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治指南(9月11日).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4861429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6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视防治指南(9月11日).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近视防治指南(9月11日).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近视防治指南(9月11日).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近视防治指南(9月11日).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近视防治指南(9月11日).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视防治指南(9月11日).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视防治指南(9月11日).ppt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视防治指南 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近视已成为影响我 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调 查发现,病理性近视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做好近视的防治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近视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一)定义 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 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 (二)分类 1.根据屈光成分分类: 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或各 屈光成分之间组合异常,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基 本在正常范围。 轴性近视:由于眼轴延长,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 角膜和晶状体等眼其他屈光成分基本在正

2、常范围。 2.根据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 单纯性近视: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进展 缓慢,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其他视功能指标 多属正常。 病理性近视:视功能明显受损,远视力矫正多不理想 ,,1,近视力亦可异常,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病变,如近视弧形斑、 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新生血管膜,可发生形状不规 则的白色萎缩斑,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Fuchs 斑);视 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在年龄较轻时出现玻璃体 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脱 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新生血管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 性要大得多。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

3、突出,眼球后极 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伴有上述临床表现者为病理性近 视。 3.根据近视度数分类:低度近视:-0.50D3.00D;中度近 视:-3.25D6.00D;高度近视:-6.00D。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需要综合考虑视觉症状、屈光度和屈光成分等,还要考虑 到双眼视功能、近视性质、近视进展速度以及近视并发症等, 具体如下: 远距离视物模糊,近距离视力好,初期常有远距离视力波 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眼。 通过客观验光和主觉验光确定近视,并确定度数。 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 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改变。 二、近视的影响因素及预防

4、 (一)环境因素,2,3,近距离工作:近距离工作被公认为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 危险因素,与近视的发展呈正相关。除了近距离工作的总量外, 近距离工作持续时间(45 分钟)、阅读距离近(33 厘米) 等也是近视的重要危险因素。 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发病率和进展量呈负相 关,是近视的一种保护因素。因此,提倡在学龄前如幼儿园时 期就开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条件的地方鼓励每天增加户外 活动 1 小时。 读写习惯:不良读写习惯是近视的危险因素。写字时歪头、 握笔时指尖距笔尖近(2 厘米)的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应 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握笔的指尖离笔尖一寸(3.3 厘米)、胸 部离桌子一拳(67

5、厘米),书本离眼一尺(33 厘米),保持读 写坐姿端正,不在行走、坐车或躺卧时阅读。 采光照明:读写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 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 300 勒克斯(lux),并结合工作类 别和阅读字体大小进行调整,以避免眩光和视疲劳等。 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可让眼睛放松。临床研究表明,做眼 保健操相比不做眼保健操可以减少调节迟滞,改善主观视疲劳 感受,从而有助于控制近视。 其他:近视发生发展的其他环境因素可能还包括营养、睡 眠时间、微量元素、电子产品的使用等。 (二)遗传因素,4,对于单纯的低中度近视者,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导致近视 的进展。父母近视的青少年发生近视的风险明显增大,

6、而且与 父母近视的度数呈正相关。目前已有较多近视相关基因的家系 研究、双生子研究及群体遗传学研究。对于高度近视,尤其是 病理性近视者,遗传因素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近视的父母应 该更注意让孩子避免容易发生近视的环境因素。 三、近视的相关检查 从幼儿园时期,应定期检查孩子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 度、角膜曲率和眼底等,建立儿童眼屈光发育档案,有助于早 期发现视力不良、有近视倾向和已近视的儿童,从而分档管理 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对于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儿童应加强定 期随访,进行重点防控。 (一)一般检查 1.视力检查:视力检查是发现近视的第一步,通过视力检查, 可以简便迅速地将可疑近视与正常人区别开。视

