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9月11日).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4860300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X 页数:14 大小:6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9月11日).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9月11日).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9月11日).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9月11日).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9月11日).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9月11日).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9月11日).ppt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瓶颈。由于学生文言词汇及语法 积累量少,读不懂而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时候, 花费了大量的工夫,可考试时依旧是一塌糊涂。以至于那些古代先贤 的美作在今天成了负担,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极其低下,但是高考对文 言文提出的要求一直是有增无减。面临困惑,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 的学习效率成为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多数老师发出感慨:“春风难度文言关”对于文言文教学,简 直没有办法了。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不耐烦”、课堂气 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学生迷糊,老师苦恼,教学效率低下。文言 文教学既是重点,更是难点。“

2、学贵得法,教贵有法。”引导学生掌握科 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实施教学,我就灵活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 和文言文的特点等问题做了些思考,算作是抛砖引玉吧。 一、充分阅读是基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在文言文教学 中应该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环节,它在培养语感、理解文意中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文言文生涩难懂,如果学生不努力地把文句读通, 那么后面的教学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少讲多读”应该是基本方法, 为了让学生读得有兴趣、有感觉,可以采用教师诵读,学生自读,不 同版本音频视频听读、跟读等几种办法。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 行点拨,明确句读、体味基本感情,在学生自读环节,必须要求学生 对课后注释

3、加以把握,不明确的还要借助古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来,1,2,学 海 无 涯 进行理解。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离骚、蜀道难、兰亭集序、 赤壁赋等诗词赋、散文名篇,尤应通过循环反复诵读来增进理解, 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使学生得到精神熏陶和审美 愉悦。要让学生走出文言文的阅读的误区,有的学生认为,文言文阅 读无外乎就是读准字音,殊不知大多数文言文最重要的是探究事件、 人物背后传递出的信息、带给我们的思考。在诵读中,教师要强调字 正腔圆、停顿得当、语速急缓等方面的要求。 二、把握考纲是关键。文言文部分“考试内容”有关“古代诗文 阅读”的考试范围包括理解文言实词、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

4、用法、正确断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局势和用法、翻译文中的句 子、分析综合以及鉴赏评价等部分。这些点其实就是考点、出题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这些要点循序渐进推进教学,由字到 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具体来讲,“”故事体验法对一些人物传 记、历史事件、历史小说类的文言文的教学,可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 通过举办故事会、编排课本剧和组织. (本文共计 1 页) 继续阅读 本文 三、激发兴趣是抓手。 四、 第一个层面: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是距现代汉语比较遥远的书面语,它时代久远、词法句法 繁琐,又是较深奥的书面语,高中生虽然学过一些文言文,但对文言,3,学 海 无 涯 文的距

5、离感、陌生感还是很大的,如果对文言文的学习提不起兴趣、 学起来味同嚼蜡,那么他们就会对学习文言文失去耐心,产生厌学情 绪,甚至放弃不学。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把他们引到文 言文的学习中来尤其重要。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若夫经过试验证 明,人的学习活动不仅仅靠大脑皮层结构,而且是在情感和潜意识的 共同参与下进行的,是潜意识与显意识交替的心理活动。当潜意识和 显意识处于和谐的相互作用的状态下,学习效益就会成倍的提高。而 钱梦龙老师也说:“教师教的重点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学生 的学习内驱力,唤醒学生沉睡的求知欲。”因此,重视学生感性的、 直觉的、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培养

6、他们的学习 兴趣,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 鉴于 此,我做了以下尝试,效果颇佳。 1、以精彩的导语激趣。一段巧妙的导语是一把点燃激情的火把, 所以在刚上课时用一段生动活泼的话语把学生引到学习文言文上来, 让他们在放松快乐的情境中入境,效果是很好的。对于像庄子的逍 遥游这样比较难懂的文章,可以由庄子的寓言故事入手化深奥的道 理为有趣的讨论。对于像鸿门宴这样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借 鉴电视预告片的做法大肆渲染后设置悬念。对于像李白将进酒 那样的文章,可以从他跟意象酒的关系入手,在了解作者这个人的基 础上产生想学他诗的愿望精彩的导语可以让学生的眼睛跳动出光 亮,跳动出他们对

7、悠久文化的憧憬。,4,学 海 无 涯 2、以诵读为主的“活”语境激趣。古人云:置之齐则齐语,置之楚 则楚语,这说明学习语言需要一个“活”的语境。要设置一个“活”的语 境需要改以往以串讲法为主为以诵读法为主。 因为书面上的语言是 不完全的语言,语气、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受书面语 的局限,不易表达出来,因此,必须让学生读出来,十几个、几十个 人齐读,每天都读一阵子,通过朗读将课文无声的语言变为有感情的 音响,语境自然就有了。而语言习惯首先来源于听,其次是说,能听 会说,就是习惯的养成,换言之,即有了语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 提倡反复诵读,力求课堂上书声琅琅,正是用出声的读同时进行“听”

8、 和“说”两个方面的训练。这样做,就是将语感的培养放在教学的核心 位置上更确切地说,就是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 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最后达到将文言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个 部分。学生在这充满活力、跳跃着生命的语言环境中全方位、立体化 的感受它,学习它的欲望就会日益增强。 从落实的角度看,通过诵读可以加深记忆,丰富词汇,培养语感, 提高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精读指导举隅中精辟地指出:“吟 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当一种语言在学习者 的记忆中成为一种习惯,我想,其它的一切都会容易起来的,兴趣自 然就上来了。我的具体做法是:每篇古文必范读,并适当的介绍朗读 要领和背

