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模块突破复习 古诗鉴赏考点二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851775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79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 模块突破复习 古诗鉴赏考点二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 模块突破复习 古诗鉴赏考点二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 模块突破复习 古诗鉴赏考点二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 模块突破复习 古诗鉴赏考点二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 模块突破复习 古诗鉴赏考点二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 模块突破复习 古诗鉴赏考点二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 模块突破复习 古诗鉴赏考点二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二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76页,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对本考点可作如下方面的理解: (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主要考查的内容有探究意境、体会感情、理解寓意、揣摩理趣等。 (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鉴赏时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精读。读诗题、读作者、读全诗、读注释。二是细看。仔细分析设计的问题,揣摩命题意图,弄清题意,找准答题的切

2、入点。三是严述。语言表达要严密、精确,要点全面,条理清楚。,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本考点呈现以下特点和命题趋势: 1.文学鉴赏的内容比较宽泛,较为自由,侧重感情评价,带有浓厚的主观性。文学评价,是对文学鉴赏的总结和提高,是沟通作品和读者的桥梁,能帮助读者正确鉴赏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它比文学鉴赏更加客观,更加注意正确、全面。考查的主要方面有:思想感情积极或消极,健康或颓废;内容论史、叙事、抒情、言志;风格豪放或婉约。 2.试题形式:综合要求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鉴赏能力;单项提问仅就一方面提出问题并要求简要分析;与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

3、系。 3.从近年来高考情况来看,”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通常要求考生回答的是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表现了什么思想”、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之类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真正意义的“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评价”题在近年高考中非常鲜见因为“评价”题一般要求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即要求鉴赏者用自己的话来评点诗歌的高下优劣,而上述类型的设题都属于“是什么”的问题。,根据对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的分析,结合2010年考试大纲的要求,特对2011年高考在本考点的命题作以下几点展望: 1.唐宋诗词仍将是考查的重点 唐宋诗词作为古典文学发展的高峰,仍然是一

4、枝独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唐宋诗词占了大部分,2006年17套试题中有10套,2007年18套试题中有14套,2008年18套试题中有14套,2009年18套试题中仍有14套试题考查了唐宋诗词,其中尤以宋代诗词考查力度最大,有9套,占二分之一。预计今后这仍将是主要的选题范围,尤其是唐诗和宋诗,出题频率最高。清诗词作为古典诗歌的中兴,出现了不少名家名篇,也受到了较大关注。 2.命题形式将更加灵活多样 近几年高考简答题是最为主要的题型。今后高考会在此基础上,采取更加多样的考查形式,选择题、填空题、论述题会不时出现。2005、2006年出现了诗歌比较鉴赏题目。2007年有5套试题考查的是比较鉴赏,浙

5、江卷把诗、词、曲放在一起进行考查。2008年有湖南、广东两省考查的是比较鉴赏。2009年只有湖南继续采用这种形式。,3.能力要求更加提高 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能力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其中对领悟和分析能力的考查将进一步加强,即重视个性化鉴赏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的考查。要注意领悟倾注了诗人思想情感的诗歌意象和人物形象,注意炼字和诗歌的语言特色以及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4.答案将更加开放 古代诗歌的阅读,主要是一种感悟能力,这种能力往往是鉴赏者心灵深处的感悟,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因此,高考答案的拟定将突破唯一答案,将尊重考生的个性化阅读,将引导考生进行多向思维。近两年诗歌鉴赏题的答案更加呈现多元化趋

6、势,有的试题已在尝试不给统一答案,只确定几种可供选择的可能或一些原则性的要求。所以,今后古诗词鉴赏的命题及答案拟定将趋于开放和多向。考生应根据诗词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大胆表述,从不同层次上多角度解答试题,充分考虑各种答题的可能性。,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77页,一、概括作品内容的主旨 “诗歌内容主旨”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人写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领会诗作的内容,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2008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

7、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亦作“二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大意,并且很好地掌握和正确使用文学鉴赏的专业术语。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联是昔,后一联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

8、之感。 【答案】 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律诗。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了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二、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 鉴赏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鉴赏思想感情应多注意以下几点: (1)情感类别:忧国伤时。有描写战乱离散的痛苦的,有表现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阶级腐朽的。有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有表达对山河沦陷国破家亡的痛楚的。有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穷兵黩武的。建功报国。有书写保家卫国

9、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的,有表现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表达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的,有抒发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咏叹的。思乡怀人。有羁旅天涯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离愁别绪。有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鼓励,坦陈心志的告白。生活杂感。如寄情山水的闲适,弃官归田的自在,昔盛今衰的慨叹,儿女情长的蜜意等。 (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菊花傲岸,圆月思念,落叶失意,等。 (3)抒情方法: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2008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注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

10、,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 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语言及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要先从整体上理解诗歌内容,再结合具体诗句揣摩具体词语的意思,进而品味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注释中对人物的相关介绍。本题第一问中“肝胆”在词典中比喻真诚的心。结合全诗具体语境分析可知, “肝胆”这颗真

11、诚的心为诗人的爱国之心,忠肝义胆之心。“阅”的本义为“看”,所在句意为江山看着我花白了双鬓。当诗人向世人表明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决心时,“江山”的“阅”即是一种“见证”。第二问,这两句诗表达的思想情感.在第一问分析的基础上,其实已经很清楚了。应注意的是:在没有第一问的情况下,问某两句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时,亦要运用整体意识。 【答案】 肝胆:指诗人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达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所

12、谓”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另外,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2008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

13、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 【解析】 本题选取了一首宋词作鉴赏材料,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理解诗词内容是正确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联系注释中的信息:遇人讥讽“大笑”, “后一举登第”,以及诗歌中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 “看我碧霄中”等,可以总结出诗人的人生态度:幽默、乐观、志向高远。注意回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印证,而不只是空洞地下结论。 【答案】 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侯蒙志向高远。如

14、结句所表达的:等到我事业有成时, “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1.(20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 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解析:(1)解答本题,一要紧密结合注释中的“安史之乱”和“曾困居于此”,二要了

15、解“月”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把握住这两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境即可作答。 (2)这是一道语言鉴赏题。解答该类题的步骤是:释词义+描景物+点效果。考生只要结合诗句内容,联系本诗感叹漂泊、思乡盼归的主旨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1)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 (2)“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之远,蕴涵着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感。“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繁,字面意义是“屡屡”“常常”,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次次打开房门望月思归。“夜久”,表示时间的延续之长,暗示作者因思乡怀归而夜深难寐。(任选两个即可),2.(20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踏莎行

16、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 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题目是“雪中看梅花”,而且全词都在说“雪花”和”梅花”,所以“两种”应是“雪花”和“梅花”。词中说这两种事物同为“一家制作”,很明显这个“一家”应是“大自然”。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因为作者提到了两种事物,且词中有“不是”“不似”的说法,所以“对比”的手法容易判断出来。在判断情感时,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和叙述重点。 答案:(1)梅花与雪花 大自然 (2)手法:对比(反衬)。 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3.(2009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