7、力检查应在中 等光亮度下进行,检查室的光线应较暗为宜。如采用后照法(视 力表灯箱、投影或视频视力表),建议标准视力表亮度为 80 320cd/m2。目前,视力表亮度为 160cd/m2 作为使用标准而广 泛应用。由于在各种不同的投影机、灯箱和视频显示系统中很 难得到一个确定的亮度,临床上以 80320cd/m2 作为检测视 力表的亮度可能是比较合理和实用的。如采用直接照明法(印 刷视力表),建议照度为 200700lux。根据选用的视力表规定,5,来设定检查距离。测量时遮盖对侧眼,注意不要眯眼、不要压 迫被遮盖眼。一般先查右眼后查左眼。检查时,让被检查者先 看清最大一行视标,如能辨认,则自上而

8、下,由大至小,逐级 将较小视标指给被检查者看,直至查出能清楚辨认的最小一行 视标,至少能辨认出 1 行中的 3 个视标记录为准确结果。被检 查者读出每个视标的时间不得超过 5 秒。如估计被检查者视力 尚佳,则不必由最大一行视标查起,可酌情由较小字行开始。 记录和表达视力时,应当标注所采用的视力表类型。 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界值必须考虑年龄因素, 眼科学分会斜视弱视学组提出,将不同年龄组儿童的正常视力 参考值下限定为:35 岁 0.5,6 岁以上 0.7。6 岁以上的学龄 期儿童,裸眼视力如果低于小数视力 0.5(即 LogMAR 视力 0.3),是怀疑屈光异常的标准。总之,裸眼视力低于同年龄正

9、常儿童的视力下限要怀疑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甚至 弱视。 裂隙灯检查:了解眼睑、结膜、角膜、虹膜、前房、瞳孔 和晶状体等情况。 眼底检查:眼底检查包括彩色眼底照相、直接检眼镜检查、 间接检眼镜检查等。彩色眼底照相拍摄标准:应当以视盘与黄 斑的中间点为中心,曝光适中,对焦清晰。屈光度大于-3.00DS 者或视网膜有近视病变(如视盘旁萎缩弧、豹纹状眼底、黄斑 部 Fuchs 斑、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周边部眼底病变)者应进,6,行定期随访。 对于有漂浮物感或闪光感的近视患者,还应当散瞳后进行 直接、间接检眼镜检查,并可通过压迫巩膜来检查周边视网膜 是否有变性、裂孔等。特别是对下列情况应重点检查

10、: 视力低下及视力矫正不能达到正常者。 高度近视眼者。 突发性的有细尘状感或合并有闪光感者。 屈光间质不良有玻璃体色素沉积或玻璃体混浊者、 高度近视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其对侧眼的检查对发现新的 病变及其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 4.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睫状肌麻痹验光即通常所说的散瞳 验光,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建议 12 岁以下,尤其 是初次验光,或有远视、斜弱视和较大散光的儿童一定要进行 睫状肌麻痹验光,确诊近视需要配镜的儿童需要定期复查验光。 临床上常用的睫状肌麻痹药物有 1%阿托品眼膏或凝胶、 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和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 1%阿托品眼用凝胶的睫状肌麻痹效果最强,持

11、续时间久, 适用于 7 岁以下的近视儿童,尤其是远视和斜弱视的患者首选 使用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1%阿托品眼用凝胶的使用方法为 23 次/日,连用 3 日;对于内斜视的患者来说,12 次/日, 连用 5 日。第二次的复验时间为 21 天28 天内。 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的睫状肌麻痹效果仅次于阿托品,7,眼用凝胶,且作用时间较短,可考虑作为不能接受阿托品眼用 凝胶时的替代,以及 712 岁近视儿童的散瞳验光。1%盐酸环 喷托酯滴眼液的使用方法为验光前相隔 20 分钟滴 2 次,1 小时 后验光。第二次的复验时间为第 3 天1 周内。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持续时间短,作用强度在三者中最弱, 适用于

