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机制及其组织治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48751 上传时间:2017-06-2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机制及其组织治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机制及其组织治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机制及其组织治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机制及其组织治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机制及其组织治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机制及其组织治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 庆社会科学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2011 年第 11 期 总第 204 期全国视野 重庆个性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机制及其组织治理*Th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Organization Institution Innovation of the NewCountryside Construction张日新 潘光辉内容提要 在包容性增长的背景下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将具有更多的统筹与互动 。 这一过程要求对传统的组织制度进行变更与创新 ,为农村劳动力流动 、土地流动 、资金流动提高新的组织制度和机制保障 ,因此 ,新农村建设有效实施机制有赖于

2、农业产业组织 、农民合作组织和农村治理机制三大领域的创新 ,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如何加大财政投入和政府积极推动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新农村建设 制度创新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2; 广东金融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521Zhang Rixin Pan GuanghuiAbstract: Under the inclusive growth background,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urbanization will have moreorchestration and interaction. T

3、his process requests the change and innov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 systemand improves the new organiza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 safeguard for the flow of rural labor, land and capital.Therefo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depends on the innovation of agr

4、iculturalindustry organization, agricultural farmer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and rural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do not justfocus on how to increase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and governments active promotion.Key words: inclusive growth,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stitution innovation* 该标题为 重庆社会

5、科学 编辑部改定标题 ,作者原标题为 包容性增长 、新农村建设与组织创新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创新研究 ”(批准号 :09BSH01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激励机制研究 ”(批准号 :10YJC840057)。在马克思主义看来 ,城乡融合是 “将结合城市和乡村生活方式的优点而避免两者的偏颇和缺点 ”。 城乡融合是在 “扬弃 ”的基础上 ,实现城乡 “更高级的综合 ”,而不是实现城乡无差别的统一 ;在城乡融合的过程中决不是歧视城市或简单地将城市拉平 ,而是要重视大工业和城市的历史地位 ,充分发挥城市在城乡统筹中的积极作用1

6、。 城乡统筹发展一直得到西方城市理论学者们的重视 。 其中 ,有城市规划理论的奠基者霍华德的 “田园城市 ”,芒福德的城乡关联发展 ,赖特的 “区域统一体 ”,都在不同的角度提倡城乡整体的 、有机的 、协调的发展模式 。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 ,城乡发展理论经历了朴素的城乡整体发展观 、城乡分割发展观 、城乡融合发展观三个阶段 ,其中出现了 “刘易斯 拉尼斯 费景汉 ”模型 、增长极理论 、城市偏向理论 、乡村城市理论 、城乡融合系统 、区域网络模型 、城乡相互作用理论等2。 在我国 ,自新农村建设理念提出以来 ,国内学者已开展了较多的政策研究345,学者们论述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7、。 新农村建设是在城市化背景下推进的 ,显然 ,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两者不是分开的 ,因而 ,在近年来 ,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的研究得到了许多学者的重视678910。上述探索与争鸣 EXPLORATION AND CONTROVERSY118重 庆社会科学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2011 年第 11 期 总第 204 期全国视野 重庆个性研究指出 ,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过程是城乡建设发展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 ,是城乡整合的过程 。 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过程需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进行协调 ,以促进二者健康发展和 “三农 ”问题的解决 。 城市化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 ,其

8、演进规律也在不断更新中 ,从而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 与基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传统城乡关系不同 ,新型城乡关系更多地具有双向互动的特征 。 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就是指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者之间相互影响 、 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的动态作用关系11。 农村改革发展中的新农村建设与城市群的推进 ,作为当代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两极 ,意味着人口 、资源 、经济等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大重组与结构性变迁 ,两者之间既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也可以相互交融12。 在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 , 既要看到城市群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又要看到它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跨越式

9、发展的契机和支撑 。目前相关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大多是基于西方经验的 , 其前提是城市和乡村是相对独立和平等的区域 ,不存在政府干预所导致的要素市场缺失 ,在要素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上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是较为平等的主体 ,双方拥有各自的组织及其利益表达渠道 ,拥有平等的谈判地位 ,甚至可以影响国家的农村和农业发展政策的制定 。一 、新农村建设内涵变迁 :从城市化到城乡统筹发展再到包容性增长(一 )继续推进城市化的主题不变 ,增加了包容性增长的内涵从基本国情出发 ,在人地关系矛盾不断加剧的情况下 ,城市化是要素集约化利用的发展方式 。 在城市化和包容性增长的背景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提

