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852019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2004年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考试试卷(A)(适用范围:高等学校 教师资格)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1.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它制约着高等教育的( )A.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的方针、目的 D.教育体制2.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的价值协调起来”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杜威 C.斯宾塞 D.纽曼3.高等教育结构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的决定性要素是( )A.教育因素 B.政治制度因素 C.科学技术因素 D.经济因素

2、4.从高校课程的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 )A.学科并列课程、核心课程 B.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C.必修课程、限选课程、选修课程 D.理论课程、实践课程5.我国学位授予的权力机构为( )A.国家教育部 B.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C.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D.各省自治区的学位办公室6.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 )A.天津中西学堂 B.南洋公学 C.京师同文馆 D.山西大学堂7.教学计划内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是( )A.教务处 B.团委 C.学生会 D.各教学单位8.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状态是( )A.学习需要

3、B.学习动机 C.学习兴趣 D.学习理想9.“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教师的哪种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重大影响。( )A.能力 B.性格 C.作风 D.期望10.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的是( )A.逆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负迁移 D.正迁移11.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图片、图表、幻灯、电视录像、模型等直观的教学形式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行为直观 D.言语直观1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高后低 D.先低后高13.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是( )

4、A.社会干扰 B.社会助长 C.社会弱化 D.社会惰化1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集体主义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为学生爱心奉献 D.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15.教师职业与其它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是( )A.为人师表 B.献身教育 C.教书育人 D.公而忘私16.“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要内容是( )A.教书育人 B.依法执教 C.廉洁从教 D.为人师表17.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实行的是( )A.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B.校长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校务委员会制18.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 )A.职业认定制度 B.职业许可制度 C.职业审核制

5、度 D.职业监督制度19.我国教育法的渊源指的是( )A.法律的历史渊源 B.法律的理论渊源 C.法律的效力渊源 D.法律资料的来源.20.学生申诉制度建立的法律依据是( )A.教师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育法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多选、少选或不选得0分。1.教育目的制约着( )A.教育手段的选择 B.教育政策的制定 C.教育制度的建立 D.教育内容的确定 E.教学效果的评价2.实行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国家有( )A.德国 B.英

6、国 C.法国 D.意大利 E.瑞典3.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有( )A.创造性 B.复杂性 C.个体性 D.群体性 E.多样性4.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 )A.社会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 B.科研与教育相互促进 C.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的关系D.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 E.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5.师爱的心理功能有( )A.指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感化功能 D.调节功能 E.榜样功能6.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 )A.无意记忆 B.有意记忆 C.瞬时记忆 D.短时记忆 E.长时记忆7.态度与品德的改变要经历的几个阶段是( )A.醒悟阶段 B.转变

7、阶段 C.内化与巩同阶段 D.巩同与稳定阶段 E.巩固与发展阶段8.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有( )A.交互性原则 B.社会交换原则 C.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D.情境控制原则 E.保密性原则9.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有( )A.功能的多样性 B.要求的双重性 C.影响的广一泛性 D.行为的典范性 E.对象的灵活性10.根据法律解释的主体和效力不同,法律解释可分为( )A.语法解释 B.字面解释 C.有权解释 D.无权解释 E.扩充解释三.判断法(本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请将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号,错误的打“”号。1.1810年创办的柏林大学突破了传统大学的模式,确立了大

8、学社会服务的职能。( )2.通才教育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 )3.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之间的比例关系指的是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 )4.高校专业设置细密,有利于提高高校办学的规模效益。( )5.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教学方法等的科学性。( )6.学分制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能较快地反映新的科研成果。( )7.人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8.在自然生活情境中直接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以了解其心理的方法是自然实验法。( )9.人和动物在生活中,凭借经验产生的行为及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狭义的学习。( )1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

9、反映。( )11.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尝试错误性质的渐进过科。( )12.自我意识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 )13.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是品德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 )14.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 )15.除了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更需要以高尚的师德来感染学生。( )16.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包括教书和科研两个方面。( )17.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教师自身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手段,因此说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典型性。( )18.依法执教的主体是特定的,主要是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和其他从事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人员。( )1

10、9.教育法律关系产生于教育法律规范之前。( )20.狭义的教育司法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处理教育违法案件中或裁决教育纠纷的专门活动。( )四、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有哪些?2.高校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4.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5.简述为人师表的基本道德要求。6. 简述我国学生的义务。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小张毕业后分配到一所高校工作,工作期间常常利用上班时间联系生意。担任学生辅导员期间,没有把精力放在如何搞好学生管理上,而是想方设法利用学生家长为

11、其生意提供便利。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这位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2.某县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张某,年轻气盛,禀性暴躁,一次在对一所学校进行工作检查时,与该校一位教师李某发生争执,最后动起手来打了李某。请问:该案例发生的法律关系是什么类型的法律关系?主体又是谁?谁对张某的过错行为承担责任?对张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六、论述题(本题共3小题,第1、2小题每小题13分,第3小题12分,共38分)1.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贯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教学原则。2.联系教学实际,阐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人们赞美教师职业,时常形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梯”,教师是

12、“红烛”。结合上述观点,谈谈你对教师职业的看法;你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河南省2004年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考试试卷(B)(适用范围:高等学校 教师资格)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1.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其中技术结构制约着高等教育的( )A.科类结构 B.层次结构 C.形式结构 D.地区结构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德、智、体诸育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D.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3.日本的国立、公立大学在招生时实行的是( )A.统一考试制度 B.单独考试制度 C.推荐入学制度 D.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制度4.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构成,体现着高等教育的( )A.队伍结构 B.层次结构 C.课程结构 D.科类结构5.提倡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的代表人物是( )A.柏拉图 B.卢梭 C.斯宾塞 D.赫钦斯6.解决某一科学技术问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先进性和使用价值的科技成果称为( )A.理论性成果 B.阶段性成果 C.应用性成果 D.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