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最新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4866953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1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最新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v1.0 可编辑可修改 1 历史文献学 题型:填空题 20、名词解释 40、简答题 20、论述题 20 王应麟玉海; 版本学有叶德辉书林清话 ,是第一部版本学专著,辑译之书的鼻祖 清末大官僚王懿荣 - 1899年刘鹗,第一部甲骨著录著作铁云藏龟 - 孙诒让契文举 例 -整理和研究甲骨文最有成就的是: 甲骨四堂 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 者:郭沫若(字鼎堂) 、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 宋四大类书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文苑英华、是宋太宗时编写完成册府元龟宋 真宗时完成,都是北宋时编写的,故后世合称此四书为宋朝四大部书,或宋四大书。 目录学开端人物(

2、六分法)成果:六分法即创始于刘歆的七略 ,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目录 书籍 史记三家注: 俗称“三家注”的史记集解 (刘宋裴骃注)、 史记索隐(唐司马贞 注)和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 敦煌三大家 :姜亮文、向达、王崇明 正史:指官修的 以纪传体为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 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 双璧: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目解题是 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有解题的书目, 在学术史上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名词解释 文献、辨伪、辑译、刘向、三通、校勘、郑玄、四分法、六分法、 底本:是校勘时选用的本子。 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无文字讹误,刻

3、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 传较少的各类古籍。 版本:是相对于以前的抄本,专指雕版印刷复制的书籍。最初指一种书籍经过多次传抄、 刻印或以其他方式而形成的各种不同本子。随着时代的发展,版本也开始应用于影视、软件等 事物上。 尤氏遂初堂书目第一部著录版本的书目。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 金石: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 反切法 :前面字的声母与后面字的韵母和声调,例如“都宗”“Dong ” 文献的涵义“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根据此定义,不仅传统的纸本载体,以及纸产生以前的竹木简牍 、帛书 这些习惯上归入文 献范围内的记录文字内容的载体形式属于文献,而且历代书法绘

4、画等艺术作品、西方工业革命 以来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摄影技术作品、影视胶片磁带录音磁带、电脑磁盘光盘等等,均属文献。 文、献二字联成一词,出现在中国古书上,是从论语开始的。过去封建学者们所强调的 “征文考献”,便是说要了解过去的历史,一方面取证于书本记载,一方面探索于老耆旧言论。 用“文献”二字自名其著述,起于宋末元初的马端临。他写了一部贯通历代典章制度的文献 通考 。 文献学的概念,广义、狭义;历史文献 文献学 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文献学是在文献工作经验积累 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了收集、整理、交流和利用文献,就必须对文献的特点、 生产方式和整理方法进行研究,从中总

5、结出规律,从而逐渐形成了文献学。研究内容包括: 文献的特点、功能、类型、生产和分布、发展规律、文献整理方法及文献与文献学发展历史等。 治学的基础、资料的源头、深入研究的门径。它可以根据学科领域划分为历史文献学、古典文 献学等。 关于历史文献 ,目前大致有三种解释。 一种是将历史文献等同于文献或古典文献。第二种 解释是把历史文献视为文献或史料的一 个组成部分,强调其专业属性和内容特性。第三 种看法是历史文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如谢玉 杰、王继光认为:“广义历史文献,系指一切文献;狭义历史文献即历史学科史料文献,其中 历史学记注与撰述的典籍是狭义历史文献的主体。” 具体地讲,历史文献只是文献中的一个

6、类别或组成部分,它有着特定的时间界限和内容范 围。历史文献的时间范围应以三代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宜。就内容范围而言,历史文献必 须同时具备历史价值(或曰史料价值)和文字资料两大要素。 广义上的中国历史文献学, 一般是以“历史”的时间概念来划分范围, 因此只要是 1919年以 v1.0 可编辑可修改 3 前的典籍都属于“历史文献” ,细分起来,包括史学方面的传统文献(狭义历史文献)、文学史文 献、哲学史文献、经济史文献、军事史文献、教育史文献、中医史文献等等。 而狭义的历史文献学,则以“历史”的学科概念(即“史学”)来界定其研究范围和对象,从 而与文学史文献、哲学史文献、经济史文献、军事史文献

