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品课件(ppt)-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4881808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86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品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品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品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品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品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品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亲爱的同学们,记一记啊,有好处的啊,知识清点:,散文:四大文学体裁之一,是一种自由的、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按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内容上:散文是作者把自已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形式上: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2、。 例如:羚羊木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抒情散文 有对具体事物的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例如:雪,(3)写景散文 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生动的景物,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例如:春济南的冬天 地下森林断想,(4)哲理散文 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 例如:紫藤萝瀑布 日月谈生命,线索的分类: 1、以人物为

3、线索 2、以事情为线索 3、以物品为线索 4、以地点为线索 5、以时间为线索 6、以感情为线索,线索的作用: 是全文的脉络, 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文章线索,散文的思想内容,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藤野先生,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最后一课,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紫藤萝瀑布,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

4、,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把握散文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1)把握文章内容,解题思路:(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写了什么人或什么景;(2)进一步分析文章,写人叙事的散文要归纳写了与人物有关的什么事情或哪几件事;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分析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答题格式(思路):人物+事件 (经过可以略去,起因,尤其是结果一定要有),(2)概括文章主题,考题形式:评价作者的写作

5、意图或体会某一段落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解题思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1)理清文章脉络,考题形式: (1)文章的线索是

6、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 (2)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3)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解题思路: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2)把握顺序,解题思路:理顺序 理顺序的方法: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一要善于利用题干的暗示作用;二要善于推敲材料、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分析材料、段落、词语之间的逻

7、辑关系。,记叙顺序设题类 常考的是倒叙、插叙的辨识及其作用。,答题格式(思路):记叙顺序是倒叙,作用是先交代了故事的结局(或最引人的情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记叙顺序是插叙,作用是补充了内容,使文章内容更翔实,故事情节更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3.品味语言,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括很多小项,有时还会把表达方式,尤其是描写手法融合在这里考。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如下:,提示: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解题思路: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1)字词含义,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

8、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妙处)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解题思路:第一步,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第三步,点出体现了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2)词语妙用,词语设题类,答题格式(思路):解词+内容+情感。 语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考题形式: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解题思路:关键要抓住中心词体会语句的深层含意和双关意义。,重点句子理解(

9、作用),答题格式(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等)的作用。有利于突出。(往主旨上靠拢),引文的作用,答题格式(要点) 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对全文的内容作用,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等(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引用: 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事物的神秘性,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 引用诗词:丰富(充实)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增加文学色彩;衬托文章内容,突出人物某一特征;深化主题;作者的情感和态度;避免平铺直叙。 引用

10、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4.表达方式的作用,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4.表达方式的作用,(1)描写的作用 包括景物,人物描写。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方式设题类,1议论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画

11、龙点睛的作用。 2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起读者情感共鸣,增强文章感染力。,5.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我们常说的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5.表现手法,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咏物类托物言志 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写作(表现)手法设题类,常考的手法是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虚实结合、象征、巧设悬念等。 答题格式

12、(思路):运用了的手法,写出了,突出了(作用是)(往中心靠拢)。,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雷电颂海燕雨之歌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爱莲说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 阿长与山海经,表现手法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

13、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爱莲说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观沧海春济南的冬天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沁园春 .雪,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春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老王 9、渲染烘托,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有意着重描写;衬托却是通过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10、联想想象,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

14、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二者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地下森林断想,1.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2.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人物或读者直接交流感情,显得亲切感人。 3.第三人称: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写起来比较从容,但不利于表达作者个人感受。,6.人称的作用:,语言赏析篇,第一: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要抓住中心词,挖掘出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也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这个角度体会。 第二: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 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15、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如果出现在篇首或段尾,则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反问句:加强语气。 感叹句:抒情强烈。 排比句:层层深入,增强语势(气势磅礴)。 品味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题句式:这是个 句,表达了,第三.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征。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3夸张:突出特征,解释本质,给读者以鲜明、强烈的印象。 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便于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 5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突出强调某种意思。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8反

16、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答题格式(思路):修辞+内容+情感,运用( )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 ( )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 ( )的思想感情。,第四:从用词的角度,动词、形容词、叠词、成语 常见答题形式: “ ”一词(等词), 写出了( ) 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 ) 的思想感情。 “ ”一词(等词),形象地表现了 ( )(人物)的性格特点,体现了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8.发展性考题仿写,常见题型: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例句所用的结构、修辞手法是什么,所写的句子与例句的结构和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致。,常见题型:(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