,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道德 内容: 1 、主导原则:忠于国家和君主 汉谟拉比法典282 .如果奴隶對他的主人說: “ 你們不是我的主人, ”他們的主人將可以挖去他的耳朵。 2、维护人生依附和宗法等级关系。 3、鄙视劳动、歧视妇女、信

13、奉男尊女卑。,特征: 1、道德产生了分化,剥削阶级道德占统治地位。 2、道德摆脱了直观性和蒙昧状态,成为独立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3、政治道德化,道德宗教化。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董仲舒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三、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道德,内容: A、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基本原则。 B、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规范。 C、金钱主宰、唯利是图是重要方面 特征: 历史的进步性和阶级的局限性并存,四、社会主义道德,1、三个层次,2、五项原则、五项规范,五项原则: 爱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公正、诚实守信 五项规范: 爱祖国、爱人

14、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生存环境,五、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评述:,(1)个人主义 定义:一种强调个人价值、利益和权利,捍卫个性自由的学说。它既是一种人性论、一种价值观、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伦理观。,2、反对禁欲主义,肯定现实生活,鼓励人对幸福和物质利益的追求。,3、摆脱蒙昧主义,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和潜能,使人认识到 自己的力量和智慧。,4、基于个人权利的立场为寻求社会关系、社会秩序的合理 性提供根据。,合理之处: 1、摆脱封建等级和宗教桎梏,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捍卫个性自由,倡导独立自主,鼓励个人奋斗。,不合理之处:,1、作为价值观,不能辩证的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其人性论论基础是不能成立的

15、。 3、作为伦理观是不可取的。 4、作为生活态度和信念有缺陷。 5、很难与利己主义划清界限。,我国不能以个人主义作为价值导向: 1、个人主义在不同时期的作用说明个人主义有违历史潮流 2、个人主义与我国的小农经济结合必然产生利己主义 3、不适应我国的文化传统,不符合我国国情,(2)集体主义,定义:它是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相对立的一种道德行为原则。主张个人与集体的一致性,集体的利益和意志高于个人的利益和意志。 要点:1、以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2、以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为特征。3、集体、个人利益不能两全且集体利益正当的情况下,要做自我牺牲。,补充:,道德原则与道

16、德规范: 道德原则: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用以调整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而道德规范则是它的展开、补充和具体化,是具体的行为准则。,阅读内容:,1、教材p125-p144 p262-p280,第 41 页,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精品课程,孟子提出“性善论” :“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荀子提出了“性恶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人为)也。”,分析以下两种对立观点的道德起源观:,荀 子,返 回,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一、伦理学史上对道德起源的争论,第五章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参考:道德在劳动中产生 在劳动中,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意识到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存在联系,并且发现人们的行为对于利益来说,会产生不同结果:利人利己;损人不利己;损人利己;损己利人;不损人不损己。 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维护人类的生存,人们意识到,应当尽量采取利己利人的行为,坚决反对损人不利己和损人利己的行为,对损己而利人的行为表示钦佩,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