9、诵方法,做到当教当背,并定期举行诵读比赛,设立诵读能 手奖和诵读进步奖,以此来促进他们让他们喜欢读、爱背。另外,尽 量用朗读来读认和理解字、词、句。如学生读梦游天姥吟留别题,5,学 海 无 涯 目时,将“梦游天姥吟”分开,可见学生对这个句子没有掌握。这时教 师恰当的指导朗读,句子的意思也就明了了。这样,美读的机会多了, 死板无止无休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少了,可以说诵读使学生在享受中 加深了记忆。在这样书声琅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中,学生兴趣 有了,也动起来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兴致怎会不 盎然呢? 3、以现代气息的语言激趣。要打通古今文化的通道,让“新新人 类”喜欢学习文言文、乐

10、于学习文言文,教学语言上也最好要有现代 气息。时下易中天、于丹之所以能在众多的学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渴 望接受传统文化群体的“大众情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讲 解方式。他们往往以通俗生动的时髦生活话语来阐释传统文化。如易 中天说:“韩信是待业青年,后来参加工作后当过侍卫、接待员、司 务长”“诸葛亮拿着张琴唱卡拉ok”等等。我也曾经尝试运用类似的时 尚语言来进行文言文教学,学生的兴致特别高涨。 如讲李凭箜篌引时,我在导入后说:“李凭的个人音乐会开始 了。”讲到“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时,我说:“李凭的音 乐可以使老弱病残居然跳起了迪斯科啦,李凭的音乐真了不起啊!” 这恰到好处的点

11、评,因为联系了现实生活,除营造了一定的气氛外, 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4、以文言文中的文化知识激趣。学生对文言文中未知的古代文 化知识总是充满好奇的,而文言文中有很多有关的奇闻轶事、寓言、 典故、文言名句,在讲课时适当讲一些具有古文化气息的内容,无疑,6,学 海 无 涯 是很能激发学生学习了解文言文的兴趣的。如讲到庄子的逍遥游 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时,插入庄子的寓言轶事。讲到姜夔的 扬州慢中化用杜牧的诗句“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时, 就讲杜牧的十年扬州经历,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与体味。讲到韦庄的 菩萨蛮中的名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时插入卓文君的爱情 传奇数字诗怨郎诗

12、“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月,谁知五 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 眼欲穿。百思念,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以此来表现卓文君不 仅人长得美,而且内在秀美,因此以她的美比喻江南女子的美相当恰 当,让学生回味无穷。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 后,就会喜欢你教的东西。那么,接下来把兴趣转化为行动,把所学 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就变得容易起来了。,第二个层面:系统梳理有关的文言文知识,不少学生学习文言文只是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老师已讲 过,我也明白了,这就足够了。老师一篇一

13、篇地讲,学生一篇一篇地 学。到了高三总复习的时候,你问他还记得几篇的时候,他就会茫然 地摇摇头说,一篇也不记得了。学生学的知识很零散,到最后才做整 理未免太晚。因此我从高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系统意识,就让他们每,7,学 海 无 涯 人准备一本文言文知识库,着手从系统上去整理文言文知识。应从那 几个方面着手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可扩大他们的知识 积累面。 1、背诵一定量的文言文。新修订的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己有明确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一定 数量”,在大纲中规定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道难声声慢

14、 等诗词曲 62 首,劝学兰亭集序赤壁赋等古文 28 篇(段)。 (包括初中必备 50 篇)通过背诵,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 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 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 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随着诵读 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的阅 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样一来,只要看到某词某句式的时候,马 上在记忆中就会现出典型的例句来。如读到兰亭集序“快然自足, 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字怎么讲,即使是课文没有注释,或者有注 释而不去看,马上联想到愚公移山里“

15、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 不若孀妻弱子”,这三个“曾”用法相同,都是加重了后面“不知”、“不 能”、“不若”的否定语气,可用现代汉语中“还”、“简直”、“竟然”等副 词来表达,意思十分显豁。熟能生巧以后,就没有了这种转换过程, 而完全是一种应付裕如的状态。久而久之,也就凝固成了个人知识体 系中的一部分,“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8,学 海 无 涯,了。 2、把文言文中的词句进行分类整理。对于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个 方面。 在实词方面,大纲规定要掌握 120 个文言实词,但实词掌 握得越多,阅读水平就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整理文言实词主要有 4 个方面:(1)词的古今异义。

16、( 2)一词多义。(3)通假字。(4) 词类的活用。在实词这里需要特别积累一项:根据历年高考文言文试 题内容大多限于人物传略的共通处规律,一些实词在各种选段中反复 出现,这便是我们要着重积淀的,如有关官职升贬的:迁、除、谪、 擢、转、调、升等;有关拜见的:觐、拜、晋、诣、造、访、谒等。 自己多看几篇,分类归纳,必得捷径。 在虚词方面,大纲规定要掌握 18 个虚词。我们可以把这些 虚词分为若干类来把握:以代词为主的有“之、其”等,以副词为主的 有“既、但”等,以介词为主的有“以、于”等,以连词为主的有“而、则” 等,以语气词为主的有“也、矣”等,另有兼词“焉”等。 对于句式,文言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大体是相同的,我们只需掌 握其不同的部分。这不同的部分主要是: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置 句式、省略句式和固定句式。 对于常用的文言词语、句式的整理,有关资料上都有指导,笔者 这里就不再多议了。 3、积累文言习惯用语 文言文在今人看来,古奥难懂,是因为古今词汇的巨大差异使,9,学 海 无 涯 然,因此,注意积累古代习惯用语,明确其词义,就显得十分重要。 例如:按部(指在自己的辖区内巡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