12、 1240 岁人群,临床上也可用于 712 岁近视儿童的 散瞳验光。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的使用方法为验光前相隔 10 20 分钟滴 3 次,3040 分钟后验光。第二次的复验时间为第 2 天1 周内。 需要注意的是,麻痹睫状肌后的验光结果可让医生对该眼 无调节状态下的屈光不正情况有初步了解,但并非就是最好的 矫正处方,最后得矫正处方一定是权衡双眼的屈光情况、主觉 验光情况、双眼平衡及患者的具体视觉要求后确定。 (二) 特殊检查 角膜曲率检查:正常成人角膜曲率半径均值为 7.77mm, 角膜前表面的水平方向曲率半径为 7.80mm , 垂直方向为 7.70mm,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 6.226.80

13、mm。315 岁儿 童正常角膜曲率半径为 7.79mm。儿童随年龄增长, 角膜曲率半 径呈递减趋势。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弯曲度过陡会导致屈光性近 视或称曲率性近视、弯曲性近视。因此,晶状体的屈光力及厚 度也是需要定期观察的参数。 眼轴长度检查:眼轴长度在出生时为 16mm,3 岁时可,8,达正视眼水平约 23mm,此后以每年约 0.10.2mm 的速度生 长,1314 岁即可达到成人水平 24mm。发育期儿童的眼轴 长度增长过快可能是向近视发展的趋向因素,但应考虑到伴随 正常生长发育的眼轴增长。 双眼视功能检查:对于有斜视或屈光参差的近视患者,应 对其双眼单视功能进行检查和评估。可采用 Worth

14、 四点灯评估 知觉融合功能,采用立体视觉检查图测定立体视锐度。 调节与聚散功能检查:在屈光不正矫正后和排除眼部疾患 的情况下,仍存在视疲劳、视力模糊、近距离工作相关眼酸、 眼痛、复视等症状时,应对其调节与聚散功能进行检查。主要 检查方法包括调节幅度(移近法/移远法、负镜片法)、调节反 应(对于近距离视标的调节反应低于调节刺激量时表现为调节 滞后,反之为调节超前)、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 调节灵活度(反转拍法)、集合幅度(集合近点法)、正负融像 性聚散、AC/A 比率(以每单位调节引起的调节性集合(以棱镜 度来表示)与每单位调节(以屈光度 D 来表示)的比率来表示, 可分为梯度性A

15、C/A、计算性 AC/A)。 眼压与视野检查:由于病理性近视合并青光眼多见,所以 应进行眼压和视野检查以排查是否合并有青光眼。 A/B 超检查: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应进行 A/B 超的检查, 可了解眼轴长度、玻璃体和视网膜情况以及有无后巩膜葡萄肿 等。,9,光 相 干 断 层 扫 描 检 查 ( 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OCT):OCT 能观察到黄斑区视网膜各层次结 构的细微变化。对于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患者,OCT 有助于 早期发现黄斑区的近视相关病变,如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劈裂、 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通过OCT 检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脉络

16、膜的厚度,可指导近视性黄斑病变的 分期及治疗。 此外,OCT 可以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多种不同的 形态特征,并可明确显示出其所在解剖层次及组织学关系,对 其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及形态做出进一步描述。在 OCT 中,即 使是在较大的视网膜下出血的情况下,也可以清楚地显示出 CNV,并准确地描述其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其解剖位 置。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 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FFA 为评估病理性近视引起的 CNV 的 标准化的检查手段,可用于新近发生的近视 CNV 的鉴别诊断。 有研究提示FFA 对活动性近视CNV 的检查结果优于其他检查方 法,因此建议对任何怀疑为近视 CNV 的病例进行 FFA 检查。典 型的近视性CNV 表现为小的、扁平状的、灰白色视网膜下损害, 通常位于黄斑中心凹下或近黄斑中心凹处,伴或不伴出血。近,10,视性CNV 在 FFA 中的早期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荧光,晚期表现 为荧光素的渗漏。 四、单纯性近视的矫正措施 (一)框架眼镜。框架眼镜是最简单安全的矫正器具,应 做到每年至少一次复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