10、法并不止于农村工作领域 ,而是一个具有新内涵的提法 。 近年来中央农村工作政策变迁 ,反映了这样的内涵变化 :从农业结构调整到农民增收 ,再到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产业结构调整到关注从业者增加收入再到农村区域协调发展 ,政策调整和作用范围逐渐放宽 ,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有了对接的通道 。 正如温铁军指出的 , 与以往的对农村工作的强调相比 ,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内涵中 ,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调整 :一是不再片面地强调经济增长 ,同时也包括农村的文化建设 、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农村的社会组织建设 ,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 ,农村公共事业包括文化教育 、医疗 、社会保障等 ,也将

11、得到较大发展 。 二是不再单纯强调加快城市化 。 以往加快城市化已经带来一些问题 ,导致城乡差别加大和社会失衡 (赵富芳 ,2005)。换句话说 ,这两个调整一方面是强调经济发展的包容性 ,另一方面是强调城市化与农村建设的互动 ,着眼于改变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矛盾 。 在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互动过程中 ,农民转变为市民享受城市创新所带来的福利 ,尚未转移到城市的农民也同样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二 )促进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与配置 ,吸纳农村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要素投入城市化的核心是 “在产业演进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 、向城市地区的转移 ”13。 长时期以来 ,我国实行城乡二元结构的

12、基本体制和政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难阻碍了城市化 ,加剧了城乡之间矛盾 。 由于二元体制不变 ,我国加快城市化发展的结果必然是更多的农村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要素和资金要素的单方向流出 ,而大量农村劳动力虽然能在城市产业中找到就业机会 ,却难以转化成城市居民 ,最后仍不得不回到农村养老或者是滞留在城市中的成为弱势群体 。未来的 2030 年 ,如果城镇化率的水平达到 70%,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几乎将全部被城镇吸纳 ,如果现行的二元体制不改变 ,留在农村的可能将是妇女 、小孩和老人 ,有 4 亿 5 亿人口 。农村发展缺乏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由于二元结构形成城乡之间的要素有选择性的单向筛选

13、和流动机制 ,深层次的原因是农村市场机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 特别是农村要素市场发育缓慢 ,农民作为要素拥有者缺乏组织和谈判能力 。 为了不让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与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差距太大 ,农民也能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好处 ,并且提高他们在市场交易中的谈判地位和能力 ,新农村建设必须将培育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 。近年来 ,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发挥了一定作用 。 但政府投入要激活农民的积极性 ,引导农民投入 , 农民才能表现出巨大的创新能力和潜力 ,这是加快建设新农村的最大资本 。(三 )分工与合作 :城市与乡村之间形成良好互动 ,改变原有的城乡二元发展方式在传统

14、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 ,农村与城市不处于同等地位 ,两者之间是竞争的关系 ,甚至是城市发展依赖或剥夺农村发展 。 特别是从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探索与争鸣EXPLORATION AND CONTROVERSY119重 庆社会科学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2011 年第 11 期 总第 204 期全国视野 重庆个性来的经济发展来看 , 长期的工农业产品价格 “剪刀差 ”, 农村将优质的农产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给城市 ,在缺乏外来资本投入的情况下 ,工业化和城市化一直是依赖着农业和农村提供的要素作为启动资本 。 过去一段时间不少学者强调 , 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是对 “三

15、农 ”理所应当的补偿 ,这容易让人觉得新农村建设是城市和工业居高临下给农村施加恩惠 , 或者至少让人感觉城市对农村具有 “济贫 ”道义 。 其实不然 , 城市是以要素聚焦产生规模经济 ,并通过信息的聚焦产生更多的创新能力来支持经济的发展 ,正由于创新给城市所带来的发展活力 ,城市化道路一直会稳健持续发展 。包容性增长理念下的新农村建设 ,当然不能违反城市发展规律 ,强调牺牲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来支持农村建设 ,也不应该强调在城市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必须回过头来支持农村 、反哺农村 ,而应把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定位于城市发展的合作伙伴 。 而如何通过新农村建设 ,培育比较优势 ,既向城市输送农村劳动力和

16、农产品 ,又能吸引城市资本投资农业和农村 。 如果说早期农村养育了城市 ,那么 ,将来城市带动农村共同繁荣 ,工业与农业通过各种合作渠道实现共同发展则是包容性增长所应当包含的新内涵 。 在这一新内涵中 ,农村和农业发展必须改变过去分散的组织方式 ,通过组织培育与制度创新 ,建立真正能与城市产业对话和合作的产业主体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动过程 ,实质上是指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化 、传统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向现代城市生活转变的城市化过程 , 同时也是新农村内源性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 这两个维度是紧密相关的 ,一方面城市化带动农村发展 ,另一方面农村发展推动城市化 ,对于农村发展 ,前者外源性的 ,后者则是内源性的 。 我国现实的国情也决定了仅仅依靠内源性发展难以扭转城乡之间的马太效应 , 只有把内源性发展动力和外源性发展动力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使新农村建设达到预期目标14。 因此 ,政府推行新农村建设除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目标外 ,更应该把通过制度创新来培育农村内部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