7、、教育史文献、中医史文献等相区分, 而仅仅以史学方面的古籍,即以四部中的“史部”书籍为其主要研究对象。 而历史文献, 首先,从时间概念来看, 一切文献都是各种知识的记录。时间就好像一个链条, 过去时间中产生的文献叫历史文献。这个时间链条,是极不稳定且稍纵即逝的。其次,从学科体 系来看,广义历史学包括自然界的变迁以及最初人类会活动发展的过程,内容涵盖十分广泛。广 义的历史文献,它包括世界上的一切著作,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文学专指人类社会史,即所谓狭 义历史学。历史学典籍则指古代各个阶段分类分录中的史部典籍,以及现代文。 章学诚 :字实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进士。曾主讲定州定武、保定

8、莲 池书院,并为南北方志馆主修地方志。章学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皆有特色。所 著文史通义共 9 卷(内篇 6 卷,外篇 3 卷) ,是清中叶著名的学术理论著作。与同时代其他 在文献学领域做出贡献的学者相比,章学诚的贡献更为全面更为突出,他不仅是实践家,而且 对于文献学作为一个整体的认识,也更为清醒,更有系统理论方面的建树。所撰校雠通义, 集中体现出他在文献学方面理论建树。 十通、九通 习惯上称通志、 文献通考、 通典为“三通”; 清代乾隆年间, 加入官修的续通典、 续通志、 续文献通考、 清通典、 清通志、 清 文献通考合称“九通” ; 1935 年再加上清朝续文献通考 ,总称为“十

9、通”。 所谓的伪书,主要指两方面的情况:一是一部书的一般公认的著者并不真实,二是所题著作时代 v1.0 可编辑可修改 4 不可靠。 伪托、伪书出现原因: 一、在封建社会,一般人的心理,都是崇拜古人而鄙视同时的人; 二、每逢统治阶级下诏求书, 或者说明献书有赏, 于是投机取巧的士大夫们便乘时制造伪书, 行欺牟利。 三、封建社会的学者们,有彼此轻视、互相攻击的恶习。 四、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不独论学有门户之争,势同水火,而有关政治的斗争,更加厉害。 伪书集中产生的时期: 战国之末、西汉之初、西汉之末、魏晋之交、两晋至六朝、明中叶以后。 伪书种类: 全部伪、部分伪、内容不伪而书名伪或作者伪、版本伪。

10、v1.0 可编辑可修改 5 著名的注 南朝刘宋裴松之所作三国志注不同于以往的史注,独具一格。裴松之认为陈寿三国志 “失之于略, 时有脱漏”,于是收集三国史料凡一百五十余种,充实陈寿之书, 体现出三国志注 的重点是补充史料和考订史实。 梁刘孝标作世说新语注,不拘于词语的诠释,广搜材料,全注引经史杂著四百余种,诗 赋杂文七十余种,对原书所述内容,或是加以充实,或是发其含蕴,或是考其当否,或是纠其谬 误。 北魏郦道元所作水经注是第一部突出地理特色的注释典籍。水经原文极简,只记述一 百三十七条水流,而记每条水流亦寥寥数语而已。 为什么要做考证、意义 考证,又称考据。是研究历史文献或历史问题时,依据资料

11、对其进行考核、证实和说明,是 指考订一书中所记载史事的真假对错问题。考证是整理、鉴别史料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和重 要方法。值得一提的是,考证不是单一、独立的一种方法,而是与整理、搜集史料的其它方法密 切相连的,在一定程度上是目录版本、辨伪、校勘等诸方法的综合运用。 我国史书浩如烟海,所包括的史事材料极其丰富,但由于时代的变迁,记录人的见闻、认识 范围有限等等各种复杂的原因,文献中所记述下来的史事材料,往往谬误百出。因此,欲对历史 某事作出论断,必先搞清楚史事的真相及来龙去脉。 意义不祥,自补。 校勘(简答、填空、论述) 文献校勘主要还是古籍校勘,其他近代以来新加入文献领域的内容,如出土简帛、

12、文书档案 等,在校勘方面也仍要使用传统的古籍校勘方法。而这种校勘,自刘向、刘歆父子以来,经过二 千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规范。 校勘的目的是恢复作者原稿的本来面貌。 古籍的致误原因(即为什么和今天出版物不同): v1.0 可编辑可修改 6 一、除个别明人和少数清人著作尚有原稿,绝大多数原稿都没能流传下来,因而不可能 如同今天出版社的做法,利用原稿来校对; 二、流传下来的古籍一般是刻本或抄本,还有少量活字本,但不论刻本或活字本,差错 都远远超过今天的出版物,而抄本在传抄过程中,抄错的现象就更多。 三、古籍流传至今,一种书往往会有多种刻本或抄本等不同版本,各种版本之间也往往 会存在文字歧

13、异出入、甚至内容多少繁简都会不同。 古籍的错误类型:误(讹) 、衍、脱、倒。 从事校勘的要求:一、要在文字、声韵、训诂方面有些素养,并对通行的、常见的古籍,务 求比较精熟; 二、需要按照校勘工作规范,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三、要有严肃正确的态度,一定要谨慎从事,慎而又慎,必须明确,校书 的目的是恢复原书本来面目,而不是替前人改文章。 校勘四法 对校法:也称为“版本校” ,是最基本的校勘方法。是在广泛搜集同一书籍的不同版本的基 础上,从中选择一个错误较少的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进行校勘的方法。 本校法:是用一部书的本身进行校勘,通过前后文字的对照,比较找出其中差异,从而发 现并改正错误。 他校

14、法:就是用与本书相关的其他书籍进行校勘。 理校法:在校勘时,运用推理的方法进行校勘,是校勘的补充方法。运用分析、类比、综 合等手段,据理推断文献中的错误。 v1.0 可编辑可修改 7 校勘的依据 一、龟甲、金石刻辞、汉初竹简、帛书,和六朝隋唐写卷等实物载体,都足以作为校勘古书 的依据,它们较任何刻本的时代都要早得多,可靠性也就更大。 二、可从多种古书中找出许多内容相同的篇章,作为校勘的依据。 三、可依据较早的传注去校订正文。 四、还可依靠类书和旧注所引古书,来校订今日通行本的错误和脱落。 但是必须指出:古人引书,不一定完全符合于原文,做到一字不差。特别是在引用之际,有 节略其辞的,也有引用书意

15、的。 注释种类(传、注、章句、集解、释、正义、直解、笺) 传:注释的一种重要形式。解释传经义的书称之为“传”,传是转述的意思,也就是解说经义 以传示后人。先秦已开始使用,例如“春秋三传”。如果是集诸家之说以注经,则叫“集 传” 。 注:古代注释中最通行的一种叫法。最早在西汉就有了以注为名的书籍了。在多家注释基础 上进行注释,称为集注,如孟子集注、 老子集注等。刘知几指出传与注的共同点 是以训诂为主,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注就是郑玄的三礼注。 章句:传注的一种。与传注比较简明不同,它往往比较繁琐,是对古书进行逐句逐章地加以 详细注释的一种体例。它的特点除了解释词义外,还注重以分章析句的方式串讲经文 大

16、意,并在每章的末尾总括此章的内容要旨。 集解:解就是解释的意思,集众家之“解”,则称“集解”。 “解”这种名称在东汉用得最多。 疏、正义、直解:最早以“疏”为书名的是三国时吴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到南北朝时期流行一种叫“义疏”的注释体裁。它的特点在于它在注释经 书的时候,选取一种古注,不但解释经文,而且对古注也一并解释,注中 再注。 到唐太宗时,孔颖达奉敕以义疏之体例注释“五经”,用以统一经义,称 为“正义”。 而直解是元代出现的一种注释形式,是用当时的白话注解经书的一种方式。 笺:最早是从东汉的郑玄开始用作书名的。他注诗经,为了以示和毛亨、毛苌的不同,和 v1.0 可编辑可修改 8 不使后人将自己的注释和毛传的内容相混杂,他把自己的解说标明为“笺”。 注释不同时期的校法 “注”即注解,“释”即解说。注释古人给它取了一个专门的名词,叫“训诂”, “训”就是解 说的意思, “诂”是指古言。解说古言使人通晓,也就是我们所讲的注释。早期的训诂还主要是字 词形、音、义的解释。后来其范围逐渐扩大,包括对文献内容的解释。注释的种类很多,因传、